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背景下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课程改革研究

2020-12-23 13:23张晓旭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8期
关键词: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课程改革

张晓旭

摘  要: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及互联网金融各细分领域的发展和日趋完善,金融人才需求市场对高校金融人才的培养提出新要求。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教学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师资素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对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改革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课程改革

一、引言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日趋成熟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众筹、互联网消费金融众多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的发展和日趋完善,让更多的人得以享受金融服务,为实现普惠金融提供了新渠道。这些新的转型及变化对高职院校金融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高职院校金融教育应培养既具有传统金融专业知识结构又具有互联网金融新思维、新技能的专业性、复合型、互联网应用型的人才。传统高职院校金融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目前,各大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互联网金融课程甚至互联网金融专业,试图通过专业和课程的改革及创新实践来应对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新变化。但是互联网金融的课程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问题及不足。

二、当前互联网金融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

作为金融与科技融合形成的新兴行业,互联网金融对人才的需求求与传统金融行业有极大不同。互联网金融起源于互联网技术发展浪潮下金融行业的互联网化,随后借助金融科技不断涌现出在传统金融基础上又区别与传统金融的新型模式,如第三方支付、网络众筹、P2P网络贷款、网络征信等。互联网金融的服务对象、服务特点、服务产品与传统金融行业相比呈现出小额、普惠、便捷、技术、开放等特点,因此对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的产品设计能力、互联网运营能力、信息收集及发布能力、新风险管理能力及互联网营销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设立互联网金融专业,仅在投资与理财或金融管理专业下开设互联网金融概论这门课程,且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的大多高职院校都缺乏清晰的专业培养目标,仅仅是作为传统金融人才培養目标上的一个补充。互联网金融的人才培养浮于表面形式,学生学习过后依然不能掌握互联网金融理论与创新知识,不熟悉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主要业态和运作模式,相关的新知识新能力无法得到培养。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无法胜任互联网金融企业相关工作。

(二)教学模式单一,过分依赖于教材

目前《互联网金融》教材版本众多,质量参差不齐,由于教材在撰写和出版之间间隔时间较长,部分内容可能出现陈旧的问题,需要教师自己通过搜集更多的相关知识来丰富课堂。目前,不少高校老师由于精力所限或者缺乏实践经验,授课往往依赖于课本、PPT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刻板的介绍第三方支付、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业务模式、存在的风险与监管,以及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探索等知识。由于互联网金融跨学课跨专业的特点,对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知识讲解也只能局限在一些概念性的知识。这种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往往会感到内容枯燥而缺乏学习兴趣,并且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参与和实践,得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师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互联网金融课程相对于传统金融课程,更多体现出多学课交叉性、实践性和创新性,需要互联网金融授课教师紧跟行业发展动态,掌握更为全面的互联网金融知识体系,包含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知识和带动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但目前大部分授课教师综合素质达不到互联网金融教学的要求,其知识体系大多局限于传统金融知识体系,授课经验也仅仅基于传统银行、证券、保险等学课。对于金融科技的技术掌握及应用能力仍需加强。

三、互联网金融课程改革的改进建议

(一)明晰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目标不应该是传统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补充,而应该是根据目前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确立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的新目标。从智联招聘、猎聘网及我姑哦互联网人才研究报告中可以分析出,目前互联网金融复合型人才的供给与需求存在较大缺口。人才市场对互联网金融产品设计、互联网金融新业务运营、互联网金融新型营销与管理、风险与控制、互联网大数据挖掘、区块链应用等人才需求量巨大。这要求各大高职院校立足于市场的人才需求缺口及需求趋势,准确定位且明晰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目标。

(二)推进互联网金融课程改革

仅仅依靠课本和PPT教授基础理论的形式已无法满足金融科技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课程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演示教学、情景模拟、混合式课程改革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互联网金融教学方式。二是学校积极建立互联网金融实训室,创建理实一体化课堂。结合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特点和工作岗位特点,选择具有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网络众筹、互联网理财、网络征信等模块的实训软件。三是学校积极联系实习基地,通过学生实习及实习单位用人所需,发现问题计师调整教学方案及内容,真正做到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为社会培养适用的人才。

(三)加强互联网金融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素质是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互联网金融课程具有专业性、创新性、实践性、跨学课的特点。要求互联网金融教师队伍不仅要具备扎实专业理论基础,还有具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及跨学课教学能力。教师队伍建设上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建立高职院校课程联盟,交流经验,共享资源;二是学校聘请行业专家参与教学,丰富师资队伍;三是鼓励教师申报和参加互联网金融学课教改课题,教研互补;四是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互联网金融企业挂职锻炼,丰富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思惟.大数据时代金融职业教育发展探究[J].成才之路,2020(10):20-21.

[2]  黄彦菁.互联网金融时代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改革研究[J].才智,2020(04):144.

[3]  何璇芳,杨自辉.电子商务专业《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19(16):152-154.

[4]  李建军,吕勇斌.互联网金融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18(5)

猜你喜欢
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课程改革
百度金融成立国内首家“金融科技”学院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宁夏平罗县城乡居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