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笔墨在当代的表现方式

2020-12-21 03:19李东升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当代表现形式

摘要:笔墨作为中国画的代名词,在数千年的文化历史中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并逐渐形成独有的审美价值形态,彰显了中国画的艺术特征、表现特征及形式特征。中国传统笔墨花充分融入画家的精神与民族艺术特点,将民族特有的文化体现的淋漓尽致。为更好的传承与发扬传统艺术,对传统笔墨的研究与创新极为重要,特别是传统笔墨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表现形式。本文首先介绍对传统笔墨的理解,其次分析传统笔墨在中国画中的发展,再者指出传统笔墨在当代的传承,最后介绍传统笔墨在当代表象形式上的创新传承,通过与现代题材优秀元素的融合,以符合社会实际情况的表现形式呈现,更好的延续传统艺术。

关键词:传统笔墨;当代;表现形式

笔墨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根本,画家对笔墨的领悟逐渐形成山水创作中的思想认知。中国画的笔墨被不同的画家运用,其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高低境界不同的区分。对于笔墨的认识,直接影响到中国画的长远发展。每个人在学习画画之前,将笔墨当成工具,重物理和客观。学习传统不仅要模仿古人大家,还要去解读和领悟笔墨的规律,通过提高自我认知力而层层深入。

一、笔墨的理解

关于笔墨,笔在前,是以关键是用笔,其讲求方圆、曲直、轻重、刚柔、干练、虚实等形式,追求诸多形式的变化,不仅对客观世界进行呈现,而且用以表达画家自身的主观情感。因而要求画家用笔的准确与熟练,做到笔随意念而行。

从视觉形式来说,笔墨指的是技法、结构、法度、规范及表现力,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国传统笔墨形成独有的艺术表现发展,要求画家熟练掌握用笔的规则。这些法则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审美思想,而且也用以区分画家的手工操作痕迹之间的差异性。笔墨最终要达到有法则却不受法则制约的效果,但是每一个用笔又在法则之中符合规律。自古以来,笔墨用笔都具有规范性,例如“骨法用笔”才是经得住时间拷证的用笔的正途之选,笔墨形成的效果就是画面的视觉效果。

中华民族纯粹的民族精神就是笔墨精神,从形武到内容,从笔墨到境界,从深度、高度到内在精神气象,都运在笔墨中得以体现,画家的思维与观念、学识与修养,在创作过程中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传统笔墨在中国画中的发展

传统笔墨在中国画中的发展,我们主要从初期和中期两个发展阶段介绍:

1.萌芽期:初期发展阶段

传统笔墨在发展最初,只是一种绘画手段,是通过描摹日常生中的人、事、物、景色等的描述与记录。其发展最初受到绘画特点的影响,作品表达主要体现了纪实的特点,并非观赏意义,因而当时的笔墨作品很难带给观者愉悦之感。早期笔墨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存在,主要是对当时历史文化生活的记录。

中国画自战国时期真正开始,从当前现有的画作之中,例如《人物龙凤图》中可以了解,画作运用精细的线条描绘人物,对细节的处理非常的巧妙得体,线条没有强硬感之分,笔法豪放、笔墨十分顺畅,将中国画的特点体现的淋漓尽致。通过描摹简单的人物与环境造型,运笔流畅利落,湖面倾心,给人一种简单大气之感。另一部分早期中国画的代表《鸿门宴》,简单质朴的笔墨特点,主要受当时历史背景影响,绘画燃料的数量、种类不多,因此作品整体色彩较少,但是笔墨勾勒、浓淡的表现方式,使得画作的层次感增加。

中国画到魏晋初期,人们对中国画的关注已经上升到更多理论性认知,作品中的山水花鸟的内容,不仅用色丰富,而且线条的描摹也较为粗放,使得整体画作从视觉上呈现出强烈的绚丽之感。

2.繁荣期:中期发展阶段

传统笔墨在唐朝时期备受重视,其中画作代表,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与《步辇图》,就采用了游丝描的画法,在创作过程中运用深浅不一的线条进行勾勒,画中的人物和器具体现的更完整,画面感清晰,层次递进性表现的也更好。

吴道子创作的白描画法,成为中国传统画历史上的一个创新,运用极简的着色方式,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在颜色变化上运用很好的过渡,呈现出一种浓墨、重彩适宜的视觉效果。

在此阶段,中国画创作也开始由原有的色向墨色转变,表现手法也达到一个小高峰时期,创新与发展为画家带来更多的创作想象空间,同时也为后期笔墨画的发展奠定扎实稳定的基础。

三、传统笔墨在当代的传承

传统笔墨发展至今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笔墨与时俱进,融合中华民族优秀元素,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变化。关于传统笔墨在当代的传承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

1.笔墨独立存在的审美特征

传统笔墨是形式也是内容,是两个概念的相融体现。笔墨作为个体精神的外化表现,也是观念的一种物化体现,同时也有一种独立于作品之外的特殊美,并在中国艺术审美观念中逐渐积淀形成一种文化。对笔墨情趣的追求,是我国画家一直所推崇向往的艺术。在中国文化艺术之中,“气韵”这一元素的存在,使得东方艺术作品与西方艺术作品有着迥然之分。笔墨中的气韵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并贯穿作品创作始末,深刻了体现了画家的修养、人格、品位等人文内涵。

当代人们生活所使用的书写工具和绘画工具变化巨大,严重影响了笔墨的社会功能和审美,但是对于笔墨本质的传承并没有中止,在创作中,笔痕的流动、墨色的深化,都充分融入了东方哲学观念,将民族特色和审美取向得以完整的呈现。

2.难以割断的笔墨情结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引进来与走出去,使得我国艺术深受经济和西方文化的冲击影响,对国画前途与发展非常重视的艺术家创新型的推出实验水墨、新文人画、新院体画等新型艺术形式,不管如何创新形式,对笔墨韵味的追求始终未变。

水墨韵味中的笔墨情趣是東方艺术的独有的表现,也是我国美学精神独有的品质。即便当代笔墨形式与传统国画形式形式差异较大,但是在艺术创作中没有脱离水墨韵味的影响。画家需要借助传统笔墨实现作品的艺术品位。例如,刘子健的“碎片”,就是讲极具时代特色的社会元素与破碎宇宙,运用笔墨语言呈现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从作品中感受到漂浮、孤独、寂寥。这种运用笔墨形式创作当代精神的表现方式,与东方艺术独特的审美有着紧密而直接的联系。当代水墨格外重视和追求表现效果,并以创作教育阐释和表达人们生活环境中的空间精神。

西方文化的融入,也对中国画产生深刻的影响,传统笔墨描摹意境用色简单,西方绘画色彩应用表达强烈,对观者的吸引较为强烈,对此我国画家尝试将笔墨与色彩进行融合,让中国画的古朴之中增添一缕清丽之美,在保留古典墨色古韵的同时彰显时代感,带给人耳目一新的观感。

3.畫家精神的外化

我国传统笔墨画追求精神内在与文化内涵,作品表现中为观者保留着大量的空间想象,并在情感已经上追求气韵生动。西方绘画精神的融入,从视觉、形象到写真手法对中国绘画产生深刻影响,不仅弥补了我国笔墨画视觉感弱的问题,而且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品位,也得以传承与延续。

这种绘画艺术的精神内涵,是我国绘画技艺长久传承的根本原因。当前,绘画品种多样性,只有在精神与内涵上始终保有民族特色的作品才依然拥有文明的精神气质,保有民族多由的内涵与精神走向世界。

当代笔墨发展创新中,继承传统中国画的特质,也融入鲜明的时代特点,摒弃传统的“匠气”,重新定位笔墨画中的“骨气”,在创作中更重视作品的冲击力。

四、传统笔墨在当代表现方式上的创新传承

1.传统基础上融入时代精神

我国传统笔墨画注重精神文化的表达,其中写意画占据了较大的比例。笔墨的运用变化无穷,通过画作本身传达意蕴,传统老子道家文化和孔孟文化中的精髓理念都在作品中呈现,成为贯穿文化传承的核心,体现了画家自身的文化修养与精神魅力。我国画家在吸收和借鉴西方优秀绘画作品时,做到取长补短,用颜色搭配弥补传统笔墨视觉不足的缺陷,保留精髓内容,促使作品色彩明亮而不失韵味。

2.深入生活寻找合适的绘画语言和叙述方式

首先,中国笔墨画不仅需要画家积极探索新的技法,拓展表现空间,还离不开身后的生活积淀与练习,对此画家要深入生活,寻找适合表现现代题材的绘画语言与叙述方式,将传统和现代元素相融合,带给观者内涵丰富又别具一格的作品。

其次,不断提高自身文化内涵与艺术修养,在绘画中充分融入本民族和外来民族的优秀元素,以笔墨为本,强化主观与意向色彩的运用,大胆的应用更多的色彩语言来塑造形象,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最后,正确处理写生与写意、形似与神似、造型与意境之间的关系,注重绘画功力、书法功力及文学功力三者融会贯通,既具有笔墨情趣,又富有线条张力,通过诗书的渗透影响,达到以画传情的艺术效果。

3.以传统技术为核心自由发挥与创作

传统笔墨的精神内容更值得画家们的传承与延续,其中水墨画的韵味,简单几笔就可以将景物的意蕴勾勒出来,这一点就值得我们传承和借鉴。笔墨的浓淡形式也是西方绘画难以企及的高度,对此我国画家在创新的基础上也要进行延续。

五、结论

传统笔墨作为中国艺术的独有形式,是对我国民族文化与内涵的有效传承。笔墨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当前传统笔墨与当代题材元素既互相影响,又可以相互融合。本文基于传统笔墨的理解,介绍传统笔墨在中国画中的发展,探索传统笔墨在当代表现方式的传承,促使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使中国笔墨得到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李丹芩.《浅谈传统笔墨在当代的表现方式[J]》.《美术教育研究》.2011(7):36-36.

[2]刘懿娴,王希俊.《传统笔墨在当代的呈现[J]》.《神州(上旬刊)》.2017,000(023):16.

[3]谢宜.《浅谈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意境对当代艺术的影响[J]》.《北方文学旬刊》.2014(11):71-72.

[4]文颖.《浅谈传统笔墨与现代题材的融合[J]》.《芒种:下半月》.2015,000(010):P.125-126

[5]徐丹.《浅谈传统笔墨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J]》.《才智》.2015(14):297.

[6]高昕.《中国传统笔墨的当代观》.《课程教育研究(上旬刊)》.2015(001)196-197

[7]路智祥.《浅析中国画传统笔墨的现代表现形式》.《现代职业教育》.2019(2):86-87

[8]彭艳.《传统笔墨在中国画中现代的表现方式[J]》.《美术大观》.2015(11):46

作者简介:李东升(1972-),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国画花鸟。

猜你喜欢
当代表现形式
浅谈导演与小品的表现形式
当代中国芭蕾舞剧的民族化探析
论室内环境设计中的三个转向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6年第五站读者来信选登
经典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编辑动态
《当代》背后的当代
透射光之炫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