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20-12-24 07:59薛培育徐金芳
科技资讯 2020年21期
关键词:篮球运动心理健康影响

薛培育 徐金芳

摘  要:目的  探寻篮球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学校有关部门开展工作提供相关资料。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随机抽取本校100名篮球选项课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14周的篮球运动干预后继续发放问卷进行调查。问卷采用L.R.Derogatis编制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  通过14周篮球运动的干预,学生心理健康因子中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惧和妄想都有着良好的改善。通过研究为今后有关部门开展工作提供理论参考。结论  篮球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惧、妄想具有显著性效果(P<0.05),其中抑郁和敌对在具有高度显著性效果(P<0.01)。

关键词:篮球运动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影响

中图分类号:G8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7(c)-0184-03

The Influence of Basketball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XUE Peiyu  XU JinFang

(Wuxi Institute of Arts and Technology, Wuxi, Jiangsu Province, 21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basketball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relevant information for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the University.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100 college students who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Basketball Optional Courses in our school by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After 14 weeks of basketball intervention, the questionnaire continued. The symptom Checklist-90 (SCL-90) was designed by L.R. delogatis. Results  through 14 weeks of basketball intervention, students' mental health factors, such as compulsi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depression, hostility, fear and delusion, had a good improvement. Through the research, it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related departments to carry out the work in the future. Conclusion  basketball has a good intervention effect on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and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compulsi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depression, hostility, fear and delusion (P<0.05), among which depression and hostility have a highly significant effect (P<0.01).

Key Words: Basketball;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nfluence

大學生是在校接受高等教育还未完全走向社会的群体。大学生代表当代社会主流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他们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主要力量之一。心理健康标准随着时代变迁、文化背景变化而变化。作为一个高知群体,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他们担负着国家和人民的期望及建设祖国的重任[2]。因此,他们的身心健康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繁荣。近些年,许多研究学者利用不同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建国五十多年来,党和国家一直非常关心和重视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原国家教委、国家体委等有关部门鼓励和推动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出发,在不同时期先后制定《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2002年开始在全国试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具有积极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知情、自愿原则,对无锡市高职院校在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现场调研对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一共收回问卷97份。问卷回收率97%。其中有效问卷95份,有效率95%,调查对象的年龄为18~23岁,平均年龄为(19.76±2.27)岁。

1.2 研究方法

在学期开始前采用问卷调查,问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该量表由L.R.Derogatis1编制。该量表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广泛使用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检测量表,共90道题目,内含9个因子:F1躯体化、F2强迫、F3人际关系敏感、F4抑郁、F5焦虑、F6敌对、F7恐怖、F8妄想、F9精神病性。量表的计分采用五级评分制度(1=无症状,2=轻度,3=中度,4=偏重,5=严重)。14周篮球干预后再采用该问卷对之前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前后差异性分析。

1.3 数理统计法

将所得的全部数据输入Excel表格进行初步整理,整理后输入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对数据进行对比。

2  结果

经过14周的实验研究统计,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干预前后进行对比发现:干预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各因子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2],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惧、妄想各因子在统计学意义上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抑郁和敌对在统计学意义上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

3  讨论

通过表1的实验研究可以发现:干预前两组大学生各因子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惧、妄想各因子在统计学意义上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抑郁和敌对在统计学意义上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表明篮球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也能够说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这也印证了尹剑春和季浏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所得到的结论[3]。

3.1 目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网络信息化和智能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使得雨后春笋般的出现高配置地手机、电脑和一些网络游戏。大学生进入大学生活后结束了高考前的课业压力,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很大一部分学生迷恋电子网络游戏,更有痴迷者通宵进行游戏,使得身心不健康的发展。

(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水平快速提升,中国很多人富裕起来,生活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温饱解决以后人们更注重生活品质,市场经济后各种名牌各种奢侈品也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中。而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每个地区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也不尽相同。一些同学为了追求“面子”,对于吃穿以及生活用品的购买也是不顾及经济状况,盲目地进行消费。长时间如此,学生产生不健康的心态。

(3)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小时候不自觉地模仿家人说话,到后来模仿家人走路,再往后就会不自觉地模仿家人的性格和脾气。因此家人的关系、父母为人处世的风格,家庭教育模式都会影响人的心理活动[4-5]。进入大学以后考试独立生活,遇见问题时不同的成长环境的学生所表現出的心理健康也不同。

(4)传统观念中,众人都片面地、狭隘地理解了健康。认为只要身体的各项生化指标合格就是所谓的健康,忽视了心理健康。因此,在以后地生活中长时间地生活,不管周围人,自己也往往地忽视了心理健康。目前心理疾病越来越严重。

(5)在学校教育中,尤其是在中学阶段,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初中阶段的目标是考上重点高中,高中阶段的目标是考上985、211或者本科院校。学校教育过度的强调了应试教育,学校没有优化学生主体的心里健康。同时学校也缺乏完善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价值观以及健康的人格。在学校教育中学校没有培养学生自我调控机制,对此类教育学生严重缺乏,在今后生活中不会自我调节心情,改善心境,遇见不顺心或者逆境时容易影响心理健康。

(6)个体主动性差。除了教育以外,影响人进步的还有就是自己的主动性,教育学中称为“个体主动性”,每个同学遇见不同问题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有的同学遇见困难会逃避的心态,更有甚者会产生抵触和抑郁的产生。而有的同学遇见困难会主动地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也会寻求老师同学或者家长的帮助,解决问题以后也会主动的总结经验,促进自己的成长。

3.2 篮球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又是一项综合运动。

(1)篮球运动具有集体性的特点。比赛时是以两队成员相互协同攻守对抗的形式进行的竞赛过程。比赛进攻时团队战术、挡拆、掩护等,防守时联防的集体性,漏防时的补防都能够考验团队的凝聚力,锻炼团队集体性,增强学生沟通以及团结协作意识。只有集整体的智慧和技能,发挥团队精神,协同配合,才能获得最佳成效。长时间地进行篮球运动能够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在球场上认识更多的朋友,增加同学的交际圈,对心理健康中的人际关系和敌对两个因子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2)对抗性的特点。篮球运动是攻防变换的运动,是在狭小的场地范围内快速、凶悍近身进行的,追击、抢夺,限制与反限制,不仅需要斗智,还需要充沛的体能和顽强的意志。因此,篮球运动具有高度的对抗性。在比赛过程中快速的攻防转换,以及激烈的身体对抗能够磨炼队员的体能,这种特点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在今后遇见困难时能够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困难。

(3)转换性特点。攻防快速转换是现代篮球比赛的重要特点。攻后必守,守后必攻,攻守不断转换,转换发生在一瞬间,瞬间变化无常,使比赛始终在快节奏情况下进行,给人以悬念。这能够锻炼我们快速反应能力。

(4)时空性的特点,篮球比赛在一定的时间内围绕空间的球和篮筐展开攻守对抗,因此,在比赛过程中必须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和空间意识,运用各种形式、方法和手段争夺时间,拼抢空间优势,从而取得主动,赢得胜利。

(5)综合型篮球运动包含跑、跳、投等身体活动。跑又包括变速跑、折返跑、变向跑等,跳包括原地跳、助跑跳、连续跳等,投即是投篮,原地投篮和跑篮。这些多种技战术的结合才能够更有效地增加自己得分,控制对方得分。长时间的篮球运动能够锻炼我们的体质健康。有研究表明,一定时间和强度的体育锻炼能够促进机体分泌多巴胺和内啡肽,这些激素的分泌能够让人忘记痛苦,身心愉快。

参考文献

[1] 王海英,徐其凤.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7,33(3):396-398.

[2] 何江川.体育统计分析与应用[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6-57.

[3] 魏强.不同锻炼模式对弱体质大学生心理健康及自我效能感干预效果[J].中国学校卫生,2018,39(2): 281-284.

[4] 高刚,马忆南.家庭环境因素对维吾尔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1):1713-1715.

[5] 马丽,刘晓磊,阿不来提·买买提.团体心理辅导及体育锻炼对维吾尔族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7,38(3):455-457.

[6] 李晓菲.案例教学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8):140.

[7] 杜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8(1):106.

[8] 程勤华.以需求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 2018(7):63.

猜你喜欢
篮球运动心理健康影响
论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规律
鞍山市岫岩自治县中学篮球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鞍山市第五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