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艺术的意境表现方法分析

2020-12-23 02:02宋秉陶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表现手法意境

宋秉陶

摘 要:打开艺术世界的卷轴,纵观艺术史,国画艺术当属其中一朵奇葩。作为中华千年文化的艺术精髓,国画散发着独有的艺术气息。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领略到国画之美,感受到它的意境和神韵。文章通过分析国画意境的表现手法,从而探讨国画的意境。

关键词:国画艺术;意境;表现手法

国画是中华民族表现自我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蕴含着中华五千年的人文情结。因此,通过对国画的了解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国画表现意境的手法不断发展。对国画意境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介绍,有助于我们从较为专业的角度透彻了解国画的魅力。

一、国画艺术意境的底蕴

(一)国画艺术的内涵

国画的精髓在于意境。国画在发展历程中,一直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上至春秋时的百家争鸣,下至新文化运动西方文化的传入,都对国画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道家一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人生的境界与自然万物是相通的。佛家更加在意人心的宁静淡泊。国画就是在这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体现了儒家的中庸,又有道家的归真,也有佛家的寡欲清心。

意境,通常指的是大众对文学作品的描述所产生的、发自内心的想象。通过艺术作品感知到自我情感,即“情景交融,触景生情”。当然,“情”与“景”都是相互交融,并非作品直接表达出来,而是观看者感受到的作品的灵魂。

中国画在创作上,尤其注重情景交融的运用。正如欧阳修先生所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国画的创作,看似是对自然山水的临摹,实际上却是作者寄情于山水,通过对事物不同角度的描绘,来表现自己的世界观,抒发自己的情感。国画艺术中所蕴含的意境是多种多样的,不同时刻、不同人、不同描绘侧重点都会产生不同的意境。不同于西方艺术的对等临摹,国画不强调“形”的百分百临摹,更加强调画家的主观感受,更在乎个人情感的抒发。

(二)国画境界的外部拓展

意境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是画家精神世界中对环境的某种潜在意识,这种潜在意识凭借艺术家的笔触在宣纸上被描绘出来。

一般来说,国画强调“一气呵成”,线条流畅自然,将创作者心中所想一笔勾勒出来。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画家的自我情感是国画创作的灵感源泉。画家凭借绘画,将内心所想表现出来,寄情于外物,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想,即国画亦有着修身养性的属性。

例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完美地展现出宋朝时期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张大千的《桃源图》绘制出姹紫嫣红,山花烂漫,渔翁垂钓的景象,表现了张大千先生的追求。由此可见,不同时代的人绘制出不同的风貌,国画艺术也因此产生了多种意境,拥有独特魅力。

二、国画表现手法的进阶演变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国画也发生了技术手法上的改变。因此了解手法的变换,对于了解中国文化的意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线条流畅度对于古朴意境的影响

国画相比于西方的临摹更加注重对“线”的使用。纵观古今,从商朝出土的甲骨文到齐白石用简单的线条所画的《虾》均体现了线条在我国艺术文化当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简单的线条蕴含着不简单的意境。

线条会给欣赏者带来空间上的深邃感,从而引发遐想。随着时代的变迁,线条的运用也更加趋于成熟。国画本身表象上的构图就巧妙地融合了艺术思想,这也是文人骚客热爱国画的原因之一。

(二)淋漓尽致的缥缈意境

在中国画当中,墨色为主色调。将墨色大面积地用于国画之中,是国画与西方绘画重要的区别之一,亦属于中华文化的精髓。

在书法中,墨也是文人雅客必备的文房宝物,优质的墨将会更好地体现层次感。在描绘花鸟、四季美景的国画中,也会用到缤纷的彩墨。各色墨相辅相成,在色彩上相互补充,譬如周士杰《如意祥和,事事多喜》中所展现的柿子,就活灵活现,墨色作为低调的背景色,衬托其他的事物,相得益彰。水墨画属于国画类型之一,通过调节水墨水彩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多种创作,水墨画不仅让人感觉到清莹透彻,更重要是其能够展现出朦胧的美。让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看到自己脑海中的意境,“非花非雾”说的就是国画艺术的缥缈之感。

在宋朝时期,水墨画进入了成熟状态。画家将所看到的自然事物,在头脑当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之后进行最后的构图。南宋时期,中国画艺术日趋完善,从而向更深层次发展。

(三)简约素描体现随意之感

徐悲鸿的骏马自由驰骋、无拘无束。他通过油画这一途径,将西方的艺术手法融入国画当中,创造了新颖的创作方式,让自己所创作的素描作品能够充分地体现出中国笔墨的韵味,山、鸟、鱼、兽等自然风景在他的笔下都显得栩栩如生。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也有着绘画者对于劳动人民深深的同情,体现了中国人民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暗含了新一代中国人向往自由的潜在情感。

徐悲鸿在教授绘画方式的时候,强调了“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他强调写实主义的重要意义,同时表明要杜绝抄袭现象的出现。画家在绘制简笔素描的时候,重点是强调自己的情感抒发。因此,某些素描更会表现出作者随遇而安的心境。

(四)国画艺术当中的意境表现手法

绘画的过程中构图是基本框架。在国画的绘制过程中,其创作的主题与所选取的画面角度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不同的创作者即使面对同样的风景也会因个人经历的不同,导致画作产生整体布局的較大差异。

在国画艺术当中,巧妙的构图会让人对于同样的景观产生别样的兴趣,想要达到这一效果,就要选用恰当的艺术手法。譬如,在国画艺术当中,留白就是一种常用的艺术手段。

艺术作品中的留白,与文学创作当中的留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即“欲言又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中国绘画的适当留白,会恰到好处地使得整体画面更具有深意,更具有内涵。同样,也能也更好地使观者代入自己的情感,从而透过纸张,与画家展开一场跨越时间的“对话”,从而产生共鸣。

譬如,在董其昌的《山水图册》当中,就可以看到青山绿水的景象,感受到作者所创造出的宁静淡泊的意境。从构图角度分析,自然事物均隐含着相应的含义。如翠绿的青松就代表着坚毅不拔;月亮就隐含着对故乡的思念;菊花代表淡泊名利;蠟烛就代表光明磊落。

这些事物指代在文学创作当中,为创作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同时,在绘画的过程当中,这些事物也表现了更加强烈的隐喻含义。国画能够将这些普通的事物与人的情感相互交融,相辅相成,从而更好地去宣扬中华文化以及个人情感。因此,我们可以从绘画风格推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个人情感,以及想要展现的风格,从而更好地理解充满魅力的国画作品。

(五)诗情画意相互补充结合

古代文人雅客擅长书画。从古至今诗画二者,以相互结合的方式呈现在世人的眼前。优秀的绘画作品通常会有诗人词人为其填词,相辅相成,让画作更加充满韵味。这样的方式让绘画者的心境得到更好的表达,做到既承画,又辅画。

当我们的目光侧重点在国画整体的时候,不难发现优秀的画作通常会有诗句作为辅助,即诗画融为一体。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风景的感同身受也就更加真切。因此,在国画绘制过程当中,画家也就更加注重景物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以及此时此刻自身对于当下风景所产生的不同感情。

譬如面对河流,有的人会想到时光流逝,有的人会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画家通过国画的笔触对同样的风景进行描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实现情景交融。

(六)传承艺术的审美情趣

国画题材丰富——山河走兽,天地万物。艺术家们所创作的作品也是非凡的。国画不仅是艺术家本身对所见事物客观的表现,也含有“艺术”本身层面的传承——使艺术延续下去的责任。

国画作者大多从小刻苦学习,勤奋训练,才得以做到“下笔如有神”,所创作的画也渐成经典,广为流传,被后人深究、探索。这些国画会让观赏者感知到画作内容在构图逻辑上的美,同时也能够激发观赏者自身创造美感的意识。

画家通过对不同色彩进行排列组合,形成不一样的情感空间表达方式,使个人的绘画习性印染上时代的特色,从而促进国画进一步发展。在国画中,个人风格展现出独一无二的魅力,画家通过画作不断培养自己的情趣,从而进入更高的绘画境界,提升自身的艺术涵养。

三、结语

国画作为艺术界中的意境典型代表,蕴含了我国画家对于大自然的独特理解。画家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山水上,二者融为一体,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在鉴赏国画的时候,要以东方的视角与作者进行情感之间的交流互动。意境是国画的重要特点,更是其灵魂,也是优质国画所能达到的最高层次。画家通过笔墨渲染出一幅幅美景,呈现时代的变迁。这些国画或气势磅礴,或温婉秀美,但无论如何,都蕴含着创作者的情感,都蕴含着独特的意境。

参考文献:

[1]王玉强.国画艺术的意境表现手法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

[2]陈君.国画艺术中的意境表现手法及表现技巧[J].艺术科技,2016(11).

[3]智英斌.论国画创作与传统文化的结合[J].美术大观,2017(1).

[4]陈汝娟.国画艺术中意境的表现形式[J].美与时代(中),2017(1).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

猜你喜欢
表现手法意境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厚重感
春色满园
浅论声乐演唱中的审美体现
略论消费文化视域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光影意境
一朵花的意境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