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农业产业发展助推顺庆脱贫攻坚

2020-12-23 01:07蒲春雷左运涛陈莉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0年2期
关键词:农技贫困村贫困户

蒲春雷 左运涛 陈莉

南充市顺庆区农业农村局,四川南充

抓好贫困农村产业的发展,是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脱贫致富的关键。要发展好产业,既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更要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做好农产品的品牌创建,提高农产品知名度,拓宽市场销售渠道,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把“输血扶贫”转化为“造血扶贫”。

南充市顺庆区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时期,如何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固本培元,实现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发展产业首当其冲。

1 立足特色资源,建管好园区抓产业

顺庆区共有31个建档立卡省级贫困村,每个村都建立了一个脱贫奔康产业园,大多数园区发展的产业都不同。脱贫奔康产业园的建立和发展基本都立足当地自然禀赋,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着重发展山地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特色产业,每个脱贫奔康产业园都各具特色。由于顺庆属于近郊农业,所以发展特色水果产业是每个贫困村的首选,晚熟柑橘、李、桃、梨、柠檬、葡萄、猕猴桃等具有本地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水果产业占据了很大份额,易种易管理不愁销路的中药材种植,也受到部分贫困村青睐。为了保证建好的脱贫奔康产业园管护跟上,区财政还预算专门的资金,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专业化第三方服务机构对脱贫奔康产业园进行全程托管服务,着力解决了农村无劳力、无技术、无设备等管护难题,直接保证了产业扶贫的实际效果。全区的产业发展没有眉毛胡子一把抓,产业扶贫没有贪大求全,而是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着力在“特”字上做文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筛选前景广阔的特色产品,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拉长特色产业链条,做强特色产业深加工,提升特色产业附加值,把发展的短板变成“潜力板”,增强持续发展的后劲。

2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强化主体带动

产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每年,顺庆区都要对各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企业主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为期半个多月的集中技术培训,让他们在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上得到了提升;同时,区农业农村局会同区财政、人社等部门,研究制定有关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相关激励政策措施,在融资信贷、土地流转、项目资金、税费优惠等方面进行大力支持和扶持。另外,顺庆区利用基层体系建设补助项目,在全区76个农业行政村(包括31个省级贫困村)遴选了两百多户种养大户作为科技示范户,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等的示范推广,每个村聘用了1名农技人员作为技术指导员进行技术指导。为保证产业扶贫的持续性和有效性,顺庆区每个贫困村派驻了1名农业技术人员,常年对贫困户、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区上还成立了一个由20多名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区级专家服务团,围绕全区的农业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巡回开展技术指导、咨询和培训,为全区的产业扶贫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支持。围绕地方资源优势,顺庆区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在贫困乡村发挥的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并有效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3 强化农技推广,完善技术服务

顺庆区继续加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力度,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调动基层农技人员从事产业扶贫能动性,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普及应用。每年顺庆区都要对全区31个省级贫困村村委干部、驻村农技员、专家服务团成员和农业巡回服务小组成员进行集中技术培训;另外,还选派基层技术骨干参加省市知识更新培训,贫困村驻村农技员和区级专家服务团成员优先选送参训,定点定向为贫困农村培养农业专业人才达百人,努力打造一支稳定和高素质的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个,积极培养乡土专家、科技示范户、职业农民等新型技术力量。

4 围绕市场需求,引企业强品牌

发展产业既要依靠政府的“有形之手”,也要借助市场的“无形之手”。如果一看见其他地方的某个产业很红火,就盲目跟风、照抄照搬,而不进行差异化发展,就极易造成产业同质化问题,弄不好还会“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样的教训不胜枚举。因此,在实施产业扶贫时,顺庆区各级积极鼓励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入驻脱贫奔康产业园进行产业发展和管理,并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尊重市场规律,坚持市场导向,瞄准市场需求,发挥好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的“头雁”效应,构建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让群众共享产业扶贫红利。同时,转变“重生产、轻市场”的传统观念,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不断扩大产品销路,减少中间流通环节,让“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特色产品“走出去”,把“土疙瘩”变成脱贫致富的“金元宝”。

同时,区农业农村局鼓励支持产业有特色、发展和管理好的贫困村积极申报“三品一标”和“四川扶贫”集体商标,并开设绿色通道,实行“优先受理、优先报送”,对获证新型经营主体将按照顺庆区人民政府“三品一标”奖补政策及时兑现奖补。通过省市区各类平台宣传推广贫困乡村特色优质农产品,提高顺庆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率先将“顺庆扶贫”农产品纳入追溯平台,促进特色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

5 紧密利益联结,拓渠道促增收

顺庆区正通过培育种养大户、专合社、致富带头人和招引龙头企业等方式,建立“园区+贫困户”“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采取产业扶持基金、小额信贷、土地入股、企业领办创办农民专合社等方式,让贫困户实现股份分红、利润分红、土地分红等,完善与贫困户、农户的利益联结。每年顺庆区新建设和培育农民合作社就达30多个。

为了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顺庆区也鼓励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村老百姓积极发展见效快、周期短的庭院经济,并整合相关农业政策和资金帮助贫困户发展小庭院经济,多渠道促进农户增收致富。

6 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在产业扶贫中,顺庆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和“互联网+”优势,立足特色资源,对接市场潮流,嫁接互联网络,努力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依托当地农村电商、淘宝网等互联网交易平台,建好贫困村电商服务点,并使其真正发挥好作用。同时依托川北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和冷链物流,健全产业链条。

产业扶贫事关脱贫攻坚全局,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顺庆区农业农村局深刻认识到产业扶贫的重大意义、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不断开拓工作思路,切实增强做好产业扶贫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精准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将顺庆产业扶贫抓牢抓实、抓出成效。

在产业扶贫进程中,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认真谋划长久脱贫之策,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科学制定产业扶贫规划,列出产业“菜单”,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特”,培育高品质、有市场、能富民的产业或特色品牌,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为群众长远发展、持续发展打好产业基础,为群众栽下“摇钱树”,帮群众拔去“穷根子”,让群众脱贫之后不再返贫,助力顺庆区脱贫攻坚取得更大的成绩。

猜你喜欢
农技贫困村贫困户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新形势下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思考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