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分期分型诊治与实践

2020-12-22 02:10徐小小朱文宗叶人刘刚欧阳钦朱小区陈捷杨军姚憬朱雪琼张美稀郑逢民程志文张振雷0袁拯忠蔡慎初程锦国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疫毒温州市温州

徐小小 朱文宗 叶人 刘刚 欧阳钦 朱小区 陈捷 杨军 姚憬 朱雪琼 张美稀 郑逢民程志文 张振雷0 袁拯忠 蔡慎初 程锦国

1.温州市中医院 浙江,温州 325400 2.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3.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4.温州市中心医院 5.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6.温州市人民医院 7.平阳县中医院 8.瑞安市中医院9.永嘉县中医院 10.乐清市中医院 11.温州医科大学

自2019年12月起,以武汉为中心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快速席卷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甚至境外多个国家都有病例报道。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的信息,截止到2020年2月23日22时,全国(含港澳台)累计确诊77 048例,死亡2 445例;温州地区累计确诊504例,死亡1例。

2020年1月22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管局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1],公布了新冠肺炎的中医治疗方案。2月4日,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管局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2]。2020年2月6日,温州市中医专家组根据以上方案,结合温州市疫情的具体情况,在程锦国主任带领下制定了《温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第一版修订版)》,并迅速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同时温州市中医专家组多次到疫情定点医院进行会诊,参与诊治工作,该方案目前在临床上实施顺利,疗效肯定,现予以介绍,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提供借鉴。

1 新冠肺炎的病因病机

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湿疫”等范畴。荆楚大地,九省通衢,常年雨量丰沛,日照充足,雨热同季,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据统计,2019年全国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5%[3],湖北武汉地区湿度和温度也较往年同期升高。当时正值冬季腊月,而2019年12月以来阴霾冷雨缠绵不断,地域更显潮湿,本该寒邪当令而未至,气温应寒而反暖,不时之气流连持续。天暖地湿,湿热氤氲,易产生疫疠之邪的“湿性浊毒”;又适逢新春之际,交通便利,使疫情扩散更快,范围更广,全国各地出现输入性感染疫情,同时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域特点。温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而湿润,四季温差小,且饮食多偏好海鲜发物等易化湿生火之品,人群体质以湿热体质为主;同时因长期大量的高强度劳动、较大的生活工作压力、饮食不规律、生活习惯不规律等因素,导致虚性体质多见;温州地区多湿热,湿为阴邪,最易阻滞气机,阴胜则阳病,故湿邪入侵可损伤人体阳气,“湿胜则阳微[4]”,因而人群中阳虚质亦不少见。专家组认为,疫疠邪气由口鼻而入,内舍半表半里,邪伏膜原,进而形成毒邪,毒损五脏六腑。本病病位主要在肺,涉及胃肠;病因为寒、热、湿、毒邪相抟;病机可分为轻证者疫毒侵肺、肺气郁闭,普通证者痰热内蕴、热毒伤津,甚者气血两燔、热极动血,危重证者内闭外脱,或痰热内闭,或气阴两脱,恢复期多为肺脾虚弱之候。

2 新冠肺炎的分期分型及治则方药

结合温州地区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及基本病机,专家组将其分为4期:初期、中期、危重症期、恢复期。

2.1 初期 临床症状轻微,发热或未发热,或有轻度恶寒,轻度乏力,咽干咽痛,轻咳少痰,无汗,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淡红,苔薄舌腻,脉濡。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提示散在的毛玻璃样变或阴性。证属湿郁肺脾证。考虑到患者病在脾胃及肺卫,治宜清热解毒宣肺、化湿理气和中,选用藿香正气散加减(协定1号方)。组方:藿香15g,苏梗10g,姜半夏12g,陈皮12g,茯苓30g,炒白术30g,厚朴15g,大腹皮20g,桔梗6g,银花15g,连翘15g,大青叶30g,板蓝根30g,草果9g,甘草5g。在临床治疗期初期,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2]相比较而言,藿香正气散加减方明确增加了清热解毒、抗病毒中药的比重,其一在于温州地域特点造就温州人群易从湿化、从热化表现,其二考虑到如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连翘、鱼腥草等中药具有直接抗病毒或抑制病毒增殖的作用[5],从而达到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效果。

2.2 中期 湿毒疫邪入里,困脾闭肺,湿性粘滞,阻遏气机,湿毒蕴而化热,甚者入气入血,危急生命,可分为疫毒闭肺证和气血两燔证。

2.2.1 疫毒闭肺证 表现为身热不退或往来寒热,咳嗽痰少,或有黄痰,或痰中夹血,腹胀便秘,胸闷气促,咳嗽喘憋,动则气喘,舌质红或红绛,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CT提示多发或大片的毛玻璃样高密度影。考虑外感湿邪,入里阻遏气机升降,蕴而化热,肺失宣降,治以清热化痰、宽胸理气平喘,选用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和苇茎汤加减(协定2号方)。组方:生麻黄10g,杏仁10g,生石膏45g,芦根30g,桃仁20g,冬瓜仁30g,全瓜蒌30g,姜半夏12g,葶苈子30g,陈皮12g,竹茹12g,菖蒲15g,莪术10g,甘草5g。在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推荐方案(试行第四版)》中,针对肺炎普通型(疫毒郁肺),亦采用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6],然本方合用小陷胸汤,意在清热涤痰、宽胸散结。《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小陷胸汤为治疗痰热内郁之要方,新冠肺炎从发病之初的湿郁肺胃,到发病中期的疫毒闭肺,从疾病进程中可见湿邪入里化热之征象,痰热中阻,故用小陷胸汤清热涤痰、通便利肺、源清流澄。

2.2.2 气血两燔证 表现为壮热,口干口渴,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谵妄失语,斑疹透露,甚或吐血、衄血,舌绛,苔黄,脉数。CT提示多发或大片的毛玻璃样、肺实变或纤维化表现。考虑湿热疫毒入里,波及气血,气分邪热未罢,营血热毒又盛之象,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泻火,选用清瘟败毒散加减(协定3号方)。组方:生石膏(先煎)60g,水牛角(先煎)60g,知母30g,黄连10g,黄芩15g,炒栀子15g,制军6g,生地15g,麦冬15g,玄参20g,赤芍30g,丹皮20g,连翘15g,竹叶15g,桔梗10g,甘草5g。从目前中医学角度分析,此次新冠疫病符合中医湿温类疫病特点,表现为湿邪氤氲黏腻,缠绵难解,容易阻止气机,出现湿郁肺脾、疫毒闭肺证,甚至气血两燔、内闭外脱等症候。各地区《方案》中,其症候分型各有不同,但对气血两燔证均未单独加以论述,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2]将此类部分症状直接归属于重症期,然在温州地区的部分患者存在明显气血两燔证表现,同时凝血功能异常,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考虑,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泻火[7]。

2.3 危重症期 表现为呼吸困难,动辄气喘或需要辅助通气,伴神昏,烦躁,唇甲紫暗,汗出肢冷,舌质紫暗,苔厚腻或燥,脉浮大无根,证属内闭外脱,治以醒神开窍、益气固脱,选用参附汤或生脉散加减。组方:(1)参附汤加减:人参15g,黑顺片10g(先煎),山茱萸15g,送服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2)生脉散加减:人参15g,麦冬15g,五味子6g,送服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此阶段建议采用鼻饲或灌肠的方法,少量多次给药。同时尽早使用中西结合治疗,促使患者转危为安。

2.4 恢复期 表现为气短,倦怠乏力,纳差呕恶,或痞满,或口干,大便无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薄白或白腻,脉细无力。此期患者正气大伤,呈现疫毒夹湿、肺脾气耗、余邪未净之象,证属肺脾气虚证,治以益气健脾、兼清余邪,选用参苓白术散合补肺汤加减(协定4号方)。组方:党参15g,生黄芪20g,茯苓15g,炒白术15g,淮山药15g,法半夏12g,陈皮12g,桑白皮10g,砂仁6g(后下),炙甘草5g,蜜紫菀10g,焙鸡内金10g。本专家组认为患者历经新冠疫情之劫,耗气伤阴,仍存余邪未净,故在培土生金的基础上加用补肺汤,以补肺益气、止咳平喘,攻补兼施,寒热并用,性味平和。这也不同于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推荐方案(试行第四版)》[6]中所采用的香砂六君丸加减,意在健脾益气、行气和胃,以补为主,性味偏温。

3 新冠肺炎的预后转归

温州地区新冠肺炎病情进展过程中出现不同的证型,亦具有比较固定的动态变化规律。初期以湿毒蕴肺证、疫毒闭肺证为主。因温州地处东南沿海,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多雨,冬季气候潮湿而不甚寒冷,人群体质呈现多湿特点,当感其疫毒之邪致病力弱时,则湿毒交织于内为湿毒蕴肺证;然当感其疫毒之邪致病力强,则直中于肺为疫毒闭肺证。湿毒蕴肺证,若患者体质强壮正气旺盛,及时治疗后病情好转,恢复期为肺脾气虚证;若体质虚弱正气不足,或失治、误治后,转为疫毒闭肺证。疫毒闭肺证,疫毒之邪易化燥耗气伤阴,肺失濡养,若及时治疗后病情好转,转为气阴两虚证;若疫毒致病力持续加强或失治、误治后,出现疫毒内炽、气血两燔、邪闭心包,转为气血两燔证,或因体质羸弱正气大亏转为内闭外脱证。气血两燔证若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进入恢复期为气阴两虚证。内闭外脱证若能回阳救逆,益气固脱,进入恢复期为肺脾气虚证。而病情缓解之后,可有三种转归:多数患者为痰热留恋肺脏不去,表现为咳嗽、少痰或干咳,用清金化痰汤,可兼用平肝之剂,如白蒺藜、钩藤;部分患者热盛伤阴(津),表现为干咳、口干、乏力,方用竹叶石膏汤、沙参麦门冬汤;少数患者“湿胜阳微”,表现为咳嗽、咳白痰、口淡、不思饮食、乏力等,可用柴芍六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另外,考虑到患者均可出现肺间质性改变问题,常配合使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和软坚散结之品。

4 新冠肺炎诊治举隅

林某某,男,55岁,有与新冠肺炎患者接触史,因“发热5天”于2020年1月30日入院。表现为发热、干咳、恶心呕吐、纳差,新冠病毒核酸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阳性,胸部CT提示“右肺下叶发育不良伴肺不张,左肺下叶局限性肺气肿”。诊断:新冠肺炎。入院后予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阿比多尔、α-干扰素抗病毒,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针抗感染及补液、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患者发热、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症状时轻时重。

2020年2月16日请温州市中医专家组会诊。体温37.5℃,无畏寒寒战,无头身痛,咳嗽,痰白黏,痰在咽喉部,大便2日未解,咳嗽喘憋,纳可,神疲乏力,动则加剧,无口干口苦,睡眠可,舌红,苔薄黄微腻。见图1。证属疫毒闭肺,治宜清热化痰、通腑泄热。处方:炙麻黄10g,杏仁10g,生石膏30g,芦根30g,桃仁20g,冬瓜子30g,全瓜蒌30g,法半夏12g,葶苈子30g,陈皮12g,竹茹15g,石菖蒲15g,制军9g,人参片9g,麦冬15g,五味子6g,桑白皮30g,生甘草5g,黄连5g。共3剂,水煎服,早晚服用200mL。

图1 2月16日会诊舌象Fig.1 Tongue picture of consultation on February 16

2020年2月19日二诊。刻下:已经由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改为鼻导管吸氧,体温正常,神疲乏力,动则气喘,干咳无痰,大便用开塞露后解出,偏硬,口干,欲热饮,口不苦,睡眠可,出汗减少,舌红少苔。见图2。证属气阴两虚、余邪未净,治宜益气养阴、兼清内热。处方:南沙参30g,玉竹15g,生甘草6g,桑白皮20g,天花粉15g,人参12g,五味子9g,麦冬15g,山药20g,冬瓜仁15g,桃仁15g,薏苡仁30g,芦根30g,浙贝15g,杏仁10g,竹茹15g,黄芩10g,金荞麦30g,炒白术20g,茯苓20g。共3剂,水煎服,早晚服用200mL。

图2 2月19日会诊舌象Fig.2 Tongue picture of consultation on February 19

2020年2月22日三诊。刻下:体温正常,鼻导管吸氧,可以下地行走,咳嗽,干咳无痰,大便可,纳可,神疲乏力缓解,口干,喜热饮,口不苦,睡眠差,舌红少苔。见图3。证仍属气阴两虚、余邪未净,治宜益气养阴、兼清余热。处方:人参10g,生黄芪20g,生地15g,紫菀15g,桑白皮20g,麦冬12g,五味子9g,南沙参30g,玉竹15g,黄芩9g,栀子10g,冬瓜仁15g,桃仁15g,薏苡仁30g,陈皮9g,半夏9g,竹茹15g,茯苓20g,川贝5g,杏仁10g,生甘草5g。共3剂,水煎服,早晚服用200mL。

图3 2月22日会诊舌象Fig.3 Tongue picture of consultation on February 22

2020年2月25日患者偶有咳嗽,无痰,不剧,无需吸氧,可自由活动,夜寐好转,二便调和,准许出院,到隔离点观察14d后归家。

按语:患者以“发热、干咳、恶心呕吐、乏力”为主要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史、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阳性结果及舌象等,西医确诊为新冠肺炎,中医诊断为“疫病”。患者入院后经西医治疗2周,仍反复身热不退,咳嗽痰少,咳嗽喘憋,乏力,便秘,病情属中期,证属疫毒闭肺证。初诊时,患者不慎感染疫毒,闭阻肺窍,肺失宣降,邪热壅肺,肺气上逆,见胸闷、咳嗽;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移肠,湿热内盛,故见便秘;舌质红,苔薄黄微腻,乃疫毒闭肺之象。治疗当以祛邪为第一要义,予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和苇茎汤加减,以清热化痰、理气化湿。二诊时,疫毒之力渐衰,但已然伤及气阴,内郁湿热仍存,故即可见神疲乏力,动则气促,口干;内有热郁,且气虚推动无力,仍见便秘,故以益气养阴、兼清内热。三诊时可见肺炎后期,余邪未净,然而此次以虚证为主,夹有余邪,故重在补虚,佐以清热化痰之效。

吴鞠通[8]《温病条辨·寒疫论》云:“世多言寒疫者,究其病状,则憎寒壮热,头痛骨节烦疼,虽发热而不甚渴,时行则里巷之中,病俱相类。”观新冠肺炎发病,受众之广,当为疫毒。但疫疠之邪,多具火热特性。余师愚[9]《疫疹一得》提出:“疫既曰毒,其为火亦明矣。”加之温州地区,湿热盛行,湿与热结,凝灼成痰,湿热痰毒郁蒸之象明显;或因寒湿渐次化热,表现为湿热疫毒内闭之象为多。疫毒上受,首先犯肺,故多表现为咳嗽、胸闷等,邪正相争,发热多见;其次在脾,湿邪困脾,脾失健运,湿浊盛于表里,出现神疲乏力、便溏或便秘等症,故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清热化痰,并需顾护胃气,随证治之。

5 结语

《温州市新冠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第一版修订版)》系结合温州市新冠肺炎疫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的防治方案,其主要特点是对新冠肺炎进行分期分型论治,将病程分为初期、中期、危重症期和恢复期。初期湿郁肺脾证,治宜清热解毒宣肺、化湿理气和中,选用藿香正气散加减。中期分为疫毒闭肺证和气血两燔证:疫毒闭肺证治以清热化痰、宽胸理气平喘,选用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和苇茎汤加减;气血两燔证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泻火,选用清瘟败毒散加减。危重症期内闭外脱证,治以醒神开窍、益气固脱,选用参附汤或生脉散加减。恢复期肺脾气虚证,治以益气健脾、兼清余邪,选用参苓白术散合补肺汤加减。待病情缓解之后,可有三种转归,一者痰热留恋肺脏不去,二者热盛伤阴(津),三者“湿胜阳微”。另外,考虑到患者均可出现肺间质性改变问题,常配合使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和软坚散结之品。此防治方案有效地指导了温州地区新冠肺炎的诊治工作,对于其他地区新冠肺炎的防治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疫毒温州市温州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惊闻疫毒(新韵)
从“寒湿疫毒”辨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两手
温州市瓯三垟灯具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