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山西林草生产建设的影响

2020-12-22 19:20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林草造林防控

(山西省国有林管理局)

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地区东部,水土流失严重,是全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省份之一。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各级林草主管部门,加快国土绿化“赶考补考”进程,开展了大规模的人工造林,使2019年的森林覆盖率达到22.79%,高于全国21.36%的平均水平,取得了林业生态建设显著的阶段性成效。自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暴发新冠肺炎疫情,截至3月8日,山西全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33例,累计治愈病例126例,已连续多日无新增病例(数据来源于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网)。受疫情防控影响,2020年1-3月份,全省各项林草生产建设进度较去年同期明显放缓,研究应对策略十分必要。

1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林草生产建设面临的问题

1.1 用工困难

林草生产建设,特别是国土绿化工程,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依赖劳动力。疫情爆发后,由于人员居家隔离,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用工困难。

1.2 错失良机

春季是我省完成大规模造林的最佳时机,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正值春季造林和护林防火的关键时期。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各地无法组织大规模劳动力聚集生产,导致各项林草生产建设工程错失春季造林大好时机。

1.3 物资缺乏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都在调剂物资驰援武汉,物流业紧张,林草行业生产建设复工复产后物资供应比较困难,难以满足需求。

2 新冠肺炎疫情对林草生产建设的影响

2.1 国土绿化进度放缓

由于疫情防控,大规模的绿化造林无法正常开展。据官方统计,2019年全省仅春季造林,就完成全年造林工程总任务的80%以上。今年受疫情防控影响,全省仅完成了项目审批、作业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及部分造林任务。晋北大部分地区错失顶凌造林时机,较去年同期顶凌造林完成率下降50%以上。晋南仅有部分地区开始春季造林,且呈现规模小、时间晚、速度慢等特点。总体来看,春季造林完成率比上一年度下降20%以上。

2.2 特险防火强度不足

春节和清明节是我国两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很多地方特别是重点林区所在的偏远、贫困地区,仍然存在燃放烟花爆竹、违规用火祭祀等情况。加之山西春季干旱多风,稍有不慎,极易引发火险火灾。以往年度,林草部门与各县市区联防联护,充分发挥乡镇林业员、农村信息员和专业管护员的作用,有效防控森林火灾。今年由于各地统筹布控疫情防护,抽调了大量的基层工作人员,造成春季防火力量显得不足。

2.3 脱贫成效难以巩固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和收官之年,山西省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的任务还很重。根据山西林草“五个一批”扶贫攻坚项目要求,58个贫困县(含已摘帽县)的造林工程应利用含有贫困人口的造林合作社,现已取得了实效。但今年受疫情影响,劳动力不能大规模聚集,造林工程进度缓慢,对于巩固参与造林扶贫攻坚合作社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扶贫成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3 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开展林草生产建设的难点

3.1 疫情防控要求更严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种极易通过飞沫、气溶胶和接触等途径传播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且潜伏期较长,表现性状不明显,目前还未有高效的检测方式和针对性的疫苗问世。因此,为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在开展林业生产建设中,及时发现和控制其传播尤为重要。外出返回人员,要实行14 d隔离观察。每天要有专人负责,定时、定点严格筛查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重点监控发烧、咳嗽等症状。施工过程中,要有专人重点监督随意摘取口罩或扎堆聚集等现象,坚决杜绝疫情曼延。

3.2 作业设计要求更细

以往的人工造林作业设计,都以规模化设计为主,主要考虑作业区域面积、树种配置等简单因素,相对比较机械。今年由于疫情防控特殊情况,需要在造林作业设计中进一步细化区域的空间范围和时间交错,既要达到人员少聚集的目的,又要实现人工造林规模化的效果。这就增大了各地专业技术人员在造林作业设计过程中的工作量,要求必须熟悉作业区域的具体情况,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混交格局、施工现场情况等因素,细化作业单元,间隔安全距离,稳步错峰施工,绝不能采取“一哄而上”的施工模式。

3.3 施工过程要求更高

首先,要针对新的作业设计,分批次采用简单培训的施工方式与方法,提高施工人员现地看设计、看图纸的能力,尽快适应新的作业设计和作业模式;其次,要加快造林速度,抢抓春季造林有限时机,迅速开展造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调整作业时间与劳动强度,尽量提升造林速度;第三,要保证混交造林效果,配合新的作业设计,把原来简单的条状混交、片状混交变化为点格局混交或随机混交模式,确保在小的作业设计单元中也能合理混交,提高混交质量。

3.4 政策适用要求更活

2020年是全省决战完胜脱贫攻坚的重要一年,林草生产建设“五个一批”要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在确保生态建设成效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障已经稳定带动脱贫和正在参与带动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既得利益。在贫困地区,仍要继续推进贫困合作社参与生态建设的政策与理念,但不能机械地下达硬性指标。要适当放宽政策,引入专业化的造林绿化公司,在提升效率和质量的同时,确保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实现生态与生计的双赢。

4 疫情防控期间林草生产建设的应对策略

4.1 加大防控力度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在开展各项林业生产建设时,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在施工前要积极争取县、乡等政府部门和当地医疗卫生部门的大力支持,加强与传染病医院、乡镇卫生院(所)等单位的合作,逐个排查到所有施工人员。要加大户外工作所需的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的储备力度,做到装备不齐不上岗、体温异常不上岗,牢牢守住生产建设“零死亡”“零感染”两条底线,严防暴发性、交叉感染性病例发生。

4.2 创新造林模式

疫情防控时期,要坚持特事特办,改变原来规模化造林的思路,在造林作业设计上要化整为零,细化作业单元,将规模化布局分解成小板块和小区域。在时间上错峰施工,在空间上留足安全距离,避免同一时间、同一区域施工人员过度密集。施工区域优先选择距离村庄、道路较远的通风良好区域,尽量减少与当地居民和外来流动人员的接触,减少外源性感染,确保人工造林面积不缩水,规模不减小。

4.3 加快造林进度

由于疫情影响,春季造林进度已经放缓,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效率和质量。在非贫困地区,要利用有资质、信誉好、专业强、技术高的造林绿化公司或工队,依法依规简化公开招投标操作程序,尽最大努力开展造林。在贫困地区,可适度放宽政策,采取造林专业队伍和扶贫攻坚合作社联合的办法,在确保扶贫成效的前提下,加快推进造林进度,尽量降低疫情对完成年度造林任务的影响。

4.4 统筹管护力量

疫情暴发以来,虽然林区受到的人为干扰略有下降,但由于管护力量被稀释,防火形势依然严峻。要进一步统筹管护力量,将防火、造林与抗疫工作结合起来,变行业工作为政府行为,齐抓共管,严防违规操作。在清明节期间,充分加强与县、乡两级的合作,利用现有的疫情防控关卡和人员,配合管护人员做好林区防火工作。针对近年来林区火灾诱因,加强与电力、应急等部门的配合,完成林区输变电线路老化等高风险因素的排查,重点消除无人区、偏远区、视盲区的偶发性火灾隐患。

猜你喜欢
林草造林防控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山西省公布首批20个省级林草科研基地
数字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