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与茶

2020-12-22 13:25陆雅伟
福建茶叶 2020年7期
关键词:茶事欧阳修饮茶

陆雅伟

(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1 欧阳修的咏茶诗

“茶”最早见于《尔雅·释木》:“槚,苦荼也”,又名荼、檟、蔎、茗、荈等。茶圣陆羽《茶经》言:“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1]陆羽认为,茶作为饮品,是从神农氏开始的。相传神农氏在尝百草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了茶。可见,华夏民族饮茶历史的悠久。《诗经》《邶风·谷风》曾言:“谁谓荼苦?其甘如荠”。[2]另外,在《诗经》其它篇章中,也有对于茶叶的相关记录。而将对茶的描述和情感以诗的形式完整地表达出来,则要追溯到西晋时期的左思。据考证,他所作的《娇女诗》,是距今最早的关于茶的诗作,即茶诗。

所谓茶诗,就是记录与茶有关的诗作。这类诗或记录与茶有关的内容,比如茶叶历史、茶叶的品性。或者是记录诗人品茶、参与茶事活动的事情。又或者是表达诗人对茶和饮茶之事的情感,多以喜爱赞扬为主。茶诗是茶与诗的融合,是传统诗歌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茶诗的创作高峰主要集中在唐朝和宋朝。唐人好茶,唐代诗人亦对茶多有赞颂,以致于唐代茶诗的创作相当繁荣。数量上,有五百余篇之多,质量上则名篇频出。比如,有“茶之亚圣”所称的卢仝,就好饮茶,对茶多有赞颂。在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就记录了他连饮七碗茶的趣事。同样是唐代诗人的韦应物,则作诗赞扬茶的品性,他说“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而元稹所作则是用另一种较少见的诗歌形式——宝塔诗细细描写了茶的外性、冲泡时的状态,以及他对茶的喜爱。至宋代,宋人好茶,咏茶诗歌较之于唐代大有增加。特别是士大夫群体,对茶颇多喜爱,往往作诗赞之。欧阳修、梅尧臣、苏轼等宋代名士,都是茶的爱好者。他们熟知茶的品类,了解茶的形状,常参与品茶活动,并将其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来。透过这些作品,既体现了宋人对茶的情感,又展示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欧阳修的咏茶诗,就较具代表性。

欧阳修一生,以茶为伴,所作茶诗有十五首。[3]诗文或咏茶,或记载与茶相关之事。欧阳修茶诗创作,主要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早期阶段。这期间,欧阳修作了《智蟾上人游南岳》。这首诗记录了当时的茶叶采摘的情形。《普明院避暑》记载了他在寺院之中避暑,由“浮瓯烹露芽”体会到的闲暇与快乐。《虾蟆碚》一诗,则先描述了虾蟆碚的景色。虾蟆碚在当今湖北宜昌境内,因泉水而出名。陆羽《茶经》曾言此处泉水为天下泉水之第四。对此,陆游也深表赞同,并作诗记之。除他二人外,苏东坡亦这样认为。并称此处的水,煮茶和酿酒都适宜。正是听闻此处泉水适于煮茶,欧阳修欲邀友人:“共约试春芽”。可见他对煮茶、饮茶之道的热爱。

第二阶段为皇佑三年(1051年)之后,主要以嘉佑年间为主。这期间,欧阳修对茶情有独钟。这一时期,欧阳修的创作除了描述和记录外,多了个人感悟。如,嘉佑三年(1058年)春,蔡襄寄给欧阳修北苑新茶。欧阳修乐而与诗友梅尧臣共饮,并作诗二首:《尝新茶呈圣俞》、《次韵再作》。这两首诗,可看成是欧阳修这一时期所作茶诗的代表。从诗中我们得以窥见欧阳修对茶的深切感情。《尝新茶呈圣俞》中,既写了欧阳修在三月尝到新茶的快乐。又写了友人不远千里给他寄茶的深厚情谊。最主要的是,还描写了击鼓采茶、千人呐喊的采茶风俗。而诗歌的最后,他又和描述了人们的煮茶的情形和品茶之时的快乐。这首诗,内容丰富,描写详细。对当时宋人采茶、煮茶的情形细细道来,读之如情景再现。同年,欧阳修又作《次韵再作》。在这首诗中,欧阳修开篇即感叹自己,随着年龄增大,世味单薄,对俗世之事提不起乐趣,惟有饮茶之兴趣未衰退。这与他当时的个人经历有关系。欧阳修多次遭到贬谪,至伤病缠身。因此,在诗的后半篇,他又提到了煮茶、饮茶之乐,并说饮茶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和祛除睡邪。可见欧阳修对饮茶的信赖与喜爱。《双井茶》则主要赞美了双井茶性质高雅,有君子之德。欧阳修认为,双井茶和团茶一样,都蕴含着人世间的美好品德。可见,这一时期欧阳修咏茶,不再是单纯的赞美茶,而是将茶之品性和儒家伦理道德相比拟,把饮茶上升到人生哲理的境界。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欧阳修对茶德喜爱。欧阳修也并非是特例。宋代较多名士,亦以诗为媒介,表达自己对茶的喜爱。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茶与文人阶层的关系。文人好饮茶,以茶会友,而茶则通过文人诗,广泛传播于文学作品中。二者相辅相成。茶诗,是古代文人的伟大创造,也是中国传统诗歌及文化宝库中的,独具特点的存在。通过阅读茶诗,可以了解当时茶的盛行状况,也可以从侧面知道当时的百姓社会生活状况。而欧阳修,作为当时的文化大家,他所作的茶诗,亦流传至今。使得今人可以深刻感之他对茶的喜爱。这种喜爱之情,跃然纸上,一目了然。

2 欧阳修的茶事活动

欧阳修的茶事活动,主要表现在考评茶品水品、与友人互寄新茶或煮茶之水上。对于茶品的描述,从他的较多文章中可以看出。其中,《归田录》中就有不少相关的描述。如在卷一中,欧阳修就对当时的两种不同的茶做了论述。这两种茶分别是蜡茶和草茶,二者形式不同。蜡茶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茶。腊,取早春之义。这种茶的汁液为乳白色,像蜡烛融化之后的状态。所以取之为蜡茶。当时团茶、饼茶等紧压茶被称为蜡茶,而与之相对的散茶就被称为草茶。在此文中,欧阳修先交待了蜡茶和草茶的产地,他说蜡茶产于剑、建等地,而草茶则盛产于两浙地区。又说当时盛产草茶的两浙地区中,所出的日注茶品质最为上等。接着,他又关注到景祐之后洪州渐盛兴起的陆井白茶。陆井白茶是当时的一种名茶,制作精良、产量少。欧阳修说饮用此茶,可以避暑气和湿气,品质源远高于两浙地区所产的日注茶。并称此茶为草茶中的第一。欧阳修对茶品的考评,可见其对茶的了解和对饮茶的喜爱。

在《归田录》卷二中,他又考评了两种不同的茶。即团茶和小团茶。团茶相对于散茶,是以团为单位售卖的茶。而团茶和小团茶的区别,顾名思义,就是团的大小和重量的区别。他先介绍了龙凤团茶的珍贵,并说八个茶饼重一斤。随后,他又记录了福建转运使蔡襄始造小片龙茶(即小团茶)的事。所谓的小团茶,就是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的茶团。与以往一斤八个茶饼的龙凤团茶不同。这种新形式的团茶要二十个茶饼才够重一斤。而又因为产量少,制作工艺复杂,制作要求高,这种新茶价值昂贵。要黄金二两一斤,足见其是茶中精品。这样的价格,对于当时的物价而言,亦是相当的高。并且,有价无市,黄金容易得,而小团茶难得。因此,也只在帝王行斋礼时,才会赏赐一小部分给朝廷要员。可见当时的小团茶,已经远远超出了平民可享用的范围,多在上层阶级中流通。欧阳修对茶品德记录和考评,不仅代表了他对茶德熟悉和喜爱,也是对宋代茶文化的有效记录。

除对茶品多有考评外,欧阳修对水品亦多有论述。在其《大明水记》、《浮槎山水记》中可详细见之。《大明水记》开篇先说陆羽《茶经》对水品三个等级的描述。对此分类,欧阳修深表认同。随后他又对张又新的《煎茶水记》中的观点表示质疑。对他将水的品质分为二十级,欧阳修认为这是怪妄之说。欧阳修认为水味尽管各有不同,但是把全天下所有的水一一列举并挨个排名次,无疑是可笑至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欧阳修对水品的独特见解。《浮槎山水记》顾名思义,是对此地之水的考评。在此篇中,欧阳修同样对张又新的判定水质等级的观点表示反对,认为陆羽更精通水质。而后,又记叙了李侯发现浮槎山水,并远赠与他。他赞李侯聪颖、贤达。在此篇中,不仅表达了欧阳修对水质考评有独特的见解,还记录了友人与他寄水的茶事活动。在《与李公谨书》中,欧阳修亦记录了此事,并称赞浮槎山水,味尤佳,顿食此,如饮甘醴。欧阳修对茶品、水品的考评和了解,皆出于他对饮茶的喜爱。

3 欧阳修的茶利观

欧阳修不仅热爱饮茶,热衷于茶事,还对茶叶经济有所见解,并参与了国家的茶法改革。在《论与西赋大斤茶札子》、《通进司上书》、《论茶法奏状》等文中,都可见他的茶利观。欧阳修的茶利观和他对当时社会状况的认识分不开。在经济上,茶叶经济重要程度日益加深。虽然茶叶经济繁荣,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改善。政治上,外交上的困扰,也对茶叶经济造成了影响。

欧阳修的茶利观,主要包括茶法、茶价、茶叶流通、茶叶与政治等方面。宋代商品经济发达,茶叶成为流通全国的重要商品。然而,宋初茶法多次变更,多方利益难调,使得茶叶流通领域多有矛盾。对此,欧阳修反对政府立法不坚定。斥责相关机构,多次变更茶法。他认为茶法“制而不定”,屡屡变更争夺毫末之利益,这势必会对百姓和国家经济造成影响。因此,他主张“量民力而制国用“,根据百姓和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茶叶行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此外,欧阳修还对茶法屡更得社会原因做了深入的分析,他认为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是因为茶叶商人对茶利的过分攫取,导致了商人和政府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正是认识到了茶叶经济对国家经济的重要作用,以及商人和国家间的利益矛盾,欧阳修主张调和双方矛盾,使商贾和国家在茶叶贸易中互惠、共利。

对于茶价,欧阳修反对政府哄抬茶价、牟取暴利,主张将茶叶价格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对于政府哄抬茶价而引发的茶叶积压问题,欧阳修提出了降低茶叶价格的对策,使商贾乐于贩茶并顺利解决了茶叶滞销的问题。欧阳修也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政府颁布法令,“三年将复旧价”。欧阳修的这种观点,符合经济学中的价格理论,用适当降低商品价格来提高商品的销量,一方面可以解决茶叶的积压问题,一方面又可以加快茶叶市场的货品流通和更新。在封建专制社会中,他的这种理论是超前的,也是适合当时的茶叶经济状况的。

在茶叶流通问题上,欧阳修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除了要降低茶叶价格之外,最重要的是处理好大小茶叶商人之间的问题。对此,他主张批发与零售相结合的模式。即大商贾不需要直接去贩卖茶叶,而是将茶叶批发给各个小商贩,让小商贩通过零售的方式,将茶叶卖给百姓。这种批发与零售的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大商贾的利润,但却可以加快茶叶的贩卖和流通,既解决积压问题,又使小商贩可以获得一部分利润。调节二者之间的利益矛盾。他说:“恃其货博,虽取利少,货行流速,则积少而为多”。[4]而国家与大商贾之间的问题,就像大商贾与小商贩之间的问题一样,都可以通过上一级的适当让利,来保持茶叶市场的稳定。而稳定的市场环境,就可以促进茶叶经济的发展。欧阳修的这种理论,足可见其见解之独到。

欧阳修除了提出茶叶改革方案,对茶叶经济与国家政治的关系也颇为重视。经济发达是国家繁荣的最直观表现,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持。正是因为认识到茶叶经济的重要性,欧阳修反对政府通过让渡茶利,来谋取一时的外交上的稳定。他认为这种方式,既是对经济的损害,也是对国体的迫害。如,他极力反对,通过每年赐西夏“五万斤茶”,来维持一时的边境稳定。他认为茶法有大斤小尽之分,而五万大斤茶即是三十万小斤。[5]且茶叶多产于南方,要将这三十万小斤茶叶不远千里运往西夏,不仅会耗费人力物力,还对国家和百姓造成极大的损害。因此,欧阳修上书朝廷,希望取消和议。虽然这一提议最终并未得到统治者的采纳,但欧阳修从国家政治角度,考虑茶利问题,可见其眼光独到深远。

4 结语

欧阳修的一生,是与茶相伴的一生。在文字作品中,他寄情于茶。对茶事活动,他积极参与,与友人共享茶事之乐,但对茶的喜爱又不只浮于表面,常细心考证茶叶品质和泡茶之水品,这也足可见他对茶事的了解和对茶的喜爱。对茶叶与国家经济政治的关系,他见解独到,建议深刻。他反对茶法“制而不定”,主张确立茶法。对茶叶经济,他主张国家与大商贾之间“共利”以维护茶叶市场的稳定。对于茶叶市场的流通问题,他提出降低茶叶价格,解决茶叶积压问题,并建议采用批发与零售相结合和模式,调节大小茶叶商人的矛盾,加速茶叶流通与销售。对于茶利和国家政治的关系,他深刻认识到茶叶经济对国家的重要作用,反对牺牲茶利来谋取外交上的一时稳定。不得不说,欧阳修对茶的喜爱,不仅体现于个人生活和精神修养上,更与他的政治见解和爱国之情相互交融。欧阳修在宋代茶文化的发展和茶叶经济的改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茶事欧阳修饮茶
画眉鸟
武夷山茶事摩崖题刻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快乐的“长工”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崂山茶事
勤奋的欧阳修
花下饮茶,光阴含香
欧阳修拜师
月下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