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过多源流考

2020-12-22 15:38姜德友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血虚白术气虚

姜德友,高 山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月经过多,指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或每次经行总量超过80 mL,而周期、经期基本正常者,亦称为“经水过多”或“月水过多”[1]。如今妇女所面临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日益增大,再加上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月经过多日益成为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西医学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引起的月经过多,或子宫肌瘤、盆腔炎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宫内节育器等引起的月经过多,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由于月经过多的病因十分复杂,病机涉及多个脏腑,临床表现纷繁,故本研究从病名、病因病机、证候分类及治疗入手,对历代重要医籍中月经过多的相关病证论述进行整理,考查其学术脉络和规律。

1 病名沿革

月经过多之名最早见于汉代《金匮要略》,称“月水来过多”,并未将月经过多作为一个单独的病名加以详细论述。后至晋代,王叔和《脉经》将月经过多称为“经下反多”。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称为“月经乍多”。金元之前的医家多将月经量乍多乍少、周期时先时后统称为“月经不调”或“经候不调”。金代刘完素于《黃帝素问宣明论方》首次将“月水过多”作为病名单独列出。元代朱震亨《丹溪心法》将月经过多病机分为血热、痰多、血虚,奠定了月经过多辨证论治的基础。后世医家多从病因病机的角度入手,以月候过多、经水过多、经水来太多、经血乍来乍多、经来过多等病名称谓月经过多。

2 病因病机

月经过多病因病机多而杂,可概括为气虚不摄、血虚不固、血热妄行、虚寒不摄、情志内伤、痰湿阻滞,现分别论述。

2.1 气虚不摄 明代王肯堂《女科证治准绳·调经门》曰:“经水过多为虚热,为气虚不能摄血。”[2]其认为气虚不能摄血,导致经水过多。书中举例:“一妇人脉弦而大,不数形肥,初夏时倦怠,月经来时多,此禀受弱,气不足摄血,故行多。”[2]其指出肥胖妇人,入夏气虚加重,引起月经过多。后至清代,柴得华《妇科冰鉴·卷一·经脉愆期》亦曰:“荣卫怯弱,气血两虚,血多不止。”[3]5沈金鳌《妇科玉尺·月经》亦有:“经水来而不止者,气虚不能摄血也。”[4]14《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调经门》提出:“经水过多,清稀浅红,乃气虚不能摄血也。”[5]12这些论述都指出气虚是月经过多的重要病机。

2.2 血虚不固 清代傅青主《傅青主女科·经水过多》曰:“殊不知血归于经,虽旺而经亦不多,血不归经,虽衰而经亦不少。世之人见经水过多,谓是血之旺也,此治之所以多错耳。”[6]其认为血气充足与月经过多之间并无直接关系,经水过多病机在于血是否归经,而不是气血是否充足。气血充足者月经量不多,血虚者月经量也不少,“唯经多是血之虚故,再行而不胜其困乏,血损精,散骨中髓空,所以不能色华于面也”。月经过多者多面色无华、气血亏虚,又有言:“所以血足而归经,归经而血自静矣。”以上均表明血虚是月经过多的重要影响因素。

2.3 阴虚血热 清代单南山《胎产指南·经水多少》:“凡经水来太多者,不问肥瘦,皆属热也。”[7]其直接指出月经过多病因为热邪。清代沈金鳌《妇科玉尺·月经》曰:“下血色紫而成块者,热从火化而热血凝结也,或离经蓄血所致经水必下多或作痛。”[4]14其认为邪化火,凝结血液,可导致经水过多。清代竹林寺僧《竹林寺女科·调经上》提到“经多不问形肥形瘦,皆属于热。”[8]这些论述中均强调血热是月经过多的主要因素。吴谦等《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调经门》:“稠黏深红则为热盛有余。”[5]12其认为经血黏稠颜色深红为血热导致的月经过多。

2.4 虚寒不摄 古代文献关于虚寒引起月经过多的记载较少,但是临床亦属常见。清代沈金鳌《妇科玉尺·月经》曰:“经水过多不止,平日肥壮不发热者体虚寒也。”[4]14妇人月经过多,平素肥胖,不热,属于虚寒。吴谦等《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调经门》:“形清腥秽乃湿淤寒虚所化也。”[5]12其指出月经过多且经血清稀、腥臭者,为虚寒夹湿所引起。

2.5 痰湿阻滞 元代朱震亨《金匮钩玄·妇人科》曰:“痰多占住血海地位,因而下多者,目必渐昏,肥人如此。”[9]46痰浊阻滞血海,可导致月经过多。明代皇甫中亦持此观点,指出痰湿能够导致月经过多[10]。后至清代,吴谦等《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调经门》曰:“经之前后兼赤白带,而时下臭秽乃湿热腐化也。”[5]12其指出月经过多且经血赤白、腥臭者,为湿热所致。

3 治疗

自金元以来,对于月经过多的认识逐渐趋于完备,月经过多逐步从月经不调的一个证候中区分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病证。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诸多治法,大致可分为以下5类,兹分述如下:

3.1 益气摄血法 妇人气虚,气不摄血,以至月水不断,当益气以摄血,方使月水如常。明代王肯堂《女科证治准绳·调经门》曰:“经水过多为虚热,为气虚不能摄血,四物加黄芩白术汤治疗月经过多。”[2]该书记载了虚热、气虚导致的月经过多可选用四物汤加黄芩白术治之。方中以四物汤补养气血,黄芩清虚热,白术健脾。对于肥胖妇人因气虚导致经水过多,则以黄芪、人参大补元气,白术、陈皮燥湿健脾,以甘草调和诸药。清代柴得华《妇科冰鉴·经脉愆期》提到:“荣卫怯弱,气血两虚,血多不止者,胶艾八珍汤。”[3]气血两虚而引起的月经过多可以用胶艾八珍汤气血双补,方中八珍汤气血双补,阿胶补血,艾叶止血,共奏益气摄血之功。陈治《济阴近编·经水过期不及期》曰:“三黄丸治气虚血热,经水过多不止。”[11]16其提出气虚有热可用三黄丸益气补血清热。三黄丸以人参、茯苓、黄芪补气,生地黄、熟地黄、当归补血,黄芩、蒲黄清热,共奏益气补血清热之功。

3.2 补血养阴法 清代傅青主对于血虚引起的月经过多提出了“宜大补血而引之归经”的治疗原则。《傅青主女科·月经过多》曰:“夫血旺始经多,血虚当经缩。今曰血虚而反经多,是何言?与殊不知血归于经,虽旺而经亦不多。血不归经,虽衰而经亦不少。”[6]其指出正常人体经量的多少与血旺、血虚并无直接关系,而是与血液是否循经而行有关。“治法宜大补血而引之归经,又安有行后复行之病哉?”方选四物汤大补精血,加以续断、山茱萸止血行血,白术、荆芥穗炭健脾益气、引血归经。清代陈治《济阴近编·经水过期不及期》曰:“当归散治血虚有火经水过多不止。”[11]16其指出血虚有热者选用当归散。当归散以四物汤去地黄加白术健脾补血,山茱萸、黄芩收涩清热。吴道源《女科切要·经行腹痛》曰:“有经水过多久不止而腹痛者,乃脾经血虚也,治宜补血健脾,四物加白术、茯苓、木香、厚朴、香附、陈皮、甘草。”[12]该方以四物汤补血活血,再以白术、茯苓、陈皮补气生血,木香、香附、行气活血。

3.3 滋阴凉血法 清代沈尧彭《沈氏女科辑要·月事不调》曰:“经水不及期而来者,有火也,宜六味丸滋水。如不及期而来多者,加白芍柴胡海螵蛸。”[13]该方以六味地黄丸养阴降火,白芍、柴胡、海螵蛸养阴血,涩经血,共奏滋阴降火之功。沈金鳌《妇科玉尺·月经》记载:“妇人四十九岁经当止,今每月却行过多,及五旬外月事比少时更多者,血热或血不归经也。宜芩心丸、琥珀丸。”[4]15妇人阴虚血热引起月经过多,芩心丸由黄芩心组成,取清热之意。琥珀丸中黄芩清热凉血,当归养阴补血,三棱、琥珀止血祛瘀,川芎、香附行气祛瘀,共奏清热止血化瘀之功。

3.4 温经止血法 宋代陈自明《妇人良方大全·调经门》:“补气固血,治本脏因虚生寒,月经行多。”[14]其以鹿茸、杜仲、肉苁蓉补肾壮阳,杜仲、附子、干姜、肉豆蔻温里散寒,佐以龙骨固涩,茯苓祛湿、地黄补血,共奏温阳固肾、止血补血之功。清代沈金鳌《妇科玉尺·月经》曰:“经水过多不止,平日壮不发热者,体虚寒也,宜姜棕散。”[4]15对于虚寒引起的月经过多,选用炮姜、棕榈炭固涩温经止血加以治疗。

3.5 化痰祛湿法 元代朱震亨《金匮钩玄·妇人科》曰:“痰多占住血海地位,因而下多者,……用南星、苍术、芎、附,作丸。”[9]46天南星祛痰,苍术燥湿,川芎、香附行气调经,共同治疗痰湿引起的月经过多。清代萧埙《女科经纶·月经门》曰:“经水过多而淡色者,痰多也,二陈加芎、归。”[15]二陈汤燥湿化痰,川芎、当归取补血调经之意,用于痰湿引起的月经过多。

4 结语

综上所述,金元之前的医家多将月经量乍多乍少、周期的时先时后统称为“月经不调”或“经候不调”。金代刘完素《黄帝素问宣明论方》首次将“月水过多”作为病名单独列出。月经过多病因病机可概括为气虚不摄、血虚不固、血热妄行、虚寒不摄、情志内伤、痰湿阻滞,分别治以益气摄血、补血养阴、滋阴凉血、温经止血、疏肝健脾、化痰祛湿等方法。

猜你喜欢
血虚白术气虚
白术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火针联合西药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血虚≠贫血
血虚≠贫血
白术治小儿磨牙
正交设计法优化当归苦参的提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