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图像学方法分析马琳·杜马斯的写意性绘画

2020-12-23 11:27欧子芊
美与时代·下 2020年6期
关键词:绘画风格马琳图像学

摘  要:马琳·杜马斯以一种新的绘画手段,关注着人性问题,面对现实社会的众多问题,她常常对新闻报纸中的图片、影视影像作品中的图像进行挪用与再创作。杜马斯利用媒体对于话题的直接披露,同时巧妙地运用绘画技巧模糊了真实经验的过分直接带来的美感缺失,作品直接揭露人性,与观者产生精神性的共鸣,让人震撼。杜马斯的作品不仅是唯美的,也会使观者内心产生恐惧,这样的绘画形式打破了人们对艺术的常规审美认知,揭露了人类看似美好的表象下真实的内心状态、普遍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本质问题。杜马斯经常创作一个系列,以组画的方式进行作品展示,运用水墨画的创作形式改编图像来探讨社会话题,杜马斯的画有着多面性与复杂性。

关键词:图像学;马琳·杜马斯;写意性;绘画风格

一、前言

随着科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架上绘画也有了更多的取材方式与表现形式,艺术家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现场写生,而是开始借助现代大众媒体(图像化)材料来完成艺术创作。艺术家们已经习惯了通过媒体的眼睛去观察探究人、事、物,在一个媒体设置的新世界里获取信息,新媒体带来便利的同时,艺术家所追求的真实与可信却逐渐被瓦解。文化圈的艺术工作者们一直害怕图像化、符号化进入他们的个人身份中,因为个性和身份最终会在图像中变得陌生。马琳·杜马斯一直在回忆与反思这一过程,并在文字与图像中找到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从图像到绘画的转变,是马琳·杜马斯在图像与绘画中寻找到的新的平衡点。

(一)关于图像学的解释

图像学是由图像志演变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而图像志(graphy)一词源于希腊语的动词(graphein)[1],可以将其翻译为“书写”,用来表示一种描述性的、统计性的方法。最早是由19世纪欧洲的法国学者E·马莱提出的[2],20世纪后,图像志开始被广泛关注并且得以飞速发展。其中,欧文·潘诺夫斯基作为最具有影响力的学者,对于图像阐释的方法归纳成三个层次,即第一个阶段:前图像志描述;第二个阶段:图像志分析和图像学阐释[3]。前图像志描述:视觉上识别图像构成,了解图像分析的前提基础,画面内容的基本形式分析;图像志分析:分析图像的历史层面意义,识别图像的故事和人物;图像学阐释:解读出图像的意义,探索图像背后的文化与精神,也就是图像的本质精神。考虑该图像的创作时间、地点、流行的文化风格或者艺术家的风格,在这个层面上,图像有理由成为一种有别于文献的历史证据[4]。

(二)马琳·杜马斯个人介绍

马琳·杜马斯(1953- )生于南非开普敦,现居住荷兰,当代最受瞩目的女艺术家,被称为“精神主义者”。马琳·杜马斯通过艺术创作,大胆地表现国家甚至国际社会的敏感话题。她关注的是永恒的人性问题。正如杜马斯的绘画遵循“艺术不只制造美丽,我制造粗陋”的原则,其绘画作品映射的正是当代人的精神世界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画家表现的绘画内容与绘画作品中的人或物,都有着一种直接性、彻底性和颠覆性,杜马斯的写意性艺术创作是不带任何偏见、客观地关注着人类的生存方式与精神状态,她的画面具有一种“意象表现性”。

二、马琳·杜马斯画中的图像学体现

(一)前图像志描述

马琳·杜马斯的绘画通常借助于新闻报纸的图片、影视影像作品中的图像,进行加工创作。以作品《young boys》和《Broken White》为例分析,在这一阶段,我们不使用其他已知的相关知识,单纯地分析画面,集中分析画面的色彩、构成关系、线条与绘画技巧等方面。

《young boys》画家运用了镜头式的绘画视角构成画面[4],画面运用了摄影中被广泛运用的正面视角,男孩们的个人形态特征被刻意简化了,忽略了所有对于他们个人特性的描绘,只留下了男性共有的性别特征。画面中被简化的不仅仅是人物形象,还有画面的颜色。画面颜色被简化到近乎单色,画面的背景由中心的大面积黑色与画面边缘的中性灰色构成。画家运用了类似中国画中水墨写意人物的绘画表现形式,强调画面中人物的面色苍白,为画面定下了压抑、灰暗的基调。

《Broken White》描绘了一个已经死去的女性扭曲的头和颈部。视角是女人的颈部与头部似乎要挤到了一起,她用概括性的表现方式,突出女性的脆弱与苍白,突破了照片与绘画的常规视角与构图,刺激了人们的感官感受,形成了一个“刺点”,直达内心。

(二)图像志分析

此阶段不能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应该更多地发现图像的象征意义,探索图像背后的故事,这与我们对画家的相关研究是分不开的。作品《young boys》的诞生源于画家作为一名关注人性的“精神主义者”,杜马斯常常将政治人物、女性、儿童或性场景等敏感人物或场景为描绘内容。画面采用的正面视角,是摄影中广泛用于拍摄纪念性照片的拍摄手法,讽刺意味十分明显。画家的绘画深受摄影与图像的影响,杜马斯巧妙地利用了摄影技巧和图片特征来获取灵感[5],却不是单纯复制,而是通过绘画性重新赋予这些图像更为复杂的内涵意义,使观者审视内心。

而作品《Broken White》诗意性地描绘了死亡的时刻,优雅如同古典油画里沉睡的女神一般,与画面所描绘的内容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杜马斯去除了对象的种族、文化、宗教、地域等方面的人物特征,简单地描绘了女子死亡的景象,平等客观地表达了当时的凄美。画家通过这些作品呼吁人们关注留守儿童、非洲难民儿童、青年女性;通过女性与儿童所处的不同地域带来的不平等的生存方式和精神状态,进而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诉求和追求的生活。

(三)图像学阐释

相较于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更加注重对作品的内在意义以及对于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艺术家的成长背景与艺术家选择的绘画主题以及表现形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的建立、受其童年的成长环境影响。

马琳·杜马斯如此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与她的成长环境是密不可分的。马琳·杜马斯生于种族文化制度错综复杂的南非的种族隔离政治期间(1948—1994)。正是因为这种长期的种族隔离制度,让杜马斯的童年生长环境变得非常闭塞。在南非特殊的种族制度背景下的成長经历,使马琳·杜马斯的作品具有很强烈的个人风格。在杜马斯的很多作品中都描绘了女性的不正常死亡的场景,这些形象是社会意识形态扭曲的产物。也有批评家认为,杜马斯的绘画是将情色的愉悦和社会现实的批判相结合,通过对摄影作品绘画性、写意性的改编,选用的摄影作品也常是世俗所认为的“不合格”摄影作品:如曝光过度失去细节的、刻意焦点模糊的或人与物比例变形的一些“奇特”视角,这正是杜马斯所追求的。因此杜马斯的艺术能够深深地感动观者,直击人们的内心。

三、结语

通过图像学的分析方法深入研究杜马斯的艺术创作,了解马琳·杜马斯在文字与图像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绘画风格;以水墨为媒介写意性地揭露了人类美好表象之下真实的、隐秘的生活方式和存在于精神的本质问题。杜马斯通过绘画向观者传递着她内心对人性不断探索的欲望,与观者形成心灵上的感应。运用图像表现着文化的传承与个人经历在感知上的共鸣。不同的文化、种族、宗教、个人成长经历对图像所传递的情感的解读是不同的,而作品精神性的表达在每个观者内心都形成了独到的见解。杜马斯的表现主义绘画映射的是当代人的精神世界和生存状态,她的画面具有一种“意象表现性”,马琳·杜马斯用独特的视角描绘了真实存在于这世界上的“每个人”。

参考文献:

[1]周新龙.吴冠中风景油画作品图象学阐释[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8):56,58.

[2]刘琪.《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的图像学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8.

[3]罗诗韵.从图像学探索写实画家怀斯作品的抽象意味[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8):34,37.

[4]张长虹.图像资料与历史研究(笔谈)——亦真亦幻:图像与文献的交错[J].学术月刊,2017(12):33-38.

[5]柴佳.粗糙的灵魂,敏感的不安:浅析马琳·杜马斯的人物肖像艺术[J].美术教育研究,2015(5):22,24.

作者简介:欧子芊,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

猜你喜欢
绘画风格马琳图像学
沧桑马琳:再婚妻子助我低谷再腾飞
浅析梁楷的绘画风格及成因
梁楷《释迦出山图》之图像研究
浅析刘小东绘画风格的当代意味
潘玉良油画的艺术特点
“功和机械能”综合测试题
图像学视阈下的广安冲相寺摩崖石窟造像
幸福再出发,马琳走出婚姻低谷喜做爸爸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题
城镇景观建设视角下的环境设计手绘图像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