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械装备运行可靠性的分析

2020-12-23 21:46郎学博王占刚丁珊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8期
关键词:可靠性分析运行

郎学博 王占刚 丁珊

摘  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军用机械装备制造技术水平实现了大幅度的提高。军用装备机械最主要的就是运行可靠性,机械装备运行可靠性已经成为了国际军用机械装备的一大标准。本文首先分析了军用机械装备可靠性技术的内涵,其次分析了机械装备运行可靠性的好处和意义,最后分析了军用装备如何提升运行的可靠性,以期深入剖析军用装备运行的原理,深入了解装备运行可靠性的关键,提升军用机械装备运行的可靠性,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军用机械装备;运行;可靠性分析

一、可靠性技术内涵

可靠性技术包括产品的可靠性,也包括机械装备的可靠性,产品的可靠性主要是指产品在一定的质量保证期间内,能够实现设计时所承诺的功能,并且保证产品不会发生较大的质量问题。机械装备的可靠性技术所涉及的概念和原理相较为复杂,主要是指在较长的设备使用期内能够实现所规定的各项功能,并且能够保证设备内部各个部分以及设备整体的正常运转。机械装备的可靠性技术涉及到物理学、数学以及机械等多种学科的各项知识,判断是否符合可靠性的标准也较为严格,主要包含设备是否符合基本的运行标准和性能指标,在整个设备的使用周期内,各零部件是否运转正常,各零部件的功能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具体的机械装备可靠性分析包括对功能的分析、零部件的分析、工作环境、运行环境、载荷谱及载荷统计特性。可靠性技术分析不仅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全周期的监测和管理,而且需要专业的团队进行合理的预估,根据军用机械设备现有的使用和运行情况估计将来的可靠性水平,实现对设备使用情况的预先估计,以便更好地实现设备的应用。

二、军用机械装备运行可靠性的意义

机械装备的种类繁多,包括生产用的机械装备、工程类机械装备、农业用机械装备、矿山用机械装备、环保用机械装备以及军用机械装备。军用机械装备能够为我国的军队提供硬件设施的支持,能够增强我国军队的战斗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为我国的国防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装备支持,随着我国军用机械装备质量的提高和种类的增多,我国逐渐由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行列。国产的军用机械装备在外观和功能方面都实现了新的突破,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与国外先进的军用机械装备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我国的军用机械装备可靠性问题较为突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并不能对可靠性进行有效的保证。为此我国明确规定军用机械装备的可靠性技术作为目前一项重要的研究项目亟需突破。不仅是军用机械装备,对所有的机械装备而言,可靠性技术是最为核心的一项技术,关系着机械设备能否正常进行运行,是机械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和保障。因此,要重点关注机械设备的可靠性技术,将对军用机械设备的可靠性技术研究作为设备研究和后期维护的关键。

三、机械装备可靠性提升关键

3.1逐步建立可靠性数据管理体系

机械设备可靠性技术主要依靠全面的数据进行支持,稳定的数据资源是机械设备实现可靠性的关键和前提,因此,建立健全稳定的数据库,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能够保证机械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在实际的研发和维护过程中,要建立完备的数据库,选择与设备运行相关的数据资源,防止占用有限的数据库空间。并且定期检查数据资源是否实现了更新,做到及时更新数据资源,并且为设备的运行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源,维持设备的正常运转。

3.2开展可靠性模拟试验与现场试验

可靠性试验是提升设备可靠性、实现设备可靠性增长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军用的机械装备制造开展可靠性试验存在成本高、投入大等问题。所以,一方面可以设计模拟可靠性试验装置以减小试验成本;另一方面可在用户现场开展必要的可靠性试验。例如,针对某型制粒装备核心件环模易磨损并存在偶然断裂的情况,研发了单孔挤压装置进行可靠性模拟试验,不仅大幅降低了试验成本,而且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针对某型混合装备,为了在用户现场容易开展可靠性试验,专门开发了易于进行现场无线转矩测试的装置并集成于设备,大大方便了可靠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3.3循序渐进引入可靠性设计

可靠性设计有利于保障可靠性技术的顺利实现,但是要想成功引入可靠性设计并不是十分顺利的,需要从最基础的工作进行入手。首先需要引入可靠性设计检查表,建立基本的可靠性规范设计流程;然后再逐步开展可靠性建模、可靠性分析等工作;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再进行可靠性优化设计、可靠性灵敏度设计、可靠性稳健设计等。

3.4建立可靠性管理体系及可靠性工作团队

军用机械装备要想实现有效地运行,离不开专业团队的支持,团队内部具备不同专业的高素质人才,能够为装备的运行积极地建言献策。在后期的团队建设中应该培养团队对新设备特性的认识,培养团队对于可靠性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要注意引进有相关经验的管理人才,确保形成一套专业的管理流程,保证机械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3.5建立严格的操作规范

要想建立严格的设备操作、维护规范,并研发自动化、智能化监控系统,一方面,对用户培训设备的操作、维护规范;另一方面,通过在线监测、远程监控、过载报警停机等技术的开发应用保护设备,提升设备可靠性。

总结

综上所述,军用机械设备的研发难度大,后期运行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军用设备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需要重点研究军用机械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技术。只有建立数据库,严格操作规范,打造专业的机械运行团队并且进行一系列的可靠性技术试验和设计,就能够最大限度保证军用机械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我国军用机械装备可靠性技术的提升将不再遥不可及。

参考文献

[1]  张义民.机械可靠性设计的内涵与递进[J].机械工程学报,2010,46(14):167-174.

[2]  张义民.机械动态与渐变可靠性理论与技术评述[J].机械工程学报,2013,49(20):101-114.

[3]  张义民.任意分布参数的机械零件的可靠性灵敏度设计[J].机械工程学报,2004,40(8):100-105.

[4]  张义民,贺向东,刘巧伶,等.任意分布參数的机械零件的可靠性稳健设计(一):理论部分[J].工程设计学报,2004,11(5):233-237.

猜你喜欢
可靠性分析运行
本溪市区主干交通线网规划总体思路
600MW超临界直流锅炉运行的可靠性分析与探讨
考虑隐性故障的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及评估
县级电网规划可靠性分析与应用
变电运行误操作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分析
浅谈输配电线路运行与维护管理措施
秦山第二核电厂电气厂房冷冻水系统(DEL)运行分析
AN系列静调轴流增压风机运行、维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