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全球能源发展趋势展望

2020-12-24 10:50安琪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31期
关键词:油气情景石油

安琪

2020年10月13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旗舰报告《世界能源展望2020》(下称《展望》)。本次《展望》基于长期能源综合模型分析,提出对全球能源发展系统评估与2050年展望,其中根据新冠疫情发展,聚焦评估2030年前能源发展路径及疫情对能源部门影响。该报告对各国能源政策有较大影响,能够塑造国际社会对全球能源发展的共识。结合习近平主席提出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本文总结并评述《展望》重点结论,提出对我国的政策启示。

一、新冠疫情給全球能源系统带来巨大冲击

(一)《展望》观点

疫情持久损害全球经济前景。IEA指出,疫情对能源经济发展带来重大不确定性,目前疫情远未结束,疫情持续时间、经济复苏曲线、主要经济体在经济复苏政策中是否做绿色复苏考量等都是关键的变量。IEA预计,如果疫情持续(即“延迟复苏情景,DRS”),则2023年全球经济才能恢复到危机前水平,2025年能源需求才能恢复到2019年水平,而未来十年会是过去一百年以来能源需求增速最低的十年。疫情将限制发展中国家收入增长,导致房地产建筑活动下降,汽车和主要家电购买力萎缩,DRS情景下2019—2030年全球GDP年均增速降至2.2%。此外,尽管受需求萎缩影响,油气价格将低于疫情前预期,但2020年能源投资的大幅降低可能启动新一轮的石油价格周期,造成价格波动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对经济前景形成不利影响。

疫情重创全球能源需求。IEA认为新冠疫情是近年来对能源部门冲击最大的历史性事件。受经济停摆影响,预计2020年全球能源需求下降5%,能源投资减少18%。其中石油需求受影响最为严重,下降8%,煤炭下降7%,天然气下降3%,电力下降2%。可再生能源受影响最小,轻微增长0.9%。能源部门碳排放量减少7%,下降2.4Gt,回到了10年前水平。

疫情加剧能源贫困和能源不平等。IEA表示,疫情抹煞了多年来全球在提升能源可及性方面的努力,预计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无电人口将在2020年上升。该地区2019年有5.8亿无电人口,占全球比重四分之三。疫情使各国政府集中应对急迫的公共卫生和经济危机,能源公用事业公司陷入严重的财务压力。在赤字较高的国家,增加能源可及性项目的贷款成本剧增。如果疫情持续不退,这一趋势只会进一步加剧。

(二)观点评述

世界经济陷入衰退,我国成为2020年全球经济与能源需求基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0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 2020年全球GDP预计下降4.4%(2019年增速为2.8%),中国是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全年GDP预计增长1.9%。2021年全球GDP增速预计回升到5.9%,此后在2025年前保持3.5%的年均增速。IEA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可再生电力需求增长中48%来自中国(137TWh),是做出贡献最大的国家。上述分析显示,得益于高效及时的疫情管控,我国在主要经济体中能源经济恢复较快,成为今年全球能源需求的压舱石。

二、全球化石能源替代进程加速

(一)《展望》观点

疫情催化煤炭需求永久性结构性下降。IEA指出,即使没有新的控煤政策颁布(STEPS情景),全球煤炭需求也不会再回到疫情前水平,预计2040年煤炭占总需求比重在工业革命后首次低于20%。这一方面源于经济衰退将大幅降低电煤和工业用煤需求,另一方面受全球退煤政策潮流及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竞争力增强影响,预计2025年全球将有275GW火电退役(达2019年总量的13%),其中美国和欧盟占175GW。如果要实现巴黎协定目标(SDS情景),则煤电在全球电力中的比重需要从2019年的37%降低到2030年的15%。

全球石油需求在未来10年内进入峰值平台期。IEA认为疫情引发的行为变化对石油需求的影响有两面性。疫情持续越久,远程办公和航空需求下降的影响越大,但近期内回避公共交通、流行大型家庭用车、延迟淘汰低效燃油车等趋势则会支撑部分石油需求。在各种情景下,IEA预计2030年前石油需求都将进入平台期。如果疫情持续,则全球石油需求2027年会恢复至2019年水平,并保持低于1亿桶/天。同时IEA指出,尽管进入平台期,如果缺乏进一步政策,短期内石油需求不会大幅下降。IEA预计发展中国家收入上升和出行需求增长仍会支撑石油需求,石化领域用油预计持续增长,发展中国家的塑料需求仍然预计有较大增长,但电动车普及和燃油车能效提高,将促使2030年前交通用油达峰。航空航运和长途货运用油则取决于国际贸易格局变化。如果要实现巴黎协定目标,需要更强有力的政策促进全球石油需求在明年达峰,且2040年石油需求比2019年下降约三分之一。

发展中国家支撑天然气需求增长。IEA表示,当前政策情景下,天然气是唯一有望保持增长的化石能源。受大气污染治理政策与低气价影响,预计2040年东南亚国家需求将支撑全球天然气需求增长的30%,与之相反,《展望》首次预测发达国家需求将小幅下降。如果要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则2040年全球天然气需求需要比2019年净下降4700亿立方米,零碳能源对天然气的替代量需要达到1.26万亿立方米。

后疫情时期油气生产面临困局。IEA指出,疫情导致的需求萎缩和投资下降给油气出口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东和非洲的油气生产国,如伊拉克和尼日利亚,都面临着严峻的财政压力。受益于宽松的信贷环境,过去十年美国非常规油气产量满足了全球60%的需求增量。而2020年,全球油气投资同比下降了三分之一,主要油气企业报告的资产缩水已经超过500亿美元。IEA预计,如果要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则2040年全球油气行业增产价值将下降至12万亿美元,比去年的预测减少了近一半。油气部门的转型迫在眉睫,未来只有低成本、低排放且收益多元化的油气生产国家或企业有望获得可持续的投资。

(二)观点评述

全球石油需求峰值预判存在分歧,2030年前后进入持平期正逐渐成为共识。一方面,欧佩克国家和主流能源公司坚持认为,由于石油是满足人口增长和中产阶级扩大需求的重要商品,石油需求将持续数十年的增长。另一方面,转型政策激进的国际石油公司已提出了与IEA相似的峰值判断。BP公司今年9月发布《BP世界能源展望2020》报告,认为石油需求持续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可能永远不会回到疫情暴发之前的水平,成为首个提出此说法的能源巨头。Total公司紧随其后,提出石油峰值将在2030年到来。即使在BP最乐观的“一切照旧”情景中,疫情后石油需求将恢复,但未来20年持平在每天1亿桶水平。在“快速转型”和“净零排放”情景中,2050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分别下降50%和80%,非水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则分别增长到约40%和60%(2018年为5%)。这一判断支持BP采取了迄今为止同行中最激进的转型策略,未来10年BP油气产量将减少40%,使其业务与巴黎协定目标保持一致。

三、可再生能源跨越式发展

(一)《展望》观点

太阳能将成为主流电源。此次《展望》所有情景中,可再生能源都将迅猛增长。受益于技术日益成熟和支持政策,全球主要市场的可再生能源项目融资成本都已经非常便宜。连续10年的成本下降后,目前光伏已正式进入平价时代,成本不仅平稳低于新建火电,部分光伏项目成本已打破电力成本新低的历史记录。即使没有新的支持政策(STEPS情景),2030年前预计80%的全球新增电力需求将来自可再生能源。其中2022年之后每年太阳能都将破纪录增长,被IEA称为新的“电力之王”。如果要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和全球2050年碳中和,则太阳能和核电需要扮演更重要角色。IEA同时指出,高比例清洁能源对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关键上游矿产的稳定供应提出了新的要求。电力系统中储能的作用越来越关键,印度预计成为电网级电池储能的最大市场。

电网可靠性成为高比例清洁能源情景下的重要风险。IEA指出,电力系统清洁转型最重要的薄弱环节可能是电网。预计未来10年全球新增输配线路的需求将比过去10年增长80%,如果各国有更激进的清洁能源目标,此规模还需要上升。

(二)观点评述

“智能+”是实现“碳中和”能源系统的必要条件。支撑我国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路径将大幅提升对电网可靠性和系统灵活调节能力的需求,IEA此次分析也印证了这一趋势。能源系统正在从信息化发展阶段过渡到智能化发展阶段,智能化转型是高比例间歇式可再生能源系统可靠性、经济性、灵活性的必要支撑,能源系统广泛部署信息通信技术已经从加分项变成必须条件。尽管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制造业,近年来储能技术成本大幅下降,但受限于市场化改革步伐,智能灵活能源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滞后于预期,对下一步加速推进“碳中和”背景下清洁能源应用形成障碍。

四、实现2050年全球碳中和需采取“可持续复苏路径”

(一)《展望》观点

疫情后各国能源政策选择具有历史意义,当前政策远不足以实现长期碳减排。IEA指出,疫情造成的碳减排是暂时的,低经济增長并不等于低排放路径。按现有政策情景,2021年碳排放就会反弹,2027年超过2019年水平,2030年达到36Gt,造成2100年全球升温约2.7度,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仍然严峻,满足巴黎协定目标的减排量远远不够。一方面尽管预计此次碳排放反弹的速度会远远低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但排放降低仍然来自于经济停摆,而不是能源结构的根本变革,疫情下的能源价格低迷,也降低了能效投资的回报。另一方面,目前迹象表明,尽管油气生产有所下降,生产相关甲烷排放并没有显著降低。欧盟多国提出了净零排放目标,天然气部门低碳转型和甲烷排放成为这些国家的重要挑战。要真正打破碳排放路径,需要结构性变革,目前各国的能源政策选择具备历史意义。其中,要实现巴黎协定,则2030年前全球现有煤电需要全面改造或退役,才能实现煤炭部门排放减半。

IEA提出了以2050年达成全球碳中和为目标的革命性情景。多个欧盟国家提出了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我国近期也提出了2060年碳中和目标。针对这一背景,此次《展望》首次提出了实现全球2050年碳中和的情景(NZE2050)。此目标下,2030年前全球还需要在目前政策基础上,再减排10Gt,未来10年清洁能源需要跨越式增长,消费端用能行为需要革命性改变。

实现碳中和,碳减排必须超越电力部门。IEA认为电力部门将引领巴黎协定目标下的碳减排,2030年前年均太阳能增长要达目前水平的三倍,才能实现电力部门40%的减排。在客运等部门,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支持的电气化进程具有成本效益。但是,IEA也指出更为艰巨的减排任务在其他部门,尤其是钢铁水泥等高耗能部门和长距离运输部门。需要坚持不懈的提升能效,推进电气化,氢能和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未来10年将加速创新和部署进程,并在2030年后规模化增长。

(二)观点评述

截至目前的全球经济刺激计划不足以支持绿色复苏。为应对疫情导致的经济影响,主要经济体已出台了超过15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但全球经济前景仍不乐观。本次全球经济衰退的持续时间将超出预期,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复苏需要10年时间,因此不能使用2008年“及时、暂时、针对性”的刺激原则。根据IEA今年研究,未来3年每百万美元支出在建筑改造领域可创造9—30个就业岗位,而在陆上风电领域仅可创造1.5个岗位,仅关注短期就业等目标不利于绿色复苏。各国政府在制定经济刺激政策时要着眼长期,才能实现经济复苏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重目标,否则随着经济重启,碳排放将迅速回升。截至目前,只有欧盟的行动符合绿色复苏的路径,其新冠复苏计划中的四分之一将用于气候优先事项。而美国等国家的复苏刺激计划则多为偏重扶持短期就业。在减排部门上,除可再生电力相关技术外,还需重视难以电气化行业的脱碳技术,包括氢能、碳捕集、下一代核能、数字化等,以实现长远有效的减排路径。

猜你喜欢
油气情景石油
加油站油气回收及安全环保探究
油气改革之于油价
楼梯间 要小心
石油PK太阳能
把美留在心里
2013全球主要油气发现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中缅油气管道示意图
假如地狱里发现了石油
轻松模仿,开口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