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梨木虱成灾原因分析及防治建议※

2020-12-24 14:13赵龙龙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山西晋中030815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0年11期
关键词:蜜露若虫梨园

●赵龙龙[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山西 晋中 030815]

梨木虱为梨树的专一性害虫,刺吸危害梨树叶片、幼嫩组织,直接影响到树势和产量,分泌的蜜露,可污染叶片、果实,造成间接危害[1]。梨木虱种类多样,其中中国梨木虱(Psylla Chinensis)为中国梨树产区的优势种群[2],其发生伴随整个梨树生长周期,属梨园常发虫害,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各大梨树产区[3]。相关中国梨木虱资料统计表明,2 000 年以前,相关研究以中国梨木虱发生规律、生物学特点为主[4,5];2009 年后,相关文献研究数量增长明显,但主要集中于中国梨木虱的治理研究[6-8]。至今,中国梨木虱仍为当前梨树生产中的重点治理对象,且有加重趋势[9]。虫害的发生与变化,通常受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除与自身适应能力相关,也与外界环境因素密切关联[10,11]。鉴于中国梨木虱的发生态势,有必要分析其成灾原因,为治理中国梨木虱提供科学依据。

1 梨园栽培与管控模式

1.1 种植结构

我国栽培梨树品种主要包括秋子梨、白梨、沙梨、西洋梨4 大品系,其中以白梨和沙梨种植面积最广[12]。个别品种已成为地域特色品种,如砀山、祁县酥梨、赵县雪花梨[13]、隰县玉露香梨等[14]。通过研究不同梨树品种对中国梨木虱抗性发现,其中以白梨、砂梨、秋子梨对梨木虱的抗性最弱,西洋梨品系抗性最强[15]。此外,通过调查中国梨木虱对不同梨树品种产卵偏好也得出相似结论,中国梨木虱偏好在白梨、砂梨品系上进行产卵,即我国主栽梨树品种普遍为中国梨木虱的理想寄主。

1.2 栽培管理模式

套袋技术自上世纪引入我国后,在梨树生产中得到普遍推广,间接创造了适宜中国梨木虱生存的阴暗环境,使梨木虱成为套袋梨果的主要害虫之一,但因其隐蔽性等特点,不易监测,防治难度大[16]。此外,为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在梨树生产中常施入大量化肥,导致梨园氮、磷等元素多呈富集状态,梨树碳氮失衡,迎合了刺吸类害虫等对营养需求的特点[17]。在高水平氮的栽培模式下,梨木虱的各项发育指数均比低氮水平高,危害加重[18]。

1.3 管控不到位

在中国梨木虱的年生活史中,梨木虱随季节变化会产生明显的两型转变,分别为冬型和夏型。冬型为梨木虱的越冬虫态,主要发生于梨树休眠期,夏型梨木虱主要发生于梨树生长期[19]。因此在梨木虱的治理当中,多以防控夏型梨木虱为主,对冬型梨木虱的防治多呈空缺状态,致使冬型梨木虱发生数量大,初期虫口基数高,其子代夏型梨木虱(第1 代中国梨木虱)多呈灾害性暴发[20]。

2 非生物因素

2.1 气候变暖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近年来我国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升温过程[21]。随着这种气温的变化,中国梨木虱也呈现出提早出蛰、晚越冬,发生代数增加,为害期变长等特点。以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梨木虱发生特点为例,2019 年梨木虱出蛰产卵期为3 月上旬,明显较2018 年提前1 周左右,2019 年梨木虱进入越冬场所时已近11 月中旬,明显晚于2018 年且发生5 代;而在2020 年调查中发现,梨木虱2 月中下旬已出蛰,2 月下旬已见产卵、明显提前。随气候变化,降雨多不均衡,春夏季干旱少雨,给梨木虱的暴发创造了较好的环境[22]。

2.2 梨园生产干扰

在梨园的病虫草害管理措施中,因多采取农药化控、清耕措施,导致梨园植物类群复杂程度低,所能蓄养的生物有限,天敌数量低,自然制衡作用弱。在此干扰下,梨木虱等以梨树为寄主的害虫则成为优势种群。

3 生物因素

3.1 自然天敌控制力弱

梨木虱的天敌主要包括捕食性天敌如瓢虫、草蛉、食蚜蝇,寄生性天敌如跳小蜂等,目前见报道的专性寄生天敌主要为梨木虱跳小蜂(Trechnites insidiosus)[23]。对天敌的发生特点调查表明,中国梨木虱天敌有明显的迁入与迁出过程,天敌和梨木虱交叠期主要出现在梨树生长期,且有明显的滞后作用[24-26]。此外当梨园出现同一营养级的其他害虫种类,如蚜虫类等数量见增时,天敌对梨木虱的捕食作用则有可能降低,其有待进一步论证。

3.2 蜜露的生态功能

中国梨木虱若虫孵化后1~2d 便开始分泌黏液状的蜜露,随着蜜露的增多,若虫渐被包埋,若虫只在蜕皮时才爬出蜜露。若虫所分泌的蜜露可吸引天敌如跳小蜂、食蚜蝇等天敌取食,但同时也形成了自然屏障,限制了天敌如小花蝽(Orius sauteri)等接近和捕获梨木虱若虫[27]。另在实践调查发现,蚂蚁和梨木虱多形成伴生关系,种间互益,蚂蚁的存在常驱走来捕食的自然天敌。

4 中国梨木虱的生物学特点

4.1 两型转化

经长期适应过程,中国梨木虱的发生特点与梨树物候密切相关。梨树生长期为夏型梨木虱,具有成虫、若虫、卵三种虫态,可利用的资源多,繁殖速度快,代数多,体色多为绿色或黄色,与环境背景接近。在梨树休眠期,因缺少食物,环境条件恶劣,为适应这一变化,梨木虱在冬季未到来前转型成冬型。冬型梨木虱的耐饥、耐寒能力明显提高,寿命最长可达7 个月,且只有成虫一种虫态,善迁飞和移动以躲避不良环境影响。

4.2 发生隐蔽

越冬代冬型梨木虱多选择树皮裂缝、草丛或迁移到其他隐蔽地方进行,发现和防治难度大。产卵选择上,冬型梨木虱多将卵产于芽鳞痕中,后期将卵产在叶柄等刻痕中;夏型梨木虱将卵产在叶脉边缘或叶柄折痕处,极大地降低了暴露于外的风险[28,29]。梨木虱初孵若虫仅有0.5mm 左右,潜藏在花丛、鳞片、绒毛下。2 龄以上若虫则多喜好在卷叶内、叶果粘贴处、叶背面和其他阴暗处活动,降低了被捕食的概率。

5 展望

基于中国梨木虱成灾原因及当前对梨树绿色生产发展的需求,为有效防控中国梨木虱,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提高梨树品种的异质化程度,建议在建园时搭配不同抗性水平的梨树品种,降低其危害;提高梨园物种多样性水平,可在梨园间作显花或含蜜类植物,吸引天敌和其他昆虫入驻梨园,提高梨园生物多样性,实现物种间的自然制衡作用;根据中国梨木虱的年生活史特点,加强对冬型梨木虱的防治力度。冬型梨木虱主要发生于梨树休眠期,不威胁其他有益生物,环境影响小,冬型梨木虱只有成虫一种虫态,发生集中,便于控制;在栽培管理当中,建议以通风透光型树形为主或人工铺设反光膜恶化梨木虱的生存环境以减少其危害;在夏型梨木虱的防控上,建议以防治第一代卵和若虫为主,另根据其发生特点,适时进行防治,尽量保护梨园自然天敌,实现其自然调控作用。

猜你喜欢
蜜露若虫梨园
基于轻量级SSD模型的夜间金蝉若虫检测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莱阳茌梨老梨园吊拉枝技术
环斑猛猎蝽对烟蚜若虫的捕食作用
梨园寻梦淮安缘
蝴蝶花
“梨园”演变考述
这是我应该知道的
这是我应该知道的
薇甘菊颈盲蝽基础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