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开展生命教育的研究

2020-12-23 04:10吴秀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34期
关键词:教育研究高中教育生命教育

吴秀芳

〔摘要〕随着当今时代的飞速发展和新课改教学政策的不断落实推进,高中教育也逐渐抛弃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和落后的教学手法,积极响应国家的新课改教学号召,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保障学生未来的长久发展为目标而开展教学,并针对近年来频频发生的中学生漠视生命、自杀、自残等现象进行生命教育,贯彻“十年育树,百年育人”的教育理念,同时引导社会重视为青少年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将生命教育融入学校、社会与家庭中,全面保障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本文阐述在高中教育中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目前中学生存在哪些漠视生命的现象与安全隐患,最后提出几点应对策略。

〔关键词〕生命教育;教育研究;高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34-0029-04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生命是指有生命的物体,像人类、动物、植物、胚胎等;教育指进行教学指导的过程,比如数学教育、德育和英语教育等,这些都属于教育的范畴。那么生命教育最准确的解释就是全人教育,通过教育来涵盖人一生中从出生到死亡的每个角落,指导人的生存与发展。中学生不久之后将是国家发展建设的栋梁,又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定型的关键时期,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尊重生命、了解生命、保护生命、享受生命十分重要。当今社会各种网络信息与文化对学生的生命发展和安全造成了严重冲击,比如网络上的直播自杀、自残、虐待动物、诱导倾向的文章和图片等,这些都会给学生尚不健全的心智和稚嫩的生命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因此,生命教育的开展对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一、在高中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生命教育的开展背景

教育背景。新课改的教学政策中对中小学教育做出了开展生命教育的明确教学要求,这一教育政策的颁布结合了近几年来青少年频频出现的非正常死亡现象。在这里可以列举几条影响力颇大的案例,比如江苏盐城17岁女生因遭到同学的歧视与嘲笑喝农药自杀;湖南湘乡19岁中学生因升学压力过大跳河自杀;江苏宿豫中学教师体罚导致学生自杀;以及著名的马加爵事件,等等。调查显示,每年我国非正常死亡的中小学生人数已经多达一万人,每天非正常死亡的中小学生人数也已經达到了夸张的50余人,这些都与我国传统教育中对生命教育的忽视息息相关。

社会背景。随着当今社会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学生每天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对学生健康成长和生命观念形成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例如近些年来诱导青少年自杀自残的网络游戏“蓝鲸”;在未分级的网络直播中播放自残、自杀、虐待动物等画面;网络营销“抑郁式”人生阻碍心智尚不健全的未成年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等等。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给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威胁,这也是促使高中开展生命教育的一大现实背景。

(二)生命教育的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生命教育即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命意识是指每个人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认知,不正确的生命意识或者淡薄的生命意识都会导致学生出现对生命的漠视与摧残,例如自残、自杀、虐杀等。因此,生命教育第一层次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了解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确保学生不会出现以上列举的践踏生命的行为,这也是保护学生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

第二个层次:生命教育即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生命教育开展的主旨在于让学生能够快乐健康地生活,那么为了能够保证学生快乐健康的生活质量,必要的生存能力培养教育十分重要。比如野外生存能力、动手能力、自救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能够保证学生在面临一些天灾人祸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的安全,让学生的未来生活能够“安全感满满”。

第三个层次:生命教育即培养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念。生命价值观念的培养是生命教育的最高层次,也是升华生命教育内涵的关键所在。生命价值观念是指社会责任感、社会关怀意识和保护自然观念等,生命价值观念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生命责任并发挥出自己应尽的生命价值,通俗一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活出自我,活出价值”。

(三)生命教育的教育目标

第一个目标:强化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生命如此宝贵,人生仅此一次,怎么能够不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呢。因此,高中生命教育的首要教育目标就是强化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意识,不要轻易去残害自己或者他人的生命,既有保护学生的作用,也有安定社会的价值。

第二个目标:引导学生感受生命与生活的幸福。如何才能够让学生热爱自己的生活与生命呢?那必然是要引导学生感受生命与生活的幸福。每个人对自己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追求都不一样,教师要通过生命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能让自己感到充实与幸福的生活方式才最重要,通过去帮助他人、关心社会、爱护自然,可以体验幸福的生活与生命。

第三个目标:提升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与追求。生命的价值和作用是人一生对生命的最高追求,每个人都可以不断追求自己生命价值的提升,但前提是一定要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切忌好高骛远制定不符合实际的远大目标,或者错误地评估自己的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生命价值并鼓励学生追求生命价值的提升,也是高中开展生命教育的教育目标之一。

二、在高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建议策略

(一)转变教育理念,构建完善的生命教育体系

在高中开展生命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认同生命教育的开展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所带来的重要帮助,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生命教育规划,构建完善的高中生命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出生命教育的教育作用与价值,为学生的学习成长保驾护航,也为学生未来长久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高中生命教育的开展要落实到每一个年级、每一名学生身上,尤其是刚刚步入高中生活的新生,教师要在新生入学阶段就为每一名学生建立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档案,详细记录学生在校三年中的心理健康情况,方便教师根据档案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帮助,同时也确保生命教育的开展能够真实地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不仅如此,高中教育还要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为基础,通過确立教育目标、细分教育内容、结合各学科教学等方式开发校本课程,用学生身边真实发生过的事件作为案例,融合学校和学生所在的区域特色,充分利用身边的一切教学资源来构建完善的生命教育体系,确保本校在生命教育中能够有一定的优势和与特色,可以调动所有的师生共同参与到生命教育的开展中,突显出学生在生命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提升高中生命教育的实效和质量。

(二)结合学科教学,确保生命教育的深入贯彻

高中生命教育的开展不能仅仅是一句口号、一次教学和一场会议,要确保生命教育理念能够深入贯彻到高中教育的方方面面,影响学生在行为举止、人际交往、学习探究和娱乐生活等多方面的发展。因此,高中教育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与各学科的教学相结合,深度挖掘学科教材,有效利用各个学科中存在的生命教育资源,让生命教育走进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日常学习中,确保生命教育在高中教学中的贯彻落实。

例如:语文是高中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科目,高中语文教材中就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像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和冯骥才的《珍珠鸟》,等等。

以《我与地坛》一课为例,作者史铁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务虚笔记》《病隙碎笔》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品。史铁生在21岁时便不幸双腿瘫痪,之后又患上肾病继而发展成尿毒症,晚年被病痛折磨的他诙谐地称自己生病是主业,写作是副业。任谁看病痛缠身的史铁生都是度过了坎坷的一生,但他本人却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境遇就此消沉,反而是争分夺秒去尽可能地多写一些文章,将自己生命的价值最大化。在《我与地坛》这篇文章中同样有史铁生对自己命运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探究,他在文中写到“一连几个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亡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教师透过本篇文章来引导学生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和活着的含义:我为什么要活着?是什么在支撑着我继续生活?我的生命对什么人有价值?我拥有怎样的能力?一边思考一边学习本课,相信也会让学生明白“如果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热爱,那么还能做什么、爱什么呢”这个道理。

(三)组织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生命教育氛围

在当代的高中教育发展中已经衍生出了信息技术、课外拓展、教学活动、竞赛比拼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够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来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高中生命教育的开展也可以参考其他课程的教学方式,组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吸引学生参加,并结合现在中学生频繁接触的信息技术、网络、社交软件等途径,让生命教育做到与时俱进,切实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例如:开展18岁成人礼教育活动,让学生直面自己已经长大、成为承担法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公民这一事实,帮助学生回顾从童年到现在我们的身体、思想和能力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对未来有什么目标和规划,期待凭借自己的能力我们能收获什么。为学生今后的社会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当今社会中有大大小小的社会公益活动,有些是民间自发组织,也有一些是当地政府或者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的。高中生命教育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这些社会公益活动中去,在马路上帮助交警指挥交通、去养老院和福利院慰问孤寡老人与孤儿、参加社区义诊向病人送去慰问和药品等,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自己的生命价值与社会责任,旁观别人的生命、升华自己的价值。

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围绕网络安全、交通安全、理财安全、交友安全等来进行教育,指导学生在现在和将来的生活中都要时时警惕,谨防上当受骗。还可以列举一些真实的案例,比如合肥某中学的高二男生偶尔认识了社会青年吴某,两人吃吃饭喝喝酒觉得很是投缘便称兄道弟,但是吴某却吃准了他胆小懦弱的性格,不停地以各种名义向他借钱、勒索,短短半年就获取了两万元的不义之财。运用真实案例来教导学生谨慎交友、大胆说不,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和利益。

(四)开展家校合作,共同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

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当代社会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分量一样重。那么在开展高中生命教育的同时,教师也可以运用家校合作的方法来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运用“校内+校外”的双重保险深入落实安全教育,唤起家长和全社会对保障青少年生命安全的重视,也改善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教会家长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的正确方式。

例如,现在的中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据了很大比例,独生子女的家长又一贯有着过分溺爱的教育问题,教师可以针对这个话题来与家长进行交流。父母的爱无法用言语形容、用尺寸丈量,但家长一定要注意爱的方式,不要一味不计后果地满足孩子的需求,避免孩子因为一时得不到满足而怨恨父母、娇惯任性。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与家长共同参加关于安全教育的讲座,让家长和学生都能够明白“生命无价、珍惜生命”的道理,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锻炼孩子的耐挫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等等,提升家庭教育的实效和质量,保障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命周而复始,生老病死乃是常事。高中生命教育开展的主旨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宝贵,抵御疾病、意外和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勇敢地活出自我,将自己生命的价值最大化。在灾难和疾病面前,生命是脆弱的。但疫情期间,病床上备战高考的小姑娘,淡定读书的小伙子,成了嘈杂中的别致风景。他们内心中的安定与充实,让病毒也没有了可乘之机。寻找内心的充盈,不被外界烦扰,守护内心的宁静,让生命安静地绽放。画师石涛说:“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代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中学生也应当如此认同自己的生命价值,我就是我,我自有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无须模仿前人,也没有人可以定义我的价值。同时,生命教育也要起到引导学生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作用,积极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教学资源来树立学生的生命安全保护意识,为学生未来的长久发展和社会生活奠定一个良好基础,只有做好这些才能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活出自信、活出自我、活出不一样的美丽人生。

参考文献

[1]董永海,刘芸,刘磊,等.中国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报告率的Meta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4):532-536.

[2]冯建军.生命教育实践的困境与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20(1):35-38.

[3]张美云.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4]李高峰.国内生命教育研究述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6):18-22.

[5]杨月.我国生命教育面面观[J].中国教师,2005(2):12-15.

[6]蔡巍然.不可缺席的生命教育[J].中国科学教育,2004(6):43-44.

(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市第一中学,韶关,512000)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猜你喜欢
教育研究高中教育生命教育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高中教育如何才真的“为了学生好”
民族舞蹈的研究前沿与热点的对比分析
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