舟山干览镇农村发展规划研究

2020-12-21 03:45金婷婷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19期
关键词:发展规划农村

[摘要]农村发展规划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手段。以舟山干览镇新建村为例,农村发展规划需着眼大力发挥农村区域内的资源优势,扩大产业发展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并不断开创新的产业模式。

[关键词]农村;发展规划;提升研究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舟山干览镇在乡村振兴政策的引导下,近几年从传统的渔业产业逐渐转型为旅游产业,但在农村发展过程中的规划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使得产业升级存在一定的难度。面对地理位置偏僻、产业规模小等问题,只有通过分析新建村内的产业情况,紧跟时代的发展环境,合理地对农村进行规划,才能真正完成农村的产业升级。

1产业情况

1.1村落产业结构

1.1.1第一产业。新建社区中心村第一产业包括种植业和畜牧业,虽然新建村是一个农业村且有一定的农业耕地面积,但第一产业科技水平低,农民素质水平不高,且没有种植特色经济作物,以第一产业为主的经济收入低。

1.1.2第二产业。新建村四面环山,地处丘陵,没有地理条件发展沿海船舶类工业,因此新建村没有大规模的工业产业。在黄沙自然村有一处石材加工厂和废料回收利用厂,但规模小且没有发挥当地优势。中心村缺少对于农产品的深加工产业,同时乡镇企业缺乏创新以及交通运输的不便利导致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收入也不乐观。

1.1.3第三产业。新建社区第三产业主要以旅游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为主,现已发展农家乐40余家。已有以“南洞艺谷”为依托的乡村旅游文化产业,但第三产业的类型还是以传统的农家乐和餐饮服务为主,而对农村发展有一定帮助的现代化建设发展滞后。

1.2主导产业

新建社区中心村的主导产业主要是以“南洞艺谷”项目为核心的休闲农业产业以及文化创意小镇产业。

1.2.1休闲农业旅游产业。依托新建社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有休闲农庄,田园综合体等休闲农业产业,同时还建成了集火车休闲广场、渔人码头、明清仿古老街等于一体的南洞旅游文化景观区。

1.2.2特色文化产业。新建村以海岛特色的民风、民俗、民情为元素发展农耕文化以及渔文化产业,现已建成了院校大学生实习采风基地、创意壁画村、艺术培训创作基地等为特色的项目,并挖掘开发渔民画创作、剪纸、戏剧展览等创新型文化产业。

2乡村振兴规划存在的问题

2.1用地规划混乱,土地资源浪费多

新建村内主要的景观是南洞花田,以种植油菜花和向日葵为主,但因为管理的问题导致实际景观效果差。在道路两旁缺少景观树木的种植,整体规模不大且长势参差不齐。同时新建村还存在土地资源浪费现象,对于废弃空地的利用率低,大量的荒地与荒山现象并存。

2.2产业链短,缺乏特色产业产物

新建村虽然乡村旅游的发展规模初见雏形,但产业链短,游客可停留的时间较短,缺乏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缺少产业的衍生产物,对于游客来说带不走具有纪念意义的纪念品。对于新建村特色的文化产业、休闲农业等都只是停留在观光游览的地步,真正让游客参与进来的程度不高。

2.3交通便利程度低,基础设施不完善

新建村地处三面环山,因此交通条件问题的解决是决定新建村乡村振兴的重要一步。新建村的主干道路的修建基本满足了游客的进入,但公共交通的便利程度比较低,同时村内部的道路修建和基础设施的完善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2.4基层政权弱,村民参与度不高

农村社区在规划建设中政府处于主导型的地位,新建村村委会的职能被严重压缩,同时政府的过度干预使得社区行政化严重,村民发挥自助权利的空间不大,严重阻碍了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社区活动的类型单一,青年村民参加程度低,又因为村民的素质低导致对于政策产生理解上的偏差,遇到问题不能及时找社区组织解决。同时农村社区改变了村民千百年来的生活模式,村民只是居住意义上的村民,并没有真正地融入社区生活,缺乏主动性和乡村振兴规划参与意识。

2.5集体经济薄弱,人口流动问题严重

新建村乡村旅游率先发展了起来,但村民并没有普遍受惠,导致村民出现了一定的贫富差距,加之新建村多为个体经营,因为景区有限,能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的区位面积有限,出现了“僧多粥少”的问题。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在从事旅游服务中多是缺乏各自特色,彼此间的竞争压力大,部分村民的就业出现了问题,因此出现了人口向外流动的情况。

3解决的思路

3.1实现产业兴旺

3.1.1合理部署产业结构。明确主导产业,对于现有的产业要构建合理的产业体系,明确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模式,完善产业布局。新建村在南洞艺谷的影响下,应注重三产均衡发展的基础并不断的推陈出新,开发出新的体验性强的休闲度假产业,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因地制宜,深化“旅游+文化”的内涵,在保护传统农耕、海洋特色文化等发展的同时又能吸引游客,形成新建村特色文化产业,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3.1.2“互联网+”模式。“互联网+”是新兴的模式和渠道,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新建村需构建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交流融合。乡村要振兴务必要结合互联网发展,依托“互联网+”的模式,推动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实现“互联网+供销”一体化的形式,同时以互联网作为传播,作为新建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宣传途径。

3.2提高保障水平

3.2.1提供優质的公共服务。完善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尽可能保持乡村的原貌,考虑到村民的日常生活生产的习惯的前提下提高公共设施质量,以规划先行的原则,通过对破旧的房屋以及乡间小路进行统一的修建和改造,打造具有本土舟山海洋特色的特色中心村。考虑到新建村地处位置偏僻,加大力度为村民尤其老年人提供一定养老医疗的服务等。同时修建科技服务区、创业园区,打造现代化乡村。严格实施土地规划制度,加大土地规划整合,对荒废退耕的农田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

3.2.2建设便捷的交通体系。新建村的地理位置导致交通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规划局部主干道路的拓宽并进行交通的管制,将部分的公里设置为单行道,减少外来车辆对进入车辆的堵塞,同时对来休闲度假的游客设置相应的停车点。在村庄内部设置特色游步绿道,并树立指示牌。

3.2.3构建市政实施体系。新建村三面环山,应重视山体滑坡、雨水排放等问题,同时针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村民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处理上,完善污水处理以及排放系统。同时在新建村新增多个垃圾处理厂,并实行垃圾分类办法,同时做好旅游接待基础设施的建设工程。

3.3保障规划实施

3.3.1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加大培训力度。给予从事乡村旅游的村民考察学习的机会,积极鼓励村民借鉴知名乡村旅游的成功案例,提高村民的接待质量和创新。提供给村民乡村旅游相关方面的培训机会,定期开展相关内容的课程,同时实行培训考察机制。对开展休闲农业的村民一对一的进行指导,避免出现雷同,做到每家每户都有各自的特色。

3.3.2提升产业发展的管理体系。新建村基层政权较弱,村内缺少相关负责管理部门。在保障乡村振兴的规划中应发挥村委会的综合协调功能,建立相关行业协会,如:乡村旅游协会,规范民宿、农家乐的服务标准。同时可以引进旅游管理公司对村内的景区进行科学化的管理。通过村委会、行业协会以及相关公司共同管理的经营管理模式,各个职能部门能在规划发展中明确各自的职责,承担相关责任,形成共赢共享的合作。

3.4优化产业结构

3.4.1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延长农村产业链。新建村现有的主要产业为乡村旅游产业、休闲农业产业和渔文化产业,利用资源地理优势做强第三产业的品牌,同时延长第三产业与第一、二产业配置融合发展的产业链,不断分化与加工实现合作共赢,促进产业专业化的发展。

提供具有当地特色的多样化产业产物,将传统的观光旅游转型为体验型的旅游项目,同时增加农副产品的加工销售,依托南洞文化和干览海洋渔业文化为基础,开发文创用品等纪念产品,深化创新文化体验项目。

3.4.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功能。在保证交通、建设、生活等基础设施齐全下,做好空间的管制规划,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规划统筹全村一、二、三产业的空间格局,合理确定农业种植的面积和林业面积,集中农业生产和乡村旅游、文化等产业的选址和用地的规模面积。处理好生产、生态、生活的规划用地之间的关系。将新建村分为乡村生活功能区块、乡村景观旅游区块、休闲农庄体验区块、农耕种植业区块、文化建设以及产业加工区块,改善相互混杂格局的同时也实现产业的集聚效应。

第一产业空间布局应该不断适度的规模化,同时应该培育鄉村特色的农业产品,突出乡村资源优势,促进建设产业基地化。第二产业应建立园区工业化的模式,主要发展加工产品以及特色文创纪念品。第三产业在空间布局上应该注重与一二产业的融合发展。

3.4.3加大产业间的关联度,实现产业联动发展。产品与劳务的联系。新建村以及其周围的干览镇的第一产业生产出的农产品以水产品形式直接提供给乡村旅游中餐饮等为主的第三服务产业,同时为从事一产的农民提供劳务机会,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工作就业的问题。

产品与技术的联系。利用新建村现有的石材加工厂和干览镇的船舶等工业,调整其发展方向为第一、三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工艺品制作原材料等。同时将第一产业的水果蔬菜的采摘和农产品的加工与第二产业结合,发展为第二产业的主导格局,打破产业间的边界线。

新建村的三产产业相互融合,形成产、供、销与服务于一体化的产业体系,产生较好的集聚效益,达到三产融合最优的效果,从而实现产业相互联动发展的目的。

3.4.4加大资金投入,打造新的重点产业,给予政策优惠。结合新建村现有的状况,充分利用流转的土地发展社区农业经济,在乡村景观观光旅游的基础上发展田园采摘项目,在自然农耕基础上引进科学技术,同时结合“互联网+”背景推进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创新产业模式。加大农产业种植的补贴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打造生态高效农业,大力打造农业“三品”——品质品牌品种的建设,打造新建村“一村一品”的农产品及加工品。

[参考文献]

[1]陈璐.基于美丽乡村视角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新思考——以浙江南洞艺谷为例[J].城市旅游规划,2016(8):106-107.

[2]黄葵.“美丽乡村”视角下的山地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J].当代旅游,2018(7):68-69.

[3]胡燕,易世刚,王云瑶.农旅融合视角下的乡村振兴路径探究[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9(4):165-167.

[收稿日期]2020-07-06

[作者简介]金婷婷(1995-),女,浙江舟山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农村发展规划。

猜你喜欢
发展规划农村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我省冰雪项目发展规划及运动队伍组建和管理的研究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发展中心未来规划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葫芦岛市城市人口老年教育问题调查研究及发展规划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