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参与羽毛球运动项目的创新模式研究

2020-12-23 03:07耿强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8期
关键词:体育文化留学生一带一路

摘  要:羽毛球作为我国传统优势项目,普及面广、接受度高、娱乐性强,有理由成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外学生体育文化交流的切入点。本研究通过问卷法、访谈法,调查现阶段羽毛球在留学生中的开展现状、参与动机和期望的开展模式,并提出具有创新性的传播模式,以提高留学生的参与度,在开展运动项目的过程中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关键词:羽毛球项目;留学生;体育文化;交流

Abstract:As a traditional competitive sport in China,badminton is widely accepted and highly entertaining.Therefore,it is reasonable for badminton to become the entry point for students' sports cultu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Through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badminton amo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expected development mode,and proposes innovative communication mode,so as to improve the particip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cultural exchange in the process of carrying out sports programs.

Key words:badminton,international students,physical culture,exchange

一、引言

自習近平新时代以来,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伟大倡议。以体育文化为切入点,通过政府和民间的双线推进,既能达成沿线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以增强区域各国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又能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提升我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步伐与力度,以强化对区域各国的文化影响力与国际话语权(陈刚,2016)。在此大背景下,于高校来华留学生中开展体育文化传播工作不仅契合我国“体育强国”战略思想,且有利于高校国际化程度的提高。然而,国内针对高校学生开展的体育课程和体育比赛均针对在校中国学生,鲜少开展针对留学生体育项目的调查和分析,且项目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民族传统运动上,如武术、太极拳等。

二、国内关于来华留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高校留学生开展体育运动的研究却远远不够,主要集中在现状的调查和诉求的分析上。夏琼华(2014)对广州地区来华留学生体育活动现状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留学生对比较普及的竞技体育运动参与积极性较高,对民族传统体育有浓厚兴趣;具体项目的课程体系建立和课程设置涉及得比较少,范占江(2014)呼吁应深化我国高校留学生体育课程建设,明确体育课程教学目标,逐步完善教学大纲,进一步规范体育课程教学,不但丰富课程内容;关于运动项目传播方式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且只集中在少数几个具有较强文化功能的民族传统运动上,如武术和太极拳,对中国现代优势体育项目鲜少提及。周庆杰(2016)运用实地调研等方法,对中国武术在来华留学生中传播的创新性模式进行了研究,他指出创新武术的传播模式有利于留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文化并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信可思(2012)从跨文化交际视角阐述了留学生太极拳课是其接触中国文化的平台,有其特殊性和重要性。

羽毛球作为普及面广、接受度高、娱乐性强的运动项目,获得越来越多民众喜爱。随着我国羽毛球运动在国际比赛中取得的辉煌成绩,该项目在世界羽坛的优势日益明显,受到多国瞩目。但大多高校的留学生体育课程未包括羽毛球项目,也未纳入学校教务系统,现有的开展模式模式单一,参与程度较低。

小结:通过对国内研究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

(1)在高校留学生群体中开展体育运动的意义已逐渐被认识到,但由于诸多主客观原因,开展得还不够充分,很难满足留学生的体育文化诉求;

(2)国内鲜少有针对留学生的正规或非正规的体育课程,开展的模式也非常单一,几乎没有留学生学习羽毛球的相关研究。

(3)研究的项目集中在具有较强文化功能的传统民族项目上,对于其他现代优势项目(如羽毛球)的研究急需开展。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向在校留学生发放问卷,咨询留管教师意见,开展访谈法,调查现阶段的开展现状、参与动机和期望的开展模式,从而提出具有创新性的羽毛球项目传播模式,建立针对留学生的体育课程,使其课程体系多样化、立体化,提高留学生的参与度,丰富留学生活,最终达到促进中外体育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的目的。

3.1问卷编制及发放

问卷题目为“留学生体育课程(羽毛球项目)设置现状调查”。问卷采用匿名回答方式,有中英双语说明,共设置了17道题,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为16道,其余一道题为开放式问答。16道选择题中,肯否式有9道;选择式有6道,在尽量穷尽选项的情况下设置了半封闭的答案,即被调查者可自行补充;定距式有1道。

问题的设置涉及被调查者的背景信息、体育课程设置状况、留学生对羽毛球项目的了解程度及所持态度、留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看法、留学生对体育项目的期望参与方式等内容。

3.2问卷结果分析

(1)受调查者的背景信息

106名被试者中男性有69名,占被试者总数65%,女性37名,占总数35%,男女占比与我校留学生性别比例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被试者年龄分布集中在24岁到30岁之间,有59人,占总数55.6%;30岁以上的被试者为37人,占总数34.9%。被试者的年龄分布情况符合我校留学生以研究生为主的实际情况。90%的被试者为学历生,仅10%为语言生。

(2)受调查者的羽毛球水平和开展情况

通过统计调查问卷,65%的留学生会打羽毛球;在羽毛球水平方面,38.6%的学生认为自己水平不高,26.4%的学生认为自己水平不错;调查到留学生对中国的羽毛球项目的了解程度时,82%的留学生知道羽毛球是中国的传统优势运动项目,仅有18%的人表示不知道;然而,65%的留学生表示不知道林丹是谁。

(3)受调查者对羽毛球运动的期望参与方式

针对留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期望值,我们设计了相关问题。79%的留学生表示想在中国学习打羽毛球,并有85%的学生表示如果学校开设羽毛球课程,他们愿意选择该课程;当问到为什么想学习羽毛球时,50.9%的人是出于锻炼身体的目的,33%的人想通过羽毛球学习进行文化交流活动。

此外,85.8%的留学生认为体育课程对留学生的培养方案很重要,72.6%的留学生表示愿意参加学校或社区举办的羽毛球比赛。针对体育运动的参与方式,59.4%的人希望通过体育赛事参与,42.5%的人选择社团方式,32%的人选择线下培训机构,11.3%的人希望参加线上课程。

四、留学生参与羽毛球运动的创新模式构建

4.1明确体育在留学生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合理化体育课程设置

留学生的体育课程在其培养方案中常常被忽略,然而参与相应的体育项目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能够帮助留学生尽快适应中国的环境,丰富课余生活,促进身心健康。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教育应该德、智、体、美、劳全方位都得到发展,中国学生需要全面发展,留学生同样也需要全面发展,体育无国界,而体育的培养对留学生来说也是必要的。

其次,体育课程设置应该分层次进行。对于本科生,应该和中国学生趋同化管理,将体育课程纳入培养方案,设置适当的学分,可使留学生走进中国学生的体育课堂,无差别进行体育培养;对于语言生和短期生,应该开展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体育运动,除了武术、太极拳之类的中国传统运动项目以外,还应该开设现代优势项目的学习,比如羽毛球,将体育课程作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切入点;而对于研究生来说,主要任务是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体育课程不应作为必修,而应该作为选修课,给予研究生充分的选择权。此外,还应该考虑到宗教信仰的问题,应该在充分尊重留学生的情况下开展体育教育。

4.2校内外多样化模式开展羽毛球比赛

举行院系间、全校范围无差别的羽毛球比赛,鼓励留学生积极参与和观赛,在比赛中进行集体意识教育,帮助留学生融入群体,促进中外友谊。在学生群体中建立羽毛球俱乐部,定期训练,不断招纳中外学生,积极组织、参与校内外友谊交流比赛和省部级赛事,以期取得好成绩。

4.3将羽毛球运动与文化元素相结合

体育是一种行动的教育。通过体育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有利于培养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等道德品质。在体育活动中,常常要求克服困难,勇敢奋斗,有利于培养勇敢、坚毅、果断、机智等意志。体育与文化的结合不仅是意志品质的表现,也是民族价值观的体现,因此体育文化的传播必然离不开文化元素。

4.4借助新媒体进行宣传

当今新媒体成为生活的必需品,羽毛球运动的传播也离不开新媒体的发展。新媒体背景下的体育传播,应该发挥其优势,建立相关体育社交平台,实现体育赛事资源共享,线上线下课程立体化发展,移动化终端与社交平台同步发展,针对个人定制差异化的训练计划,并能够在平台上得到及时、精准的反馈,从而加快技术的进步,增强留学生对羽毛球项目的喜爱。

参考文献

[1]  陈刚,一带一路与我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策略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6(7):8-11.

[2]  范占江. 我国留学生体育课程改革探讨[J]. 体育文化导刊,2014(8):135-137.

[3]  信可思,郝云忱.增强外国留学生太极拳课文化传播功能初探[J]. 科教文汇,2012.

[4]  夏琼华,唐建倦. 来华留学生体育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5):24-27.

[5]  杨宁,刘阳. 来华留学生体育文化诉求与对此研究[J]. 体育科技,2017(10):5-7.

[6]  俞大偉. 习近平主席特色体育外交的逻辑抽绎[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5):513.

[7]  祝莉,唐沛. 中国体育外交六十年:回顾与展望[J]. 体育文化导刊,2009(12):140-141.

[8]  周庆杰,中国武术在来华留学生中传播的创新模式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6(7);69-73.

作者简介:耿强(1989-01),男,汉,陕西省渭南市,毕业院校:北京体育大学,学士讲师,研究方向:羽毛球。

猜你喜欢
体育文化留学生一带一路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试析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高校学生体育比赛与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建设研究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