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职教集团创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2020-12-21 03:54林亮景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珠海市珠海职教

林亮景

珠海市职教集团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少数由市级政府直接发文批准成立的区域性职教集团,也是珠海市唯一一家获政府批准成立的非营利性的集团化办学实体,秉承“政府主导,资源统筹,协同发展”建设理念,紧扣“延伸政府职业教育管理职能,全面统筹区域各类职业教育资源,全面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建设目标,通过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创新,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和载体创新,全面建设珠澳产教融合平台,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国家战略。

一、创新体制机制,全面对接大湾区发展战略  (一)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从“团伙”到“团队”

俗话讲:人在一起是团伙,心在一起是团队。为破解集团内成员间资源整合、协同发展难题,凝聚集团成员形成合力,集团进一步规范决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了珠海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高等学校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设办公室(设在珠海市教育局),全面指导集团建设。

集团建立了三级分层决策机制,一是对于涉及珠海市校企合作办学政策及制度制定等重大事项,一般由集团根据珠海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和集团成员发展诉求,形成能够促进区域内职业教育发展的提案、政策建议,提交珠海市高等学校发展领导小组,由其作出决策,出台政策法规;二是涉及集团以及珠海市校企合作平台发展的一般事项,则由集团理事会决策;三是集团下设机构采用项目化运作方式,负责执行理事会的决议。不同事项采取不同的项目方式,如职业院校成员单位,采取建立联盟进行资源共享的方式,政府和院校之间采取承接项目、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校企之间采取优势互补、合作共建的合作方式。不同的项目,由不同的牵头单位组织落实,实实在在地推进集团成员间的共享、协同和发展。

在上述体制机制的创新下,集团推动珠海市政府出台了《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意见》(珠府〔2015〕18 号)、《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珠府〔2015〕46 号)等多项制度文件,优化了区域职教发展环境。

这些制度的出台,对校企合作有明显的政策牵引作用。其中文件规定:依托行业、企业、金融机构等力量,建设 3 个以上由高等职业院校主导的协同创新中心,每个分期给予最高 500 万元资助。依托珠海市职教集团,促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引企入校、引校入企、前店后校”等方式,不断拓展校企一体化合作育人途径。建设 3 个以上校企紧密合作“前店后校”模式的产教实训基地,每个给予最高 50万元资助。充分发挥珠海市职教集团的优势,以产业或专业(群)为纽带,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产业岗位人才需求标准相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等等,激发了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二)以实体化办学为契机,从“集而不团”到“集团”

集团主要成员发起成立了“珠海市蓝科集团化办学促进中心”(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市教育局是中心主管政府部门,民政局是中心管理部门,其主要功能是运行集团经费;集团采用独立法人的非企业单位建立了政府统筹下的实体型职教集团。

(三)以信息化平台为纽带,从“点面融入”到“全面融合”

集团与互联网公司以混合所有制形式建设与运营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V巢网,“V 巢网”是珠海市职教集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珠海量子高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及珠海市微众科技有限公司以混合所有制形式建设与运营的校企精准对接平台,全称“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大数据智慧云生态系统”。

“V巢网”为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提供求职、招聘、项目、任务等信息的发布和承接,通过活动记录、双向评价、第三方审核机制,形成校企互动的大数据与诚信档案,开展成员之间供求信息的智能匹配与精准推送,实现人才供求、联合培养、合作研究、众创众包的线上对接、线下撮合。一是解决学生痛点:面对大量的招聘信息,難以及时准确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兼职、实习、就业工作,所从事工作达不到自身或企业的预期,难以稳定就业;二是解决教师痛点:难以及时准确地找到与自身兴趣和专业能力、科研水平匹配的企业一线应用研究和技术项目;三是解决专业痛点:难以及时准确地找到校企合作对象、校企合作内容、校企合作形式;四是解决企业痛点:面对茫茫人海、大量学生,难以及时准确地招聘到合适的员工,员工忠诚度不够,留不住人才。

2018年,珠海职教集团举办了“珠海职业教育第一届校企合作双百精准对接洽谈会”,珠海市职教集团旗下中高职院校的91个专业与245家企业进行了线上预约、现场洽谈,签订了36份合作意向书。之后,根据企业人才需求领域,举办小型“专业企业精准对接活动”多场,精准对接成为珠海企业离不开的活动之一。

二、组建产业学院,全面建设珠澳产教融合平台   集团数据表明,过去的校企合作不充分,主要是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层次的合作。集团借鉴、探索产业学院等产教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实现高质量校企合作。

产业学院是以提升教育服务产业能力为目标,整合政府、行业、学校、企业资源,建立的以人才培养为主,兼有学生创业就业、技术创新、科技服务、继续教育等多功能、多主体深度融合的新型办学实体。

集团职业院校与骨干企业共同建设“三一海工学院”“长隆旅游学院”“悍高电商学院”“珠海港企业大学”“格力明珠学院”等多家产业学院。大力推进学徒制、订单式、项目班等教育教学方式。引进行业、企业标准,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

对接“一带一路”珠三角战略支点和区域装备制造业的需求,机电专业群与三一海洋重工有限公司共建“三一海工学院”;对接珠海现代旅游服务业和横琴自贸区发展需求,与珠海长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建“长隆现代学徒制特色学院”;电商专业群与悍高集团(旗下的电商科技有限公司是格力电器全网总营运)共建“悍高产业学院”。

珠海港企业大学,包含了多种合作形式,是传统校企合作的“升级版”,将全方位开展人才培养、企业培训和产学研合作。珠海港企业大学将根据珠海港的发展战略需要,建设智慧港航、云计算、机器人、商务数据分析等紧缺专业,珠海港企业大学将打造校企共商、共建、共享的“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为珠海港集团建设卓越现代化国际港口运营商,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提供不可或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格力明珠学院依托格力电器全球领先的制冷行业、智能装备、通信设备技术,重点培育工业机器人、工业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物流管理等专业。产业学院将实行格力电器与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双主体”共同育人,按格力电器产业需求定制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员工,在专业教育、教学基地、校企合作课程、“双师”教师培养等方面按格力人才需求量身定制。学生需同时取得毕业证书和格力电器认可的职业技能证书“双证”才能毕业,符合条件的学生毕业就可到格力上岗,真正实现学生毕业与上岗“零过渡”。

三、辐射应用至江门、全国、澳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  (一)辐射至江门

为充分发挥珠海市职教集团化建设经验,2019年4月,集团理事长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与江门市人民政府签订《政校共建合作协议》,与江门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签订《共建产业学院合作协议》。根据上述两个协议,主要是利用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优质教学资源、科技培训优势和产学研合作等,服务江门市、高新区先进装备制造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

目前,政校双方已组建了专门的工作团队,建立了工作互动交流机制,合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果。2019年4月25日出台了《关于印发江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工作方案的通知》(江高办函〔2019〕312 号);2019年9月10日与江门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办学的高职专业学院正式开学,452名2019级新生正式加入“广科大家庭”;学校参与筹建的“江门市江海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也于9月29日建成投入使用。这些将为推进江门市江海区产业学院建设,全面支持江门市辖区内企业发展,携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政校企合作的典范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辐射至全国

“搭建珠海职教校企合作平台”等5个案例入选《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延伸职能,助力政府统筹职教资源 协同发展,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入选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典型案例,2018年集团被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为“广东省示范职教集团立项建设单位”,《政府统筹下区域性职教集团“实体化运作”的创新与实践》荣获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江西现代职教集团、山西工程职教集团、中山市专业镇特色产业职业教育集团、广东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等多家集团单位来访学习办学经验,集团参加 2018年《广东省高校科技创新暨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工作推进会》会议,得到时任广东省副省长黄宁生的充分肯定。

(三)辐射至澳门

建设“珠澳国际教育创新园”。发挥毗邻港澳的优势,集团副理事长单位珠海市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与澳门城市大学合作,联合筹建“珠澳国际教育创新园”,逐步打造珠澳教育和科技交流、国际交流平台和企业孵化器、高端人才培育基地;与澳门国际注册导游协会搭建珠澳旅游业界、学者的交流平台;与澳门工会总会开展珠澳跨境人才培训合作项目等。

建设“澳门传媒广科融媒中心”。2019年9月6日集团发起单位广東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与澳门传媒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功能于一身的澳门传媒广科融媒中心,其使命为牢牢占据粤港澳大湾区融媒体传播的制高点。目前,师生已开始承接澳门传媒集团旗下的《澳门晨报》《澳门晚报》《澳门博彩报》等报纸的组稿和排版工作,开展了澳门传媒集团新媒体矩阵的建设工作;共同申报的《湾区职业教育》杂志已经澳门传媒集团在澳门登记备案,获得出版许可。接下来,将开展推进针对澳门人员的各类培训工作,共同组织开展澳门青年实习计划,举办“珠澳青少年岭南文化研修班”“珠澳青少年国学训练营”等系类活动,共同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提供人力支撑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翁伟斌.内部治理结构创新:职教集团化办学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

[2]陆云泉,刘平青.北京市海淀区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研究,2018(5).

[3]陈晓静,蒋海波.教育生态学视角下职教集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路径——以珠海职业教育集团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

[4]肖长荣.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困境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8).

[5]黄诚.新时代职教集团化办学内部治理的行动要旨、困境与突破[J].教育与职业,2019(11).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项研究课题“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办学的理论探讨与实现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9GXJK241,项目主持人:周海英)。]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珠海市珠海职教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曾任反贪局长的他被“双开”
珠海 革命风云
编读往来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珠海之旅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珠海市检察院依法对卢子跃案提起公诉
赚钱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