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老龄化的内涵与实现路径

2020-12-23 04:36席红艳
写真地理 2020年40期
关键词:养老保障健康

席红艳

摘 要: 人口老龄化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被动适应老龄化不能解决未来的养老危机,只有健康老龄化才是通往全面健康的有效路劲,健康老龄化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新的思路、新的视角。本文通过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的深入分析,探索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方法与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健康老龄化;养老保障;健康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40.236

1 我國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近日,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报告预测,到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2025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3亿,占比例为21%,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也将达到13.7%,接近深度老龄化社会。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非常迅速,而且严重缺乏应对的准备,具有“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双重特征,这会引发很多社会问题。

首先,人口老龄化使社会抚养负担日益加重。2019年新生儿数量为1100万,同比去年减少了200万,少子化的同时伴随着老龄化,不仅增加每个家庭的养老负担,并且使国家养老保险基金给付的潜在资金缺口不断扩大。其次,人口老龄化对传统养老方式提出挑战。我们国家长期遵循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文化习俗,养儿防老成为了典型的家庭养老文化基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少子化的到来,家庭的功能被削弱,家庭养老将无法进行下去。最后,人口老龄化 对医疗健康提出更高要求。从一个人的全生命周期来看,医疗对健康的作用只有8%,但是当一个人的年龄超过60岁以后,医疗服务因素的影响就超过了一半。人民日报曾指出,中国大约有3亿名慢性病患者,其中一半以上是65岁以上的老人,慢性病成为医疗费用支出的主要构成部分,对整个经济发展来说都是一项沉重的负担。

2 健康老龄化的概念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老龄化的三大指标: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良好的健康和社会服务,使老年人身体、心理机能健康;享有“尊严活”和“尊严死”的权利。健康老龄化提出的“健康预期寿命”概念,不仅关注个体的平均预期寿命,而且关注个体生命质量;健康老龄化把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结合起来,把卫生保健如饮食营养、体育锻炼、心理保健、环境保护、公共卫生、个人卫生、健康的行为方式等,都作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组成部分。

只有全面促进健康老龄化才能全面理解、预防和解决老龄问题。健康老龄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健康老龄化主要是指身体健康老龄化,而广义健康老龄化包括两种全面健康老龄化,对于我们把握健康老龄化的方向和潜力很有帮助。第一种全面健康老龄化表明了在“生命健康”视角下,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三方面是有机的组合,是不能也不应割裂的[1]老年人身体健康虽然重要但不能全面反映健康老龄化的内涵。第二种全面健康老龄化表明了在“生态健康”视角下,生存环境、遗传基因和生活方式三因素也是有机的组合,是不可或缺的[2]。从生命历程的角度来理解基因健康老龄化,很多老年病其实就是基因病、遗传病,需要从源头抓起;从天人相应、人与环境的关系来理解,生存环境通过空气、水和食物的健康来影响人类的健康,最终反映在健康老龄化的结果,青山绿水实现的是我们期待的绿色长寿;从生活方式角度来理解,人们的行为和选择对老年期的健康都有深刻的影响。

3 我国健康老龄化的实现途径

健康老龄化可拓展人口红利,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和民生的改善都有着重大意义。尽管健康老龄化贯穿每个个体的生命全过程,但目前我国应重点关注中老年人的健康维护及其应对策略,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实现健康老龄化。

一是建立老年医疗卫生综合服务制度,采取综合性的公共卫生策略。在通过适当的政策、体系和服务来改善老年人群体机能水平的同时,要特别关注贫困老年人群体和功能发挥较差的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水平的提高,保证整个老年群体实现健康老龄化。目前老年群体的人口数量在全社会的占比越来越大,对于卫生保健的需求变得更加长期且复杂,这就需要重点考虑老龄人口的需求,构建综合性卫生保健服务,切实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要完善我们的家庭医生制度,真正发挥家庭医生“健康守护门”的作用,为老年人自我护理提供咨询、建议、培训等支持,帮助老年人在家庭成员和照护人员的指导和参与下自主决定自己的卫生保健服务内容。

二是建设长期照护体系,为老年人提供持续服务。在人口老龄化形式日益严峻的形势下,长期照护系统都承担着满足老年人口需求、降低家庭保健费用负担的职责,特别是对已失能或有严重失能风险的老年人的内在能力水平的保持及对老年人的权利和尊严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提供长期照护的人员构成复杂且主要是年龄偏大的女性,大多未经正规培训,照护服务人员素质不高导。因此,应尽快从疾病护理转向失能护理、生活照顾,着力加强对社区层面护理人才队伍的培养,规范护理内容及其操作流程,实现照护工作的重心下沉和关口前移,并根据老年人颐养方式、生活特点制定不同的照护方案。

三是建设关爱老年人的环境,维护老年人权益。建设关爱老年人环境,需要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需要长期照护系统提供优质的服务,需要交通、社会保障、通信管理等部门在各自的核心领域提供相应的支持,并与各级政府等利益相关方互补合作。我们要从内心消除对老年人的歧视,老年人在青壮年时期已经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所以有资格在年老之后享受社会福利。因此要尊重老年人的权利,通过宣传教育帮助老年人了解和行使自身权利;通过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如社区,提供老年照护的企业、组织、志愿者等提供辅助器械,填补社区或家庭的老年人照护服务供给的空缺,创造适宜老年人生活的环境,保证老年人的自主权利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四是加强健康老龄化制度性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制度保障。在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增加各级财政投入,同时建立稳定可靠的资金筹措机制,增强保障能力,拉平不同老年群体之间的基本保障水平。同时,探索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多方共济协调,建立居家养老为主体、机构养老为辅助、家庭养老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建立社会救助制度、提高社会救助水平是使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社会公平性的重要途径。建立其他社会保障制度。如建设社区服务、住房保障、老年教育、法律援助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扩大老年社会保障覆盖面,构筑社会保障安全网。

参考文献

[1] 陆杰华,阮韵晨,张莉.健康老龄化的中国方案探讨:内涵、主要障碍及其方略[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05):40-47+145.

[2] 陈坤,李士雪.健康老龄化的理念演变与实现路径[J].理论学刊,2017(03):87-92.

猜你喜欢
养老保障健康
城市失独老人养老保障问题分析
河北省阜平县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研究
我国失智老人群体养老保障研究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模式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