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课程领域研究可视化

2020-12-23 04:19娄红立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7期
关键词:可视化期刊

[摘 要]文章选取20世纪以来,CNKI中的SCI、EI、核心、CSSCI及CSDE五大期刊来源作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领域研究可视化的范围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职业教育课程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被引用、下载量排名前十位的文献,总结当前职业教育课程领域研究的进展和问题,从而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深化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可视化;期刊

[作者简介]娄红立(1985—),男,河南新乡市人,硕士,河南理工大学教务处科长,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英语教学与翻译。

[中图分类号] G52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7-0-06[收稿日期] 2020-04-10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著名学者阿什比在《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曾指出,大学要适应社会环境变化所提出的三中挑战(即顾客的要求、人力的需要和资助人的影响),而三种主要的社会力量却使高等教育想职业教育的方向发展。[1]当今世界的国际竞争,不仅是经济、科技、市场、资源等“硬实力”竞争,还包括文化和人才等“软实力”的竞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关键环节与核心内容就是课程建设。[2]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6年我国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2006年教职成司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进一步加强对各级各类教育教材建设工作的指导,认真抓好对政治思想、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学科及有关课程教材的编写、审定等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经我司研究决定,“十一五”期间,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启动新一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工作。”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建立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机制。办好特色优势专业,压缩供过于求的专业,调整改造办学层次、办学质量与需求不对接的专业,建立面向市场、优胜劣汰的专业设置机制。”2019年5月8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发布《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旨在分类招考,多样化入学。

论文将1993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课程领域研究,通过CNKI高级检索,按题目包含“职业教育”以及“课程”两大关键词,检索范围限定在SCI、EI、核心、CSSCI及CSDE五大期刊,检索到期刊共647篇。从1993—2018年,检索到的期刊数量来看,1993—2001年,职业教育研究课程领域的每年研究数量增长缓慢,每年数量不足5篇。2001—2008年,职业教育研究课程领域的每年研究数量增长迅速,并在2008年研究量高达65篇。自2008年职业教育研究课程领域每年的研究数量呈下降趋势。

一、我国职业教育课程领域按主题研究

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相关期刊主题分类,研究分类包括:课程改革、课程开发、课程模式、课程设置等等。从图2和图3可以看出,我国围绕职业教育课程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改革、课程开发、课程设置以及课程模式的探索。

二、20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课程领域研究按关键词发展趋势

从4、图5可以看出,20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课程领域研究分类较多,以“职业教育”为关键词的研究在2008年研究最多,高达28篇。而且与按主题分类相似,主要集中在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课程开发、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设计以及课程模式的探索上。

三、20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课程领域主要作者及作品

(一)主要作者

从图6可以看出,徐国庆学者关于职业教育发文量最多(20篇),而且最具代表性的文章有:《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高职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与设计》《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构建中的关键问题》等;其次,徐涵学者发文量11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教师的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关于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等;再次,朱德全学者发文量10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的体制机制构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联动逻辑和立体路径》等等。

(二)20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课程领域主要作品简析

1. 被引前十核心期刊论文。从职业教育课程相关期刊论文被引前十中可以看出,姜大源学者的论文量最多(6篇),其中《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 课程开发的解读》围绕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系统化的缘起、设计及创新展开了论述及思考,强调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系统化的重要性。《世界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一文,首先阐述了世界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走势,强调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分析了三种典型的职业教育模式的利与弊,并将德国的“双元制”作为研究和学习的典范;然后详细解析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概念,为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和理论构建提供了有效借鉴;最后,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模式。通过分析职业与职业之间的不同,找出了一个适合不同职业教育专业的普适性课程结构,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的两维“矩阵”课程开发模式。《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一文中,首先将学习领域的基本概念分为工作过程、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和范例性五个部分进行阐述。然后将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主要内容也分为:课程领域的总体结构、具体结构、理论探索、课程开发方案的开发方法以及开发前景五个部分进行系统论述。《学科体系的结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一文,分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内容的序化两部分。其中,课程内容的选择将课程内容分为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并指出课程内容应遵循科学性、情境性和人本性三大原则。然后,將课程内容的序化分别从教育哲学和教育学的角度进行思考。最后,从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视角下,提出其行动体系应遵循的六大基本指向。《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一文,分别对行动体系由来和性质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先是对行动体系的“行为”“活动”与“行动”进行辨析。然后对行动体系的本质的概念、内涵与结构进行了“解读”,分为行动体系的课程与人才类型的关系、行动体系的课程编排及其主要特征两部分。此外,姜大源学者还就此得出一些重要的观点,如职业教育的课程及其教学是在一个与学科体系有着本质区别的体系中运行的。在课程开发中,科学性原则与情境性原则处于同等地位,但在其运用时,两者并行不悖且相互交叉。徐国庆学者在《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一文中,分别介绍了项目课程的本质(将项目课程的概念分为联系论、结构论和结果论三个部分,并分别涉及课程的目标、组织和实施三个部分)、探讨了项目课程与理论知识之间的辩证关系,项目课程与CBE课程的区别以及中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条件与不足。石伟平学者在《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研究》一文中指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四大问题:学生职业能力水平的提升对专业课程项目化的迫切需求;学生的学习准备不足与普通文化课程的服务型;学分制实施的困境与生涯指导的全面推行;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主体地位。赵志群学者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文指出,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两项重大变革在于:一是工学结合课程的载体是综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务”;二是工学结合课程的实施过程,要让学生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

2. 下載排行量前十的核心期刊论文。由于《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 课程开发的解读》《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和《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这三篇论文在前面已经做了详细解析,这里就不做重复论述了。周建松学者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的课程建设》一文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以及课程体系建设的配套措施的等方面的新要求。其中,课程体系建设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技能课程,并分别体现高等教育的教育属性,面向产业和职业岗位、直接对接实际需求。徐国庆学者在《职业教育课程地位的理性思考—基于宏观政策视角》一文,从四个层面对国家职业教育课程地位进行思考:一是国家政策层面职业教育课程地位缺失现实表现和理念基础;二是课程是国家教育政策的核心内容;三是国家政策层面确立职业教育课程地位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四是国家层面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行动策略。徐国庆学者《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内涵、原理与开发》一文,从四个方面对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内涵、原理与开发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一是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和项目为参照点组织内容和设置的课程模式的;二是将项目课程与机能训练课程、任务本位课程两个相近的课程进行比较;三是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基本原理概括为联系论、结构论、综合论和结果论四个维度;四是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开发分为开发主体及其角色(如企业家、职业教育教师)、任务与项目匹配模式(如循环式、分段式和对应式)。赵志群、赵丹丹等学者在《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回顾》一文从两方面总结了20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十年之内取得成就和经验有:一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课程模式的理论探讨,如职业教育的模式分为课程范型、课程模式和课程方案三个层级;二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如学科系统化、职业分析导向、学习理论导向、工作过程导向等四个方面的课程开发。

通过对职业教育课程领域具有代表性期刊文章的介绍,可以发现各位学者的研究虽有各自不同的核心观点和关注角度:姜大源学者的重心在关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和核心理念的解读,并积极借鉴外国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和发展的先进理念;徐国庆学者的着眼点于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但彼此之间仍有很多共同点,如都注重职业教育课程方面的重要理念的辨析和解读,只要把握只要教育课程的核心概念和关键问题,才能有的放矢的学习外国经验,因地制宜的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虽然我国职业教育课程领域研究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一是大量吸取国外职业教育课程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缺乏针对我国国情并与国际发展相联系的发展路径研究,如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要实现校企联合、导师“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如何因地制宜地建立国际一流高效的课程培养机制;二是忽视职业教育课程管理的科学方法构建。课程管理与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素养息息相关。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是否掌握课程管理的科学方法是提高课程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所在;三是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必须同时兼顾人性化、多样化和开放性。

四、总结

(一)丰富和深化职业教育课程理论,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体系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经过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和经验的同时,逐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但不难看出,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领域研究仍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纵观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仍处于初探阶段,加快完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力度。我国职业就教育面临同时兼顾职业教育发展质量和数量的挑战。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既要高等集中,因材施教,又要灵活、多样满足不同学生职业和技能的发展需求。在课程设置上,从根本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职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适应能力。

(二)把握职业教育课程组织的内在逻辑,提供有效保障机制

把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类型、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课程组织的内在逻辑是一项关键且复杂的工作,直接关系到课程与实施的成败。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专业人才,但也不能忽视人才的通识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在职业生涯道路上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具有竞争力的“完整的人”。确保国家、地方和高校内部的职业教育政策、目的的一致性。为国际学位和学分互认搭建平台,提供保障机制。处理好职业教育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宏观和微观的关系,推动校企联合培养的高度协同。构建机构间的正式网络沟通和非正式网络共同渠道,确保职业教育课程能够及时、适量、灵活、有效实施。

(三)明确职业教育办学定位,面向世界一流互联互通

既要面向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战略,又要定位区域性高校发展战略。坚持“比较优势”原则和“突出重点”原则,突出专业化和特色化的办学定位,实现校企联合的产教融合高校协同。同时,由于校企联合容易出现“外行管内行”的现象,避免以企业的思维办大学,以及在价值标准、办学目标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取向。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又要有利于学生日后就业。

为国际联合培养搭建平台。参与社会服务引导大学生从学习到工作和社会的延伸和过度。开展职业教育国际间合作与协同。同时人才培养应与轨迹接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一流人才。学习外国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互通有无。让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可以成为拓展外交关系的友谊桥梁,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四)提高教师队伍能力素养,建立教师创新激励机制

在扩大教师队伍的同时,提高教师的聘用标准。教师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职业教育教师要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洞察学生的学习需求的职业能力。同时,也要具备前瞻意识、与时俱进,不断反思课程教学过程和结果的专业素养。不但具有课程计划和管理能力,还要具备创新和研发能力。学校也要为教师提供创新激励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及继续进修提升的机会,鼓励教师在提高自身技能、授课水平和工作效率的热情,满足教师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积极组建高水平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和建设队伍、教学发展中心,建立更具有高效协同的校企联合机制,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阿什比,滕大春,滕大生.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2]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地位的理性思考—基于宏观政策的视角[J].教育研究,2013(10):44-49.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2006-11-16.

Abstract: Within the scope of five major journal sources in CNKI: SCI, EI, core journals, CSSCI and CSDE since the 20th century, this paper conducts a visualization research on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By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cited and downloaded literatur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field,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gress and problem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search, so as to provide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the deepening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visualization; journal

猜你喜欢
可视化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期刊问答
期刊问答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期刊征稿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