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温故而知新在生物教学的重要意义

2020-12-23 07:16贺国防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8期
关键词:温习生物学科浅谈

贺国防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处《论语》--《为政》创作为春秋时期。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本人从事生物教学九年,越来越认为温故而知新这一学习理念在生物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温故而知新使课堂更高效。高中生物学习内容量大,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都在不断思索的问题,也有不同的见解和方法,在这我们不是在讨论如何在课堂40 分钟上提高效率,而是我们在这节课想尽办法充分利用时间让学生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知识时,到底学生是否已经完成之前的学习任务,全身心的投入到新课当中呢?如果学生没有把上节课内容充分掌握,新课往往和上节内容有关联,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先去解决前面的问题。就拿读教材来说,阅读第一遍和第二遍,第三遍肯定会有不同的体会,或许不需要教师们更多的讲解和提示,学生领悟到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升了能力,体会到了生物学科的核心价值。我会告诉我的学生们,今天的主要任务不是完成新的作业,而是先去完成今天遗留的问题,进行纠错,总结新的知识点。当然这需要学生有更多的自制力,学习本身就是需要静下来自己不断总结不断发现的过程。在每天完成任务,我们下节课上的会更轻松,那么课堂的效率也就上去了。现在学校要求制定学习计划并按照计划严格进行,作为教师总是赶进度,尤其生物学科课时数相对较少,越是这样,我们开始越要慢下来,让学生养成温故而知新的习惯,后面即使加快进度学生也能够适应并且跟上。

二、温故而知新使高考复习更有效率。高三进入高考复习是一个既漫长又短暂的阶段,漫长是因为每科都要经历四轮复习,把知识系统的过一遍,短暂是面对这么多的内容量,学生总是觉得时间不够。这样,效率就成为了关键。这七年来我一直带高三毕业班,从带高三学生的第一节课起,我要求学生必须准备一个纠错本,每天养成纠错的好习惯,每天都要进行温习,因学生生物成绩有差异,纠错的多少是有弹性的。我理想的课堂是30分钟解决知识点和习题,10分钟课堂纠错,回去在学习一遍。我不赞成学生进入高三就开始进行题海战术,因为这样是盲目而无益,并且对学生来说也会是个打击,我有个复读的学生和我交流说,“老师,我刷了几十套理综卷子,怎么没有进步,成绩有时还在倒退?”我就问他“你做的題中,是不是去年对的题还是对的?错的还是没有做对?”学生说是。我告诉他,你花费了时间、经历,表面上看做了很多的题,但是意义不大,因为没有解决实质的问题,我建议去把总结的纠错本拿出来好好看看,一个一个去解决,等基本上解决了再温习一遍,没有大问题了就可以做大量的题去提高自己的能力。后来学生在高考中生物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复习过程中,我们教师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重复,啰嗦。因为一样的知识点讲很多遍,甚至同样的题讲的都不下3、4遍,而即便到了高考学生可能仍然没有答对。模拟考试中学生错的大部分题都是我们强调过很多遍,其实我们讲再多遍,不如学生自己解决一遍,学生做错一道题会产生思维定式,下次碰到可能会是同样的思考方法,要转变过来,只有让学生自己温习,自己领悟,才能彻底解决。不论课上还是课下,我们要留给学生更多纠错的时间。这样的复习效率才比较高。

三、温故而知新使老师更轻松。作为教师我们总是担心讲的不够多,不够全,不够细,总是想着一遍不行讲两遍,;两遍不行三遍,次数多了总会懂的。其实不然,我和家长学生沟通交流的时候说,学生做一遍讲一遍胜过老师讲十遍。我们必须敢于放手,敢于让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在每天的纠错中不断认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这样更是锻炼他们的一种能力。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对于日后走向工作岗位也是有益的。

猜你喜欢
温习生物学科浅谈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体验教学
温故知新
浅谈虚拟语气
浅谈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浅谈命题
温故知新
“时尚&建筑”的浅谈
对生物学科复习的反思与建议
漫画论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