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产业创新能力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2020-12-23 04:53陈悦
西部论丛 2020年16期
关键词:西部制约因素

摘 要:随着我国产业转移与承接的逐步发展,西部地区在产业承接中的创新能力较低的问题日益突出,东西部在产业创新能力上差距较大,影响了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对产业创新的理论研究和对西部地区的走访调查研究,分析了制约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七个因素,并简单的提出了应对的策略,希望能为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一些支持。

关键词:西部;产业创新;制约因素

一、产业创新的提出

早在1912年,美国的熊彼特便提出了创新理论,认为应将创新融入生产体系,产业创新思想开始萌芽;到了1960年,坎宁安首次提出了“产业创新”一词,在其出版的《产业创新》一文中对创新的困难及创新与产业差异、产业比较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英国学者克里斯·弗里曼和洛克·苏特在1972年出版了《工业创新经济学》一书,对产业革命以来的产业创新发展进行了梳理分析,总结了创新经济学的主要现象和规律,这是产业创新理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美国的迈克尔·波特在其著作《国际竞争优势》中提出了著名的“钻石理论”,将产业经济与创新系统相结合。随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产业创新这一研究领域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取得了许多优秀的成果。目前为止影响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关于产业创新的著作是澳大利亚道格森教授所著的《创新聚集——产业创新手册》一书,该书对产业创新的本质、特征、影响因素及未来挑战等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目前国际学界普遍认为创新可划分为三个层面:微观层面的企业创新、中观层面的产业创新和宏观层面的国家创新,处于中间的产业创新既是企业创新的集成和体现,又是国家创新的驱动。而创新的模式主要有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再创新三种形式,不同产业类型、不同区域所适用的创新模式也不尽相同。

我国早在上世纪末就开始了产业创新的研究,在2005年之后日益得到重视,研究成果逐步增加,尤其是“十一五”期间,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带动了产业创新研究的快速发展,主要集中在产业创新能力评价和产业集群效益分析这两个问题上,为我国的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中西部产业创新能力发展现状

随着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即为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西部地区的产业承接效率、区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都越来越需要产业创新,需要提高西部地区的产业创新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18年印发了《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试行)》,对于各地产业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提高给予了规划和指引,内容涉及了产业创新的环境支持、政策支持、产出投入、创新绩效、创新基础等各个方面。然而,目前我国主要的创新高地依然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西部地区的创新能力发展较为缓慢,在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城市和产业创新力报告》中,中国城市创新指数的前20名只有3个来自西部,分别是成都市(第8名)、西安市(第10名)、重庆市(第16名);前不久发布的《2020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中,进入前10位的西部省区只有陕西省(第9位)和重庆市(第10位)。由此看来,西部与东中部在经济发展、产业规模、创新能力等方面差距都比较大。

三、制约因素

制约西部地区产业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进行尽可能全面的分析,找出痛点,才能对症下药,加快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提升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缩小东西差距,提高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质量。

(一)资本因素。充足的资本是企业生存的基本要素,是产业发展和创新的基础,西部地区大多还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从政府层面来看财税收入不高,无法为当地的产业研发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从企业的层面来看,西部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和高利润的地方性企业,以低附加值的中小企业为主,自有资金非常有限,而由于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也无法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因此能够投入技术、服务等创新研发的资金严重缺乏,创新的资金支持不足,是影响西部地区产业创新的最为重要因素。

(二)劳动力水平。我国目前资金、人力等整体呈现分布不均衡的状态,人财物依然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并且集中度日益升高,西部地区许多都是人口净流出地区,青壮年劳动力较少,同时,由于经济、政策等问题导致西部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弱,高层次人才缺乏,除了部分公职人员和大中型企业的高层,大多数劳动力普遍学历中等,职业素养不足,更没有创新意识,无法为当地的产业创新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持。

(三)技术基础。一方面,西部地区的各项产业起步较晚,发展也比较慢,缺乏技术研发的经验和成果,许多产业使用的还是比较老旧的技术,产能低能耗高;另一方面,西部地区二三产业占比较少,且很多来自于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虽然能够在产业承接初期借鉴东部地区的管理模式和技术经验得到较快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逐步形成了对东部地区的技术依赖,导致西部地区无法建立起自己的完整的创新研发体系,无法培养自己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也没有自己的创新性专利,既没有进行自主创新的基础,又没有进行引进再创新的动力,长此以往,对西部地区的产业创新发展极为不利。

(四)市场基础。对于西部大量中小企业来说,客户群体集中在当地附近区域,对外销售较少,用户规模比较小,部分外销的产品也是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没有面向终端客户,这部分客户虽然采购规模比较大,但是对于企业的产品要求相对不高,加之利润微薄,这就导致了这些企业进行创新的驱动力不足,进而影响了区域內的产业整体创新能力的发展缓滞。

(五)政策因素。西部地区由于资金、环境、管理人员经验等的限制,在产业创新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较小,同时部分管理者缺乏一定的产业经济或区域发展治理的相关基础,虽然有支持产业创新性发展的初衷,但是在政策的制定上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些政策照搬东部经验,不符合区域特点和产业创新的要求,达不到预期的发展效果。

(六)智能化水平。人工智能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于生产服务的各个领域,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西部地区的许多企业依然使用的是未更新换代的机械设备,部分设备甚至已超期使用,不论是管理、服务、生产的智能化水平都还比较低,这些低效高耗的设备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经营成本,也消耗了从业人员更多的时间精力,直接导致了企业的经营者、技术人员等用于总结和创新的精力较少,影响了产业整体创新能力的发展。

(七)文化特性。虽然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几十年,开放进取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是西部地区相较于东部地区开放更晚,因此,农耕文明的残存影响更为明显,尤其是其中的封闭性和容易满足的特点影响最大,与现代商业文明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许多县级以下的区域依然保留了封闭的发展圈子,对外来的技术和文化不够包容,对现有生活容易满足,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整体的创新意愿并不强烈。

四、应对策略

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症结,各个层面都需要参与进来,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效率。政府方面首先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提高企业的自主性,其次是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并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协调,为当地产业的发展创新提供资金保障,第三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后结合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让政策能够真正的落到实处,发挥作用,第四是尽量提供更多的职业教育和创新教育,营造积极开拓的氛围,提高劳动力水平,强化竞争意识;企业方面需要改善资金的使用结构,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到企业服务,并将目光放得更长远,投入更多的预算用于本土人才培养和研发创新,逐步摆脱技术依赖。

参考文献

[1] 章晓珠.“互联网+”视角下的我国产业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0(4)

[2] 何立春.企业科技创新与财税政策激励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4(47)

[3] 王志玲,燕光谱.青岛城市创新能力与制约因素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9(7)

作者简介:陈悦(1987-)女,广西百色人,百色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等。

猜你喜欢
西部制约因素
西部市级公共图书馆“两标准一规范”应用研究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地区收入差距分析
西部在粟稻起源研究中的地位
我国乒乓球运动消费的制约因素探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制约阜阳市校园足球发展的因素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基于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模型的西部国际型物流枢纽城市选择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