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恋爱观察类综艺节目的传播价值

2020-12-23 04:47王燕茹
声屏世界 2020年16期

王燕茹

摘要:近几年,随着多媒体技术与智能化移动终端的发展,电视、网络综艺等以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媒介影像大量渗透于社会中。多元素融合、多视角观察和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相容的恋爱观察类综艺节目,极大程度上满足了窥私欲爆棚的社会欲望,且为在观展社会中迷失自我的受众提供了自我重建的引领作用。集聚焦现实的社会价值、满足受众需求的功能价值及品效合一的商业价值于一体的《心动的信号第二季》便是例证。

关键词:恋爱观察类综艺 镜像理论 自我建构

基于互联网发展新形势下,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媒介融合由表及里,从形式融合走向了内容融合,内容创新之风兴起,网络综艺在万物皆媒的浪潮中高歌猛进,相较于传统电视综艺,网络综艺节目所特有的“互联网基因”,互联网思维使其在风格、类型、内容方面更加主动去寻求多方面变革,素人元素的加入应运而生。

其中,多元素融合、多视角观察和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相容的恋爱观察类综艺节目,满足了窥私欲爆棚的社会欲望,且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中迷失自我的受众提供了自我重建的引领作用,具有极高的传播价值。

恋爱观察类综艺的概念界定

国内观察类综艺,大致分为恋爱观察类综艺、亲情观察类综艺和职场观察类综艺。观察类综艺,即“观察+综艺”,在原有真人秀形态的基础上,加入演播室观察场景,构建“第一现场”与“第二现场”进行双层视角穿插叙事。“第二现场”观察嘉宾在观察室对“第一现场”纪实性真人秀的内容进行文本补充,使观众对所接受的信息理解更深入,由表象感知到深层认知。

恋爱观察类综艺则是在真人秀部分即“第一现场”,尽可能真实地展示被观察对象长时间在同一空间的集体生活和以恋爱为目的的交友活动。在演播室观察部分即“第二现场”,观察室嘉宾对被观察符号背后所隐含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个人意识形态进行讨论,提供相关情感知识,传播健康的情感价值观。

《心动的信号第二季》是由腾讯视频出品的恋爱社交推理网络真人秀节目,节目以素人交友为主线、明星观察推理为辅线,构建了双视角叙事模式,由艺人和专家共同组成“心动侦探团”,在“第二现场”观察室观看“第一现场”录像,观察八位素人在心动小屋的集体生活并推理配对。节目聚焦青年婚恋问题,提倡当代新婚恋价值观,备受观众青睐,成为国内首个现象级观察类综艺。

折射社会:聚焦现实的社会价值

随着人们自我意识的提升,综艺节目以娱乐为导向制作的路径已然行不通。时至今日,在政治和市场背景等作用下,我国综艺节目不断寻找自我创新,以时代需求和社会需求为出发点,深度挖掘观众需求,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

恋爱观察类综艺相较于以往的综艺,不仅在叙事结构上进行了创新,其议题和叙事者更是打破了以往的模式。

素人为叙事主角,折射社会问题。恋爱观察类综艺采用双层叙事结构,在人物关系和人物互动的呈现上以素人为主,中间穿插明星嘉宾围观素人嘉宾的情感发展并讨论的场景。这种多元叙事视角和多重叙事主体塑造了一种极具沉浸式的节目体验,对于观众来说,节目更像是一面镜子,观众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恋爱观察类综艺的主要叙事者去明星化,素人成为主角,明星反成配角,这与巴赫金所描述的与官方世界相对的、与平民大众的第二世界具有异曲同工之处。恋爱观察类综艺节目打破了以往综艺叙事者的身份区隔,进入了一个与观众平等、相似的叙事阶级中。这种相似性打破了圈层,使恋爱观察类综艺中探讨的现实问题极具社会代表性,最大限度地折射了社会问题,充分调动观众情绪并自我反思。

探讨社会热点,引导观众建构。拉康的镜像理论指出,“自我”的构成与本质以及“自我认同”的形成过程总是与“他者”联系。拉康认为,“现实界”中的自我主体性并未确立,主体处于“空白”阶段,而随着主体自身阅历的提升与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地深入,会意识到“想象界”中的“自我”并不现实,个人力量渺小,于是主动地寻求与外部的融合,走向了“象征界”的自我建构。

恋爱观察类综艺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在自我建构“象征界”的过程中所需要的“他者”。这里的自我建构是指丰富自身情感知识与完善自身情感价值观,而他者即指节目中的素人嘉宾的恋爱技巧与情感知识。个体的自我建构是从个体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者三重构建的。观众在观看恋爱观察类综艺时,由于与节目中的素人属于同一阶级,观众会下意识地从和所从属团体的关系中定义自我。当节目中素人嘉宾遇到具有普遍性的戀爱问题时,观众会加强代入感,仿佛感同身受,不自觉地假设自己若遇到节目的情形会如何,并通过与节目中的素人即“他者”进行比较和与其他观众的讨论,反思自我,建构理想中的自我。

使用与满足:受众角度的功能价值

麦圭尔等人于1969年开始对电视节目进行调查,归纳了各类节目提供“满足”的不同特点,抽出了它们之间共通的四种基本类型:一是提供消遣和娱乐,帮助人们“逃避”日常生活的压力和负担;二是满足经营人际关系的需求;三是通过比较,观众能够引起对自身行为的反省,并在此基础上协调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四是通过观看电视节目,可以获得与自己的生活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种信息,及时把握环境的变化。

恋爱观察类节目洞悉受众需求,十分明白要想在市场中站稳拥有高黏性的受众,就要满足受众媒介接触活动中可能会有的需求。

情感需求。年轻人恋爱问题是社会的一大热点。《心动的信号》向观众展示了性格各异、职业不同的年轻人们在恋爱过程中不同的相处模式,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们的娱乐需求。与此同时,节目将年轻人隐晦的恋爱交往过程,从幕后推到了台前,使观众在获得更多的信息带来的安全感和优越感的同时,满足了这种“集体偷窥”行为的窥视需求。

认知需求。缺乏恋爱经验和技巧是大多数单身青年人的痛点,有获取恋爱知识的认知需求。在《心动的信号》恋爱观察类综艺节目中,嘉宾经常会探讨恋爱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情侣第一次见面穿什么”“如何在两性交往中避免那个”等问题,让观众们在观看他人恋爱的同时学会了一些恋爱技巧,丰富自我知识储备。

社交需求。恋爱观察类综艺由于题材新颖,且两性关系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十分感兴趣的领域,人们观看节目,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谈资,有助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满足虚拟空间中的社交媒体的发布。

帕累托法则:品效合一的商业价值

综艺节目在大众媒体上播出,占据着公共资源,作为较早的娱乐内容形式之一,发展相对成熟,在市场上有着强大的影响力。据艾瑞数据预测,2020年中国影视综市场规模将达3532.5亿元。

帕累托法则又称二八法则,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兼社会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提出。他认为,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占多数。这个法则适用于所有以逐利为目的市场。在综艺市场中,头部内容备受资本追捧,就如同二八法则中的20%,中腰、尾部内容难以得资本青睐,甚至生存困难,就如同二八法则中的80%。

恋爱观察类综艺垂直细分受众市场,以素人恋爱为看点,吸引着青年男女,独特的叙事方式和优质的节目内容积累了庞大的粉丝群体,使恋爱观察类综艺成为综艺市场头部创作题材之一。在二八法则这一市场运作逻辑下,恋爱观察类综艺作为综艺产业头部内容,深受投资方、品牌商青睐,具有超高的商业价值。其中,双场景化的叙事方式,使节目对于实现品效合一的广告宣传价值具有先天优势。

以《心动的信号第二季》为例,节目总播放量高达11.2亿,平均单集播放量达1亿,播出期间节目中的素人和明星屡上微博、知乎等具有社交基因平台的热搜榜,其中素人嘉宾牵手成功的情侣组合“氧气CP”超话阅读量达232万,“天意CP”超话阅读量达1.7亿。据豆瓣统计,《心动的信号第二季》重复收视度均值达139,观众黏性极高。

《心动的信号第二季》共有5个品牌赞助商,观察类综艺节目的双场景相较于其他类型综艺,对于品牌场景植入具有先天优势。且“第一现场”的场景多样化,包括外出约会和居家日常等场景,有利于不同品牌根据不同场景的精准植入,带给观众良好观感的同时,实现品效合一的广告效果。据艾瑞咨询统计,其中金纺品牌资产提升为117,超过行业平均水平17%,第二季总冠名商vivo S1 Pro在观看过节目的人群中认知度为49%,在未观看节目的人群中为28%,各项优异的广告宣传结果测量指标,展现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结语

大众文化通常都承载着一定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社会。恋爱观察类综艺的议题紧扣社会现实,能够最大程度地引起观众的共鸣,是传播正向社会观念的一个重要窗口。节目应发挥优势,拓宽观察议题,丰富观察内容,折射更多社会现实,扩展受众圈层,并合理把握隐私公开度,明确公共领域私人化程度,坚守公共道德底线,以便更好地传播健康情感价值,提升其传播价值。(作者单位:广西大学)

参考文献:

[1]張双燕,曹佳楼.国内观察类情感综艺节目的成功之处——以《我家那闺女》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8):79-80.

[2]邵文硕.拉康镜像理论的理论来源及其理论构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03):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