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粮食产业县域集群时空差异与驱动因素分析

2020-12-23 04:36刘新
写真地理 2020年40期
关键词:驱动因素

刘新

摘 要: 近年来,滨州市粮食产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依托粮食产业优势,初步形成了以邹平玉米、博兴大豆和滨城、惠民、阳信小麦精深加工为主体的具有鲜明县域特色的粮食产业发展集群。滨州市粮食产业集群发展具有明显的县域时空差异,其形成格局的驱动因素包括地理区位因素、政策导向因素、农业企业家因素以及政府引导助力因素等。

关键词: 粮食产业;县域集群;驱动因素

【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40.274

粮食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支撑,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农村三产融合的关键力量。粮食企业产业集群是指当粮食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在一定的地域内会形成一个合理化的产业链分工,并吸引一些相关服务机构进驻该地,从而形成的一个类似生物有机体、有内在关联的有效经济群体。

1 滨州市粮食产业集群条件及时空差异特征

迈克尔·波特提出的钻石理论认为,产业集群成长需要四大要素的支持,具体包含了生产要素、相关性产业、企业竞争与战略及需求条件。由钻石理论可知,滨州市粮食产业具备发展产业集群的优势及条件。

(1)相关性产业。滨州市粮食产业经过多年的积淀与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邹平玉米、博兴大豆和滨城、惠民、阳信小麦精深加工为主体的,具有鲜明县域特色的粮食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许多粮食流通、加工企业及农技服务组织,龙头企业寻求上下产业链的优化整合,提升竞争力。

(2)生产要素。粮食企业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大,粮食产量、品质、类型、成本受其影响,这是粮食企业的天然属性。从区位优势看,滨州市耕地较多,气候环境好,有利于粮食生产。同时,粮食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山东省作为农业人口大省,也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3)企业竞争及战略竞争状况“十三五”期间,滨州市粮食产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注重主导产品名牌化,名牌产品规模化。目前,滨州市国家级品牌达到10个,省级品牌达到20个,“中国百佳粮油企业”由4家发展到7家。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4)需求条件。粮食涉及到吃饭问题,是大众消费的刚性需求。农业是国家的第一产业,具有基础地位和作用,障的是基本民生,吃饭问题不言而喻。农业安全涉及到国家粮食安全,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人口基数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粮食产业必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市场潜力巨大。

总之,滨州市粮食产业依托产业优势,集群化发展特点日益呈现。这种集群化的发展还带有明显的县域时空差异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在政策的带动下,产业逐渐向优势主产区聚集,形成了南部县域玉米产业、中部县域大豆产业和北部的小麦产业集群的合理布局。

2 滨州市粮食产业集群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整体上看,地理区位因素、企业家精神、国家政策导向、政府引导助力对县域粮食产业集群发展都具有驱动作用。

(1)地理区位因素。地理区位因素对粮食产业布局影响很大,自然资源禀赋是发展农业加工行业的基础。滨州市是传统农业大市,地处黄河下游,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水力资源和人力资源,适合发展农业。从历史发展来看,各县域之间也具有种植不同品种粮食的传统。

(2)政策导向因素。我们国家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首要位置。滨州粮食产业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发展主流非常切合。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大发展理念贯穿滨州市粮食产业发展始终,起到了引领推动作用。在新常态下,创新是滨州市粮食产业保持市场活力的驱动力。粮食产业坚持绿色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同时,粮食产业发展,可以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就业创收。

(3)农业企业家因素。滨州市粮食产业集群发展离不开农业企业家的成长与壮大。与工业企业家不同,农业企业发展有它的独特性,农业企业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大,经济在生产与自然在生产交替进行,生产控制比较困难,发展农业企业还必须与农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决定了农业企业家要了解农民,组织农民,需要与农民建立合作、教育、信任的关系。农业产业投资大,见效慢,附加值低,对规模有一定要求。如果没有对土地的热爱,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发展农业企业就很难成规模。

(4)地方政府的引领助力因素。自90年代初期,滨州市粮食产业兴起之初,滨州市委市政府政府高度重视粮食产业发展,始终坚持工业兴粮不动摇,为打造产业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推动,为粮食产业续航提供有力支撑。当地粮食主管部门坚持服务理念,与企业一起共同分析国家的产业政策,投资政策。通过搭建信息平台,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强化政策扶持,紧抓国家加快发展粮食产业的机遇期,積极进行项目策划和包装,这些举措的实行为滨州市粮食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3 政策建议

3.1 从企业来看,基于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加工。继续发挥滨州市各县域农业资源禀赋优势,深入开发优质特色农产品资源,逐步完善全链条产业化体系,提高农产品加工业附加值,全力构筑产业经济利益共同体。

3.2 从政府来看,要加强政府引导,精准助推集群。政府要为粮食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优良的基础设施,政策扶持,以及良好的发展环境,注重后代农业企业家队伍的培育和培养;应结合不同县域的特点,在推动粮食产业集群发展的同时,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扶持政策。

3.3 从大环境来看,受疫情影响,全球产业链遭受很大打击。滨州市粮食产业应巩固自身优势,继续完善发展区域性产业链集群,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骏、刘洪伟、陈银:《产业集聚、技术学习成本与区域经济增长——以中国省际高技术产业为例》,《软科学》,2018年第4期.

[2] 陈池波、孟权、潘经韬:《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湖北例证》,《改革》,2019年第8期.

[3] 李铜山、杨绍闻:《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对策取向》,《中州学刊》,2017年第4期.

猜你喜欢
驱动因素
创造价值能力及驱动因素案例分析
基本公共服务减贫质量、空间格局与驱动因素
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综合测度及驱动因素研究
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综合测度及驱动因素研究
抚仙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驱动因素与模式研究
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驱动力因素分析
公司EVA现状及EVA驱动因素分析
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力
生态文明视角下山东省人地关系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