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应用的数字化选型思考

2020-12-23 04:35刘泊伶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决策支持移动应用

刘泊伶

【摘  要】企业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通常都会考虑移动应用,然而并非所有的业务都适合以移动应用实现,需要结合移动应用的特点和业务情况做出合适的选择。论文给出移动应用的特征模型、总结分析典型应用及成功要素,为信息化管理者在数字化应用的系统选型上提供决策支持。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digitized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usually take mobile applications into consideration. However, not all businesses are suitable for mobile applications, so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ppropriate choice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business conditions of mobile application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 model of mobile application,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ypical applications and successful factors, and provides decision support for information managers in the selection of digitized applications.

【关键词】移动应用;应用系统选型;决策支持

【Keywords】mobile application; selection of application system; decision support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11-0096-02

1 引言

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增加信息技术方面的建设[1],而是重新审视企业的目标和自身强项,借助兴起的数字技术,创造新的商业价值或者强化已有的优势,从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助力企业长青。在这个“自我审问”的过程中,移动应用是企业不可缺少的加强项[2]。

移动应用以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均能被访问到的“3A”特点,在实时性强、交互频繁、数据简单、敏感性弱、用户多而散的应用领域,具有无可比拟的实现优势。企业在数字化建设中几乎都会考虑移动应用,然而并非所有的业务都适合用移动应用实现,需要结合移动应用的特点和结合业务情况,做出合适的选择。本文给出移动应用的特征模型,总结分析典型应用和成功要素,为信息化管理者在做数字化系统选型时提供决策支持。

2 移动互联网应用特征模型及其意义

不同于以鼠标和键盘为输入设备、主要以文字为主、处理复杂数据的传统应用,移动互联网应用以触屏、话筒、摄像头等为输入设备,信息载体形式从文字扩展到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擅长“短、平、快”的信息传递:信息短、人机交互量适中、要求处理人的响应速度快。

基于终端用户,每个用户均可与访问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其他N个用户进行信息往来。其信息传递原理如图1所示的“类雪花”模型,中心代表系统,周围节点代表用户,每个用户经过互联网上的路径,通过系统中转,实现与其他接入用户的通信。

移动互联网应用基于其信息传递机制,适合具有“N:1”信息传递特征的应用,图2给出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的“N:1”应用特征模型,即N个用户与1个用户的相互通信,它覆盖“N:N”“1:1”“1:N”等全部应用场景的抽象,且反映了移动互联网应用多用户并行通信,且多与一交互场景频繁的应用本质特征。

此特征模型可帮助管理者了解和思考移动互联网应用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企业实现战略和管理目标:对于本质上属于“N:1”即多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信息传递的业务,且符合“短平快”特征,都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应用提高效率。

为明显看到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优势,最简单的方法是与传统应用或其他信息交互方式作个对比:对于“N->1”类应用,即多个用户向一个用户发送信息,传统方式下,这一个用户需要逐一处理来自多个用户的信息、串行处理耗时长,在N个用户发送更新信息,或者随机随时发送信息等常见情况下,更加重了这一个信息接收用户的处理量,严重拉低效率。对于“1->N”类应用,即一个用户向多个用户发送信息,即以同样的信息进行广播或按用户身份分发不同的信息,同样的问题存在:按一般方式接收会因依赖于接收设备或网络条件而不够及时,或逐一分发处理,耗时耗力。

信息可以多种形式展示,如数据展示页面、数据输入页面、简洁的文档、音视频等。

移动互联网应用通过并行传递、自动分发、自动汇总等,通过随处可有的互联网、依托随手可用的移动智能终端,可实现信息的快速、精准传递,从而在信息传递、工作协同上大幅减少人工操作、提升效率。

3 典型应用场景

分析移动应用的应用特征、结合最佳实践,总结移动应用主要在服务、沟通、文化等3个应用领域优势显著。

服务:如人、财、IT、行政等服务性业务,事务性强,追求提高服务質量,以高效率、低成本为目标,服务者(模型中的1)与众多散户(模型中的N)互动的应用场景高频率发生,移动应用可代替大量事务性的人工操作,从而大大降低人工成本。

沟通:一类是即时消息通信、网络电话、邮件、音视频会议等通用沟通应用,依托移动应用,在网络上的任意企业用户之间可快速、便捷地连接,大幅提高沟通效率;二类是工作报告等统计类上传下达的业务沟通,是“N:1”的具体化,可自动并行地汇总、共享、统计与分析。三类是工作流等协同沟通,即“1”人发起、“N”人串并行处理信息的应用场景。

文化:每个人在移动应用上都是活跃的节点,都可以贡献信息,更利于企业人员发表心声,从而形成或强化有企业特色的内部文化。

4 企业移动应用选型

市面上有不少成熟、通用的移动应用产品[3],通用产品给企业提供了买来即用的“拿来主义”的选择,但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通用产品通常难以贴合业务,要打造符合企业实际的移动应用,“三化”是关键。

第一,定制化:以业务为抓手,应用才有的放矢、可持续存在,而没有两家企业的业务一模一样,这就需要定制化。定制化可基于成熟产品,融入企业自身特色。

第二,自主化:通用产品可用,但自主可控产品不可缺,主要考虑因素:①移动应用的基础是组织用户,涉及对企业用户身份、用户账号及认证等比较敏感的个人信息的管理,企业自主可控的应用更容易保证信息安全。②移动应用是信息内容分享的集中地带,对于不合适的分享内容,可能违反商业要求或影响企业形象,企业需要有自主管理内容安全的能力。③移动平台是企业员工带着办公惯性的地方,是凝心聚力的汇集点,对于构建企业凝聚力、打造企业软实力有难以估量的积极作用。

第三,平台化:因移动应用的快速发展和在各业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应用类别多样、形式多变,因此需通过平台化做到:①将各类大量移动应用以平台化归拢入口,通过“全家统”提供简易安全的用户体验。②统一加固基础安全和维护,集中优化基础能力,有效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③应用增减上的灵活伸缩、松耦合,从而满足各类业务不断改进的移动应用需要。

5 成功要素

在建设或完善移动应用中,需把握几个成功要素:

业务满足度:应敏锐发现适合移动化的业务,及时实现业务移动化。

用户体验:因随时随地的使用,每个细节频繁暴露给用户,因此,移动应用的使用体验更加影响应用效果,更需要在功能质量、界面设计、使用顺畅性、系统運行稳定性及获取速度等影响体验的各方面下功夫。

组织架构:组织架构是软件的基础,移动应用本质就是组织中用户之间的快速信息交互,因此,组织架构的基础作用凸显,用户在系统中有组织、有全周期的动态管理,是移动应用发挥作用要做好的第一步。

系统能力:在企业目标和要求范围内,尽可能提供高速云网络,以及稳定快速的系统响应,保证用户节点之间的通畅。

对内整合能力:应对企业内的移动应用提供整合能力,整合业务、入口、用户、数据,以统一提供高质量的移动应用服务,以便优化体验,积累数据,为深度的分析决策和AI应用打好铺垫。

对外开放能力:企业移动平台应保留与企业外部系统进行对接的能力,以适应未来可能的链接需求。

移动应用是群体效应,用户黏着度越高,发挥的协同作用越大。企业在使用移动应用上,需持续加强用户黏着度,提高使用频率,强化用户在企业移动应用上的使用习惯。加强高频应用的移动化、提高系统质量、准备好通用的移动功能、以少数示范应用带动多数是一些成功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5G重塑数字化未来[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

【2】冯国华,尹靖,伍斌.数字化:引领人工智能时代的商业革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3】史楠等.数字化组织打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决策支持移动应用
管理会计在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T学校公共设施便捷报修平台的移动应用研究
关联规则在网络学习平台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