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维型课堂的构建研究

2020-12-23 04:36李云龙
写真地理 2020年40期
关键词:问题驱动互动创新思维

李云龙

摘 要: 随着我国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必要加强对课堂构建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提高高校课堂的教育成效。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思考习惯,提高思考能力。本文对构建思维型课堂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详细分析了高校思维型课堂的构建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 创新思维;问题驱动;思维冲突;互动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40.210

前言:高校思维型课堂的构建,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要重视的关键问题,因为在高校教育阶段,很容易出现学生存在“学而不思”的普遍问题,也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对学习内容的思考,处于机械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因此高校的教学课堂上有必要构建起思维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高校的学生能够真正发挥出学习主体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效率。

1 构建思维型课堂的重要性分析

思维性课堂是以思维活动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加快认知能力的发展。通过教学活动中的认知冲突,自主构建思维,监控思维应用和迁移等各个环节,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的激发出来,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动性,通过积极的学习和师生互动交流,实现思维的互动。学生在思维型课堂上可以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总结、反思等,提高思考过程的规范性,帮助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思维策略,将已经掌握的知识有效运用到实践的问题情境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进一步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技能水平,树立起积极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高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构建思维型的课堂能够在有效的问题驱动下,促进学生思维更好的发展,将学生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引起认知冲突,在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中,促进学生更好的合作、交流和学习。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反省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使学生形成自身的思维策略,不断的拓展知识视野。全新的社会背景下,人才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高校学生有必要加强对自身思考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高校教育有必要构建起思维型课堂,将思维型课堂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际,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善于思考。对课堂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过程中,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综合型人才[1]。

2 高校思维型课堂的构建和实施策略

2.1 用问题驱动学生思维发展

高校在构建思维型课堂时,首先应设计有效的问题,用问题驱动学生的思维发展,这是构建思维型课堂的基本教学原则。有效的问题指的是能够激起学生探究欲望和思考兴趣的问题,并且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和水平,能够督促学生加强对已有知识的有效运用。通过分析问题、推理问题、质疑问题、分解问题、主动思考,推动新知识问题的建构,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说,设计有效的课堂问题就是重要的教学设计主线,课堂问题是否有价值,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本节课的教学质量,在具有探索价值的连续问题设计中组成一节高品质的课堂。运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构建起合理的问题情景,使情境和问题相结合,激发起学生的知识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能力,真正实现问题的情景化。用有效的问题驱动学生的深刻思考,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践、思考、分析、总结等各个环节,将问题情境体现出来,还原到课堂上,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发展。

2.2 引发认知冲突

構建高校的思维型课堂,应将认知冲突引发,提高各项教学活动的综合效率。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学习具体的概念和解决实际的问题之前,通常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够带着生活经验以及相关的旧知识概念走进课堂当中,因此教师应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加入到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活动中来。通过不同学生的思维火花碰撞,引发认知冲突,将概念转变成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这一过程,也就是引发认知冲突的过程。教师可以设计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判断分析,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设计出矛盾的“两难情景”,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探讨,暴露思维过程,引发认知冲突,提高自主思考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弱化自己的思维,帮助学生在逻辑分析和实践操作中解决矛盾问题,与学生共同展开思考,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伙伴。

2.3 增加互动和合作

互动是一切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构建思维型的课堂中,高校的教师也应加强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力推进,促进学生之间更好的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在形成情感互动的基础上,实现行动互动、学习互动,由此拓展到学生思维之间的互动。借助情感互动的心理基础作用,使操作表现落实到行为互动上,最终体现思维互动的核心内容。在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环境下,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大胆质疑,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能够积极的发表对其他同学观点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则应作为课堂的聆听者、指导者,收集和分析学生发表的见解,赞美和引导学生,用耐心帮助学生指出不足之处进行改正,鼓励学生创新探究、自主思考。通过辨别、分析、讨论、概括等环节,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大大增强,使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2]。

结论:综上所述,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必要加强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构建起思维型的课堂,将学生的思考问题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的调动起来,强化学生的实际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培养。高校构建思维型课堂,是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的必要手段,以此培养具备较强专业技能和活跃思维能力的高素质青年人才。

参考文献

[1] 夏冬.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教学体系的构建[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79-80.

[2] 王瑞琦,刘向阳.浅析工科高校思维型课堂构建[J].科技资讯,2017.

猜你喜欢
问题驱动互动创新思维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