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技引领 激发创新活力扎实践行粮食产业强省和科技兴粮战略

2020-12-23 11:52张生彬韩志春潘迪
中国粮食经济 2020年11期
关键词:粮食科技

文/张生彬 韩志春 潘迪

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产业兴省、科技兴粮”部署要求,集聚粮食科技人才资源,把握创新要素整合、成果转化落地、科普能力提升、创新载体构筑等关键环节,着力在完善制度、搭建平台、健全体系、优化产业创新上下功夫,全力打造“智慧粮食”高地,不断提升科技对产业发展贡献率,取得初步成效。近年来,荣膺“全国科技兴粮示范单位”“全国粮食流通信息化建设试点示范省”“粮库智能化升级试点省”等称号,并成为优质粮食工程全国首批重点支持省份。

一、完善要素配置激发创新活力

强化制度保障,动员各方力量,激发粮食产业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一是完善惠企政策。“智慧粮食”列入省委乡村振兴战略和“智慧江苏”建设要求。省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省的实施意见》,突出技术、知识、管理、数据等创新要素与各产业环节的衔接。与发改、科技、财税等部门、各级政府建立协调机制,强化专题会商、政策扶持等保障举措。“科技兴粮”列入省政府十大主要任务百项重点工作,与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挂钩,让科普宣传、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评价指标落地生根。二是凝聚各方力量。积极组织协调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力量开展行业科技示范等创新活动,形成行业创新发展协同体制,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苏州市创建省级粮食科技创新示范市,无锡“智慧粮食”示范工程获2017年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无锡物联网应用十大年度优秀案例”。三是激发人才活力。发挥江苏科教、人才、龙头企业资源优势,举办科技供需对接会,鼓励涉粮院校开展送教上门活动。聚集科研、技术、管理等优秀人才,制定《江苏省粮食行业专家库管理办法(试行)》,打造“粮政、粮商、粮技和粮匠”四支行业专家队伍,为企业需求提供科技服务,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二、搭建三个平台促进成果转化

积极搭建科技研发、成果应用、创新服务“三个平台”,促进政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和技术成果运用,提升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内在质量。一是搭建科技研发平台。搭建“一企一技术”企业与科研院所研发合作平台,成立6家国家级研发中心、南京财经大学国家粮食产后服务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以及3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9年全省入统重点粮油科技企业新增在研项目122个、总投资4.6亿元,新增科技成果331项,其中基础类成果210项(含专利112项,技术标准18项,获省级奖4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应用类成果121个。全国首台“智能平仓机器人”等21个重点项目签约开工,“优良食味氮高效绿色粳稻新品种选育”等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项目获科技厅批复建设,成为推动产业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新亮点。二是搭建成果应用平台。形成“产学研”合作机制,与科研院所合作对企业的研发难点进行攻关。承担“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等系列重大行业科技专项获实质性突破。科学储粮领域推广应用平仓机器人、水源热泵谷物冷却、聚氨酯保温隔热、粮食出入库减尘降噪智能装备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试点粮库仓顶光伏发电装机容量8166千瓦、年发电量480万千瓦时,气调储粮仓容238万吨,配备机械通风、粮情检测系统、环流熏蒸系统和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分别达到完好仓容的93%、84%、68%和48%,有效促进绿色生态、安全储粮。三是搭建创新服务平台。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南京财经大学战略合作,成立“苏粮硅谷”创新服务平台,首批集聚国家粮食大数据采集与应用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粮食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江苏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江苏粮机制造智能装备研发中心(筹)等。紧贴市场需求,推广“满意苏粮”APP、“粮情早知道”等服务,面向广大农户和企业的科普宣传迈入“指尖”时代。实现省级智慧云平台、市级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全覆盖,建设数字化粮库近800家,政策性粮食收储库点信息化覆盖率、收储数据即时采集率分别达80%、90%以上,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平台数据采集率在80%以上,有力推动了行业创新和管理升级。

三、构筑创新载体提升产业层级

围绕千亿级优质稻米产业、全国油脂加工中心和世界级粮机装备制造集群建设目标,加大产业创新载体建设力度,夯实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一是构筑产业创新载体。突出产业园区载体建设与科技示范、精品苏粮和爱粮节粮宣传教育联动、共享发展,为行业科研、科普、科创提供可复制、可借鉴样本。累计培育光明米业江苏粮食科技产业园等13家省级园区载体,规划总投资310.4亿元。江苏宿迁国家粮食储备库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引进国家粮油储运领域首席科学家入户江苏,“粮油储运科学家工作室”等一批产业科技平台对全省企业创新主体迅速壮大、化解过剩产能、培育发展新动能起到重要支撑作用。2019年,全省粮油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894亿元,粮机制造业生产总值占全国1/2强,拥有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省级龙头企业143家。二是打造产业创新联盟。鼓励行业组织、产业联盟、领军企业等开展多领域跨区域合作,探索产业合作利益共享机制,形成米、面、油、粮机、饲料五大省级行业“创新联盟”和“产业集群”,在长三角一体化框架下实现差异化、错位化、多元化竞争合作的区域粮食产业经济特色。跟踪分行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最新动态,发布《江苏粮食产业发展报告》《江苏小麦产业发展报告》《江苏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报告》,指导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加强科普能力建设。结合“粮食科技活动周”“世界粮食日”等主题活动持续打造省市县“三级联动”科普宣传活动平台。省级层面年均举办3场次科普活动,参加人数近万人;市、县大力开展粮食科普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等活动,宣传覆盖面近万人。借助在上海、福建等地举办江苏粮油品牌推介活动,通过展板、宣传片、科普展览、宣传手册、主题宣传品等向社会公众宣传爱粮节粮理念和优质粮油品质检测等相关知识,并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扩大宣传效果。

四、不断解放思想抢抓发展机遇

适应新时代新形势要求,以科技创新驱动粮食产业开放式发展。一是打造协同发展格局。建立健全重点领域合作机制。省政府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合作框架下,达成苏沪粮食和物资储备一体化战略合作,创新资源共享实现互联互通。出台《关于“科技兴粮”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人才兴粮”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文件,“优质粮食工程”项目的科研、技改、信息化类投资占比超40%。强化政府责任,出台《江苏省粮食流通条例》,明确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建立粮食产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机制、加大科技投入与推广应用方面的责任。二是科技助力品牌建设。从科技服务切入做好产业品牌孵化。出台《“苏米”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苏米”全产业链标准,面向全省10个区域粮油品牌、30家以上核心企业,宣传和推广统一产品标准、质量安全、品质、营养和过程控制的“质量兴粮”科学技术。整合区域创新链条,带动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企业品牌提升出实效。淮安市荣获“全国稻米产业融合示范市”,射阳县被授予“中国优质粳米之乡”称号。苏北粮油有限公司依托优质稻谷、品牌、科技优势,成功登陆三板市场,成为江苏省首家挂牌上市民营稻米企业。省级粮食园区加工产业链不断拓展,聚集省级以上龙头企业30家,实现销售收入641.8亿元,利税20.4亿元。三是实现对外科技输出。用好“一带一路”政策机遇,助推江苏粮油产业整体出航,由单一贸易到自主创新技术、产品出口,带动产业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优势产业技术的对外服务输出。连云港发挥离境口岸政策优势,打造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服务苏北、中西部、中亚地区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正昌粮机“一带一路”白俄罗斯农工综合体项目饲料生产线成功签约,项目规模、先进性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对提高白俄罗斯饲料加工、仓储水平起到关键性推动作用,有效发挥了重大项目在“一带一路”技术沟通等方面桥梁纽带作用。

猜你喜欢
粮食科技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2021年3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2021年6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2021年4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笔中“黑科技”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