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上的海螺化石

2020-12-23 04:48琴琴
学与玩 2020年10期
关键词:喜马拉雅山山脉喜马拉雅

琴琴

海螺一般生活在浅海海域,退潮的时候,我们去海边走一走,兴许还能捡到一些被海浪带到沙滩上的海螺呢。在我们的印象中,海螺似乎只能在海边捡到。奇怪的是,有人曾在远离海洋的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螺化石。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从聚集到分散

这个天方夜谭一般的发现并非空穴来风,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不仅发现了岩石中存在的海螺化石,更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还发现了鱼、海藻等多种海洋生物化石。

谁会将那么多的海洋生物化石弄到喜马拉雅山,并镶嵌到岩石之中?首先,应该排除人为因素,因为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没有哪一个人会无聊到跑来跑去干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事儿。事情的背后,一定有大自然的神秘力量在推动。

想要弄明白这其间的奥秘,我们有必要思考一下千万年来海洋和陆地之间有着怎样的变迁。早在16世纪末欧洲地图出版商亚奥特柳斯就发现,大西洋两侧的大陆形状能够拼合起来。后来,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大西洋两侧除了海岸线轮廓能够吻合,还有很多其他的相似性,甚至全世界其他各大洲之间也有各种相似的化石和地质现象。

随后的数百年中,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这一奇特现象。大家慢慢地意识到,也许很久以前地球上各大陆是聚集在一起的。这让人不由得浮想联翩:也许喜马拉雅山就是从什么地方漂移过来的。当然,即便如此,也不能解释喜马拉雅山上的海螺化石从何而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地球从古至今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变化着的。这个变化不仅是水平位置的变化,必然还有海拔高度上的变化。换言之,也就是思考山脉的来源之谜。

从大海到高山

翻开世界地图,我们不难发现,各条山脉绵延于全球。在地质学家眼里,这些山脉绵延的区域还有另外一个称呼——造山带,它们是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曾经特别强烈的地带。这些规模巨大、作用强烈的地带往往是板块的边缘。

板塊之间的相互作用尽管复杂多变,但总体来讲可以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造山带属于俯冲造山,主要发生于大陆和大洋板块的俯冲边界。俯冲过程中,大陆会显著增长,并有岩浆上升喷出地表,安第斯型造山就属这类。第二类造山带是大陆与岛弧碰撞产生的,克拉通内造山带属于这类。第三类造山带则属于板块相互碰撞的地带。

据史料考证,喜马拉雅造山带属于第三类造山带。为了更好地理解它,我们不妨做一个小实验:把两块平板状的面团相对,使劲挤压。这时,我们不难发现,两块面团会牢固地黏结在一起,黏结部位则混为一团,厚厚地叠起。

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原理与之相似,仅仅是主角换成了地球表面一块块巨大的板块。

1.8亿年前,喜马拉雅地区还是波涛汹涌的大海,里面生活着各种海洋生物。到了3000万年前,发生了世界上最年轻的一次造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在这次造山运动中,喜马拉雅山逐渐隆起,青藏高原也随之大幅度抬升,在距今15万年前后上升到接近于现在的高度,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屋脊”。

说到这儿,大家已经猜到喜马拉雅山上的海螺来自何方了吧。其实,大自然那股神秘的力量就是造山运动。对了,你以为它的造山运动停止了吗?远远没有,这座山至今还在以每年约1厘米的速度继续升高。

猜你喜欢
喜马拉雅山山脉喜马拉雅
它,就在那里
山脉为什么不会无限长高
巨人复活传 喜马拉雅
陈维山
地球上的山脉为什么不会无限长高
山脉为什么不会无限长高
喜马拉雅
喜马拉雅山如何抬升起来?
喜马拉雅
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