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论语》中的哲理人生

2020-12-23 06:54李新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经典论语孔子

李新

【摘要】《论语》应该被大家所熟知,它是我国一本传统经典文化读物,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以精湛的语言记录着两千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的点点滴滴,那么《论语》到底从心灵深处教会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和为人处世之道,它的经典体现于何处,这一切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论语》 孔子 经典 为人处世

《論语》作为儒家文化的典型代表作品,是语文课程的必选文章,不论是小学还是大学,甚至是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在咿咿呀呀地喊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语录朗朗上口,句句警示。央视的《百家讲坛》开讲《论语》后,让更多的读者和学者用独特的视角,把这样一本富有厚重历史的古老书籍与现代人的视角相结合,读出了论语中的态度精神的延续性,读懂了孔子先生的“仁义礼智信”。

一、《论语》中君子之道

何为“君子”,在孔子看来,君子定义为不论是地位高低贵贱,而是一种人格圆满,君子应该本性善良忠厚,有勇有谋。《论语》颜渊篇,孔子说道:“君子不忧不惧”。孔子认为君子应该不做让自己有愧之事,应该光明磊落,无所担忧,无所困惑,无所惧怕。孔子又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强调作为君子的必需品格便是仁、智、勇。而真正做到是需要达到一定的人生境界,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在争取个人利益的现实中,真正做到有仁有义,睿智而不迷失,勇敢而不畏惧,这便是衡量君子和小人的第一标准。人生在世必然会有坎坷,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睿智地看待自己的定位,面对困难迎面而上无所畏惧,面对利益无所贪念而不迷失,而要想到兼济天下,面对社会上形象色色的纷扰之事,我们要仁心仁义,相信人心向善,做到胸怀天下,这便是君子之道的必修课,必备素养。

二、《论语》为人处世之道

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它不是独立的个体,它需要融入社会,与群体交流接触,那么人际交往、为人处世就变得至关重要。《论语》中所包含的人际交往准则让我们准确找到一个衡量自我修养道德的法则,让我在人生中做到修身、养性、乐活。《论语》从儒家思想中汲取的精华极具魅力,让人们活得明白,活得潇洒,活得对自己对他人负责。

《论语·学而》中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这样简单的字语中渗透着儒家的核心思想。做人总爱花言巧语,取悦他人,这样的人一般是不会赋有仁心仁爱的。儒家思想以仁爱为中心,他教导弟子做人要老实做事要踏实,不要伪装自己,不要为己私欲看人脸色阿谀奉承,他对那些巧言令色之人给与了否定,认为这是违背了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而当今社会,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好话当道的趋势,但是我们应该对这种世态摆明态度,我们需要说鼓励表扬他人的话,但是要有正确的目的和目标,不是为了一味地吹捧,我们需要激励他人,好言与人,但是一定要明白好言有时不比逆耳之言,好言并不是绝对表现自己对他们的仁爱。所以,孔夫子警示我们做人做事要实诚,我们对他人应该真诚真实,有修养有品德,把握原则处理好人际关系。

同样《学而》篇中,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先生在这篇语录中教我们从小就应该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言行谨慎,诚信做人,广爱人,做仁心之人,之后再接受书本教育提高文化修养。很显然,孔夫子教育我们在书本理论知识面前,做人应该先于做事,“德”为人生之首。现如今社会也是这样,我们读书如果不以合格的“德育”为前提,一切都是徒劳,“立德”意味着要孝敬长辈,关爱弱小,谦和有礼,舍小家为大家……“立德”更关乎我们优秀传统美德的延续和传扬。此外,还有很多为人处世的谆谆教诲,《论语·宪问》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认为简单的遵守以德报怨,用自己的美德感化对方,或是以怨报怨,双方互相伤害都是不对的,孔子认为我们心中应该有把称,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合理的对待有负于你的人,而不是一味地采取偏颇的态度,我们应该自己的恩慈来回馈给与我们温暖的人。

三、《论语》中交友之道

人处于社会大集体之中,不是单独的个体,那么就会存在自己的朋友圈。那么什么样的朋友是良师益友,如何习得交友之道,让友谊的小船越行越远呢,《论语》中自能找到答案。“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此语录便是教导我们怎么分辨益友和损友。孔子说益友定义为三种:第一种是正直坦荡之人,心胸宽广,刚正不阿,此类人格魅力必将熏陶自己,影响人格塑造,让自己在困境之时不畏艰难,在两决之时果断行事;第二种是具有宽容之心的朋友,每个人都会办错事,我们需要谅解,而不是当头一棒的责备和批评,这时如果朋友可以善意的体谅,伸来援助之手,是何等的温暖,更给与我们防错纠错的信心和意志,所以宽容是力量,宽容是美德,宽容是交友之幸事。友多闻是指交友要交博文多事之人,他们给与你知识与见闻,让你领略博学的乐趣。那么于此相反的三类人:喜欢阿谀奉承之人,喜欢两面逢源之人以及口若悬河之人。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孔先生还告诉我们和朋友相处要真心,朋友犯错误,你要给予忠告并且将其向好的方向引导,我们不能顺水推舟,任其发展,我们要开诚布公的指出他的过失,但如果对方对你的言辞毫不理会,你便可停止,否则便是自讨没趣。其实朋友间相处也是有条界限,有基本互相尊重的准则。

四、人生之道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夫子告诉我们珍惜时光吧,它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时光总是在指尖悄悄溜走,让人措手不及,如果抓好时机,积极上进,那么人生便是辉煌灿烂;如果浪费光阴,便是在蹉跎岁月,荒废人生,孔子的语录激励我们人生之路在于自己把握争取才能让生命不朽。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先生的这段话勾勒出一个人的人生路径,从15岁开始到70岁中间有多个人生节点需要我们审视,30岁找到自己的定位,自省自信从而达到身心上的独立;40岁又是人生的另一个高潮,我们走入社会许久,经验阅历丰富,可以不被外界纷扰,理智的思考做事达到遇事不惑;接着是50岁,看似是人生开始滑坡的年龄,但事实上是另一种高度:我们不再抱怨,不再狂喜,而是顺应的接受我们所拥有的一切;60岁,我们被社会历练出宽广的胸怀,我们懂得包容,不在乎其他锐利刺耳的言辞;70岁,我们不再让任何事情约束自己,我们享受自由,但却不超出规矩,有原则的放纵自己,享受人生,这一切做到便是一出美丽的人生。

学习《论语》,学习经典语录,让我们的生命接受智慧的洗礼,学习古代先贤留给我们的人生哲理,指导我们在以后的人生中学会做人做事,学会交友,学会生活。《论语》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经典,它的简约而不简单深深影响着无数的华夏子孙,让华夏儿女自觉践行《论语》所赋予我们的哲理人生。

参考文献:

[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中华书局,1983.

[2]钱穆.论语新解[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3]何晏注,邢昺疏.论语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刘宝楠著.论语正义.高流水点校.中华书局,1990.

[5]丁纪.论语读诠.巴蜀书社,2005.

[6]黄式三.论语后案.凤凰出版社,2008.

[7]毛子水.论语今注今译.台湾商务印书馆,1979.

猜你喜欢
经典论语孔子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孔子的一生
如何读懂《论语》?
孔子的一生
谈如何接近经典——以《论语》为中心
梦想斑驳照进现实
《论语·为政第二》
半部《论语》治天下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