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花开,茶沁育人”
——对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学美学价值的探析

2020-12-22 13:25杨秀岩
福建茶叶 2020年7期
关键词:美学草原民族

杨秀岩

(衡水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河北衡水 053000)

1 关于古代北方草原文化的由来介绍

对于中华儿女来说,草原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个主要自然环境,在中华儿女的心中,对草原是有着一种非常深厚的情感的,特别是对于生活在中国北方的人民来说,草原就是他们的家。我们国家地大物博,地理资源丰富多样,草原形态更是各有特色,但是,草原主要还是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地区,长城内外、黄河脚下,东至大兴安岭地区、西至阿尔泰山脉、西南蜿蜒至喜马拉雅山,北上至贝加尔湖茫茫深林当中。这便是孕育了深厚草原文化,滋养了草原文明精髓的草原地区,而诞生在草原地区的草原文学自然也是反映和表现着一代代草原儿女的传奇人生和精神旅程,这就奠定了草原文学在我国文学领域的重要地位,草原文化作为我国文学核心组成部分的地位将永远不会动摇。

在中国古代文学兴起的那一刻,草原文化就成为了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片辽阔的草原也成为了草原文明与农业文明交融与冲突、变化与发展的重要战场,在这里演绎着一代又一代古人前辈感人至深、动人心魄的悲喜人生故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借助多种艺术手段方式来创作了大量让人叹为观止的文学作品,这也铸就了我国古代草原文化的精神与灵魂,草原文化中所呈现出来的豪放慷慨、雄壮健伟的特质便与此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2 关于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化中所蕴含的美学价值阐述

2.1 古代北方草原文化的代表作品分析

我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化的起点应该是在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的代表作《诗经》当中便有所显露,虽然《诗经》当中的一些篇章并没有直接描述草原、没有直接歌颂草原精神和文化,但是草原文化中所拥有的豪壮风韵以及粗犷情怀却展现得非常淋漓尽致,这也是《诗经》原本摇曳多情、温柔敦厚的风格中却多出了几分阳刚之气的重要原因。在汉魏六朝时期,最能够展现草原民族深厚情怀与人文精神的代表作便是《匈奴歌》,当其第一次以民族诗歌的身份亮相于文学领域时,其所呈现出来的败而不弃、悲而不抑的基调展现出来的正是草原人民独有的精神与气节。还有,《悲秋歌》的出现为汉代诗歌开辟了一个全新天地,《悲秋歌》中所蕴含的写实之美和悲抑之情不仅仅呈现出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而且不同的风俗习惯也引起了当时人们的深入思考。在当时属于草原文学的经典代表作品非《敕勒歌》莫属,《敕勒歌》中直接描绘的便是草原壮美的景观以及草原独有的精神文化,《敕勒歌》的创作风格颇有大将之风,属于大开大合之笔,其在描绘北方草原的壮美与远阔时毫无吝啬之一,而是直抒胸臆,肆意传递。随后,又一绝世名作便是《木兰辞》,《木兰辞》中将民族文化的交融之美挥洒得浪漫而多彩,奇异而响亮,将草原美景与草原精神描写的淋漓尽致。到了唐朝,唐朝人对北方草原的关注以及倾心主要是寄托在一些边塞诗的写作上面,从唐朝具有代表性的几首边塞诗当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的是北方草原美景带给唐朝人民的震撼,在边塞诗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人在山水之外发现另一片草原天地时的激荡心情,他们无一不被眼前的草原美景所征服,无一不被草原文化和精神所震撼。而从宋朝开始,宋、辽、西夏、金、元时期的草原文学则开始逐步拥有了更多的风格,融入了更多特色,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诸如:以范成大、洪皓等人为代表的出使辽、金的宋代文人,以满腹神州陆沉之悲和不得已而仰人鼻息之叹创作了诸多在古代文学史上别具一格的使节诗文;西夏党项民族的诗歌以《诸国帝王怎伦比》等作品为主,体现出西北民族沉积久远的壮远豪雄品格。《蒙古秘史》是元代草原文学的重要代表,是对古代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摹写。明清时期的草原文学愈加丰盈,举凡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成为草原文学的有机题材;同时,对于东北、西北草原生活的多般描写和北方草原民族在文学理论领域的有力探索,使古代北方草原文学响亮终结。

2.2 古代北方草原文化的精神解读

在古代北方草原文化中,最核心的精髓也是灵魂所在便是草原文化精神。古代北方草原文化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其在历经漫长历史文化长河中积淀下来的,由涓涓细流最终汇成了汪洋之势。对古代北方草原文化精神的解读,北方草原文化是一种极具进取性的文化,其是一种以个人奋斗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代表,是一种非常积极向上的文化与理念。这与北方草原拥有的自然景观特色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北方草原纵横千里,既遥远神秘,又古朴苍凉,这也就为北方草原文化形成了特定的情感基调,醇厚而质朴,新奇而刺激,而生活在北方草原的人们,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当中自然会逐渐形成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性格特征,在骨子里衍生出一种豪放之气概,从小生活在草原上面的人,性格里都会透露出草原的宽广之气,这体现的便是自然与人的共生,这就是草原对人的精神的影响。关于草原对人的精神的影响,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草原与人的联系,让人对草原产生了非常强的依赖性,会自然的融入到草原环境当中来,对草原产生亲近之感。第二,人与草原之间会构建起初步的生态美学桥梁,蒙古民族第一部史传文学《蒙古秘史》当中就显现着极为浓郁的生态观念,其中,人的生存对自然的依赖,像成吉思汗的母亲柯额伦靠自然恩赐抚养孩子长大的过程;还有便是强调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比如分类放牧和草场保护。由于生存环境的严酷、险恶,千变万化,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动态生存观念异常鲜明。

在草原生活的人们似乎与生俱来便有着非常强的适应能力和非常强的生存勇气,他们敢于冲破自然环境的束缚,敢于和大自然去较量。这也是古代北方草原文学精神中的一个独特之处,草原文化精神中会有一种对英雄的崇拜观念,这不仅仅是他们对于英雄人物本身的敬佩,更是代表着他们对于一种抗衡力量的追求,他们相信人自身的力量,坚信人的强大意志。

2.3 古代北方草原文学中的美学价值

众所周知,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我国北方草原多分布在边疆地区,在边疆地区因为受到位置的局限,在这里滋生出来的文化便会带有中先天的封闭与独立的特性。其原因主要包含两个方面:首先,因为地处边陲地区,所以这一地区受到人为力量干预和侵扰的机会比较小,尤其是在古代,其发展速度非常慢。其次,边陲地区的草原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因为欠缺与外界文化交流和沟通的机会,所以从一开始就保留了草原文化的原汁原味,草原文化的根基就比较深。

古代北方草原文化中所蕴含着的美学价值,主要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草原文化中我们可以感受和体会到一种独特的多维度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是其他文化难以体现的,其是一种非常强烈的追逐自然的占有意识。其次,从草原文化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非常坚韧的进取与征服精神,之所以在草原文化中体现出这样的一种精神,其原因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便是草原地区本身就缺乏物质生产资源,生活在草原地区的人民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去争取,去争夺生产资料。第二则是由草原地区独特的游牧特性所决定的,游牧是草原地区人民的主要生活方式,他们需要通过游牧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其是在和自然争夺资源,是在于自然力量抗衡,所以在草原文化中我们是可以感受到这种无穷尽的进取与征服精神的。还有,草原文学标榜的是阳刚之美、雄浑之美和崇高之美,在草原文学所描绘的壮丽草原环境当中,无论是出现的人物还是讲述的故事情节,其都与阳刚之美、雄浑之美以及崇高之美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草原文学以崇拜力量和勇敢为其传统主题和价值取向,以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理想主义为其主旋律。北方草原民族的英雄史诗是草原民族英雄时代的美学产物。草原文学的史诗品格是历史在草原民族心灵深处镂刻的文化记忆。英雄史诗的文化基因就是英雄崇拜,是民族精神的审美产物,是草原文化重要的精神特质。草原文学作品塑造的英雄人物形象,集中体现了草原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闪现着草原民族生长发展的历史光辉。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代草原文学是我国古代北方人民在长期游牧生活中创造出的语言艺术,古代北方草原文化是我国文学领域的珍贵宝物,其记录和承载的是古代游牧民族人民的精神与文化理念,是我国现代文学领域重点研究的对象之一。古代北方草原文化与一般文学种类不同,其拥有着自身的独特性,更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容,研究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化中的美学价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古代北方草原文化中美学价值的探究,我们才会更深入的了解北方草原文化,了解北方草原文化中所承载的精神理念,了解北方草原文化的与众不同。

猜你喜欢
美学草原民族
盘中的意式美学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外婆的美学
MINORITY REPORT
纯白美学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