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研究进展

2020-12-25 03:55曾莉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1期
关键词:电针脊柱针灸

曾莉茗

(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0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LIDP)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加之外因的作用,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或血管等组织引起的以腰痛、下肢放射痛为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病[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LIDP发病率约1%~3%,多发于30~50岁,渐趋于年轻化[2-3]。LIDP的发病主要与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机械压迫、无菌性炎症以及自身免疫反应等有关[4]。目前,西医针对LIDP以对症治疗为主,局限性大,复发率较高。研究发现,80%的LIDP患者可通过非手术疗法缓解症状甚至治愈[5]。针灸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研究表明,针灸治疗LIDP临床疗效显著[6]。目前,关于针灸治疗LIDP作用机制的高质量研究资料较少,笔者对近20年来有关针灸治疗LIDP的机制研究报道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的阐明其机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现报告如下。

1 镇痛

LIDP引起腰痛伴(或)下肢放射痛,是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也是患者最大的痛苦,解决患者的疼痛症状是首要任务。成惠娣等[7]采用灸法治疗风寒湿型LIDP,发现治疗后艾灸组在VAS疼痛评分和焦虑量表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灸法能明显减轻风寒湿型LIDP患者的疼痛和焦虑症状。周友龙等[8]发现踝三针能提高LIDP大鼠机械痛阈值和脑组织内5-HT含量并维持较高水平,从而达到镇痛目的,这可能是踝三针治疗LIDP的机制之一。黄国付等[9]发现电针夹脊穴可通过提高LIDP患者血浆β-内啡肽活性,阻断疼痛回路而达到镇痛作用,具有良好的即时和远期镇痛效应。因此,针灸能通过减轻LIDP患者的疼痛症状而达到其治疗作用。

2 改善神经根炎症

近年来研究发现,LIDP引起的腰腿痛不仅仅由机械压迫产生,与化学性炎症也密切相关[10-12]。宓轶群等[13]研究发现温针灸可以有效抑制腰神经根压迫损伤大鼠炎症介质CGRP、NOS的释放。吴曦等[14]观察针刺夹脊穴对大鼠椎间盘LI-1α、TNF-β浓度的影响,发现在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针刺夹脊穴对LIDP大鼠椎间盘内LI-1α、TNF-β浓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杨宗保等[15]观察电针环跳穴对LIDP家兔髓核炎性分子的影响,发现环跳组髓核PGE2、PLA2和IL-1α含量或活性显著低于模型组和非穴组(P<0.05,P<0.01),提示电针环跳穴可降低LIDP家兔髓核PGE2、PLA2和IL-1α的含量或活性,这可能是电针环跳穴治疗LIDP的机制之一。因此,针灸治疗LIDP可能通过降低局部的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神经根炎症而发挥其作用。

3 调节机体自身免疫

LIDP的自身免疫学说认为,在正常状态下,髓核被纤维环和软骨终板紧密包绕从而与外界隔绝,不能被自身免疫系统识别,当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暴露在外后,极有可能会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与髓核的糖蛋白等组织成分产生自身免疫应答反应,此时外周血中的免疫球蛋白异常升高,以IgG和IgM为主[16]。卢意梅[17]采用温针治疗血瘀型LIDP,发现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 较治疗前含量降低 (P<0.05,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1),说明温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水平。丁建江等[18]采用腰三针治疗LIDP,发现治疗前后IgM、IgG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腰三针能够有效减少LIDP患者血液中的IgG、IgM水平,调节体液免疫,从而达到治疗作用。魏文著等[19]采用芒针合隔药灸疗法治疗LIDP,患者治疗前后IgG、IgM指标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调整体液免疫的是芒针合隔药灸疗法治疗LIDP可能的作用机制。由此可见,针灸可能通过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调节机体的体液免疫,从而达到治疗LIDP的作用。

4 改善脊柱力学平衡

脊柱具有维持人体平衡、运动及保护神经组织的功能,生理状态下,脊柱及周围各组织结构能够维持正常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发生异常,会导致脊椎失稳,引起脊髓或神经根的刺激或损伤,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20]。刘再高等[21]发现脊柱推拿结合slump-拉伸运动治疗慢性LIDP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机理可能是脊柱推拿能恢复脊柱内外力学平衡,slump-拉伸运动可扩大关节间隙和腰椎管容积,减少对神经根的刺激,二者协同能显著缓解麻木、疼痛症状。宋宝等[22]采用瞬时强电针结合腰椎侧扳法治疗LIDP,患者治疗后、随访时麻木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P<0.05) ,电针可纠正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降低椎间盘内压力,结合腰椎侧扳法可纠正腰椎错乱的位置关系,解除神经根受压状态,促进麻木感的消退。因此,针灸可以通过纠正脊柱力学平衡失调,减少对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改善LIDP患者的临床症状。

5 改善微循环

研究发现,LIDP因局部以及邻近组织长期持续性受压可能出现微循环障碍,代谢物质堆积,神经鞘膜缺氧继发突变,从而产生根性症状。李坚将等[23]采用三步针罐疗法治疗急性旁侧型LIDP,发现患者甲襞微循环明显改善,三步针罐疗法能显著改善机体微循环状态,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性物质吸收,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杨宗保等[24]研究发现电针“环跳”穴可明显促进LIDP家兔坐骨神经纤维髓鞘的再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加速神经功能恢复。因此,针灸也可以通过改善局部微循环,产生治疗LIDP的作用。

6 讨论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LIDP的作用机制多样化,主要体现在镇痛、改善神经根炎症、调节机体自身免疫、改善脊柱力学平衡、改善微循环5个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也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1)临床研究中中医辨证分型模糊而不规范,文献质量不高;(2)针灸治疗手段较局限,针灸配合其他疗法的临床研究较少;(3)缺乏统一规范的诊断标准、疗效判定标准;(4)实验研究中现代医学机理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制定临床统一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诊断标准以及疗效判定标准;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合理的科研设计,以提高文献科学性和可靠性;建立多种腰突症动物模型,更多地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入手,对针灸治疗LIDP的作用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电针脊柱针灸
不同电针参数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孩子身姿不挺拔 原是脊柱侧弯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康复锻炼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针灸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