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保护患者隐私的现状与有效措施

2020-12-25 22:17孙迪迪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6期
关键词:保护意识病历隐私权

孙迪迪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0 引言

产科护士每天与孕产妇及其家属密切接触与沟通,当前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合法权益可以通过法律得到保护,研究有关保护患者隐私的问题,可以使护患纠纷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从而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1 隐私权及对患者隐私权的认识

1.1 隐私权

是指自然人所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不被他人非法侵袭、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项人格权。

1.2 患者的隐私及隐私权

患者的隐私,是指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仅向医务人员公开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或者私有领域。具体包括:(1)患者的一般个人信息,如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年龄、经济状况等;(2)患者的既往病史、婚姻状况、生育史等;(3)患者身体的隐秘部位、生理缺陷等;(4)患者所患疾病及病情;(5)化验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有关病历资料。

患者隐私权是指在医疗服务法律关系中,患者所享有的身体权与私人生活、家庭、社会关系等信息依法受到法律保护,不被第三人非法侵扰、知悉、调查、泄露、公开和使用的一种民事权利。

2 护士在保护患者隐私方面涉及的责任

2.1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规定:“护士在执业得悉就医者的隐私, 不得泄露,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护理工作中,对于可能涉及到的关于患者的一些个人信息和资料,护士可以通过体检、问诊、实验室结果、医疗信息等获取到,其中的一些隐私问题通常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护士承担着维护患者身心健康的责任,因此,对这些隐私应做到有条件、有判断、有分析地保密。《护士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护士应当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2.2 护理伦理原则

尊重他人的隐私是公民的义务, 保护隐私是对人性自由和尊严的尊重, 是一项基本的社会伦理要求, 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时刻注意应用伦理学基本原则如行善、尊重、医疗公平、知情同意、保密等。需要着重强调的是要保护患者隐私。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对伦理理论的应用,使护理人员具备保护患者隐私的意识[1]。

3 保护患者隐私的现状分析与调查

在妇产科,患者的许多隐私都要暴露于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具体包括:①特殊疾病的发展史和爆发史以及家族史疾病等;②生理缺陷, 诸如先天性无阴道、处女膜闭锁等难以启齿的问题;③发生身体隐私部位的暴露;④比较特殊的人生和生活经历。在对病史进行询问、临床诊疗、护理操作、医护沟通等各个方面都可能会使患者隐私泄露[2]。

调查发现病人对于自身的隐私,大都缺乏保护意识,还有些病人认为自己在医院并没有隐私权。一些病人在保护自身隐私方面不知道采取怎样的方法,很多被泄露隐私的病人只一味采取忍的方式,这不但使自身的隐私得不到保护,还使保护病人隐私这一规定偏离正确的方向[3]。护理管理者发现在对患者进行隐私保护方面,护士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患者的隐私,护士有一定的保护意识,并且在一些情况下能够做出很好的保护患者隐私的行为,但是还是有一定的隐患,可能会将患者隐私泄露出去,护士仍需不断提升保护患者隐私的意识,并改进一些行为,做到更好地保护患者隐私,护理管理者需要对患者的隐私保护问题加强关注[4]。应该在护理工作中形成规范的隐私保护制度,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并为护士提供充足的物资,创造有利于保护患者隐私的条件[5]。

4 医护在保护患者隐私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

4.1 分娩时截石位的暴露问题

妇科截石位手术是一种能够最大程度暴露患者隐私的手术,近年来,其一直是患者隐私保护研究的一大热点[6]。如分娩时截石位体位摆放前未做解释与安抚,服务不够贴心和主动,以程序化的流程进行操作;未做好有效遮挡提供私密的空间;其他医护人员的随意走动;暴露时间过长;未征得患者同意有男医生在场等给孕产妇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和伤害。

4.2 护士意识欠缺问题

护士不了解患者对服务的需求,忽略患者内心感受,主动为患者服务的意识欠缺[7]。

4.2.1 语言不规范

交接班时的语言患者非常关注, 不规范的语言会引起孕产妇的负面心理。如边口头交接边查看身体,未考虑是否愿意让同一病室的患者及家属了解自己的病情;在不适当的场合有意或无意把患者的隐私说给他人;问及有关患者隐私方面不便于回答的问题;在其他患者面前谈论其不愿意公开的病情等。

4.2.2 行为不规范

护士的行为也会对孕产妇的心理造成影响。如听胎心时暴露下腹部;检查产妇乳房情况时未事先与其有效沟通;检查会阴切口时,有时只意识到请男家属回避,但有其他女家属在同一病房内没有很好的遮挡患者;新生儿有生理缺陷时护理操作未单独进行,使其他患者得知;临床教学时未征得同意,让实习生在床旁观看护理操作,如备皮、导尿、会阴擦洗、指导母乳喂养等;收集病史资料时如果有其他无关人员在场也会造成隐私信息的泄露,这些都是未能做到足够重视患者隐私部位的暴露及隐私事情的公开,使其产生被忽视感。

4.3 对病历及资料管理不规范

未经患者同意泄露了患者隐私,将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和社会舆论压力,引发伦理、感情、家庭的危机,甚至导致医患纠纷。如医务人员因疏忽大意导致病历资料损坏、丢失、被盗;因科研需要未经患者同意,使用了患者真实姓名、病理资料、照片等;未经患者同意,患者配偶或家属随意翻阅其病历。以上问题对患者本人、家庭都会造成影响,医护人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4.4 患者自身的问题

因传统文化影响较深,我国有关于隐私权的研究起步较晚,人们缺乏对于自身隐私的保护意识[8]。患者在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方面明显不足,由于产科诊疗的特殊性,会出现对医护人员隐瞒个人隐私或者对丈夫及家庭成员隐瞒个人隐私的行为如孕妇是乙肝患者对丈夫隐瞒,丈夫作为其委托人复印病历时得知此事,导致婚姻及家庭不和谐。研究表明妇产科就诊过程中患者在隐私泄露后,一些通过合法途径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有些患者向院方或者相关的行政部门投诉。但是选择忍耐的态度和方式进行应对的患者还是占大多数。

5 产科保护患者隐私的有效措施

5.1 强化隐私保护意识

护士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站在法律的高度正确认识患者的隐私保护问题,在工作中严格规范操作,提升责任意识,医护观念和行为应严格遵循不泄露患者隐私。提高对保护患者隐私重要性的认识,对于患者隐私问题以及泄露隐私可能会出现的后果加以明确,工作中始终树立保护患者隐私的意识,并逐渐形成习惯,主动对患者隐私进行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保护好患者和自身的权益。

5.2 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沟通技巧

文化应作为护理工作的载体,而文化的基础是行为规范,不断规范行为从而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形成一个稳定的“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文化环境[9]。医护人员要加强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尊重患者,保护好患者隐私;在对病史资料进行收集,尤其是遇到有关孕产史、传染病史等较敏感的话题,选择一对一的方式,无关人员不应在场;要严格执行一医一患一诊室制度,检查室要严格执行关门检查制度;分娩时要耐心讲解截石位摆放的必要性、过程并实施保护措施,尊重本人意愿,可选择同性医务人员进行操作,尽量减少隐私部位的暴露。

5.3 规范教学及科研活动

在护理教学中,应引入关于隐私保护的制度及具体实施细则内容[10]。临床教学中,如果操作可能会使患者隐私暴露,需遵循患者意见待其同意后再进行示范讲解;科研时要征求患者同意后才可进行拍照,保障资料保密不得外泄。

5.4 切实管理好病例及资料

书写病例时避免他人在场,电子病历书写后随时退出界面,使用后病历及时归位,办公区无人时,病历及时上锁;无关人员禁止翻阅病历及治疗本而泄漏患者隐私;对病历查阅、复印制度要严格执行;对直接到检查科室领取的化验单要避免放置在公开场所造成信息泄露。

5.5 指导患者做好隐私的自我保护

患者入院后应向患者讲解有关自我隐私保护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11]。指导并鼓励患者及家属与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注重患者的心理变化。医护人员应对疾病做好宣教及普及,通过有效的干预改善患者存在的心理负担减少不必要的疑虑以有效的治疗疾病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产科工作过程中,我们要加强自身法律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尊重患者隐私并自觉转变为一种行动,从细节做起维护患者的基本权益,将人文护理体现在就医的整个过程,建立良好的就医环境和医患关系,以满足孕产妇特殊群体的需求[12]。

猜你喜欢
保护意识病历隐私权
医院信息化建设下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探究
“病例”和“病历”
妈妈,请把隐私权还给我
谷歌尊重雕像“隐私权”的启示
“人肉搜索”侵害隐私权的法律解析
“留住乡愁”前提下的锦和古镇保护与发展研究
论提高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临床表现为心悸的预激综合征B型心电图1例
保护意识下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请尊重孩子的“隐私权”理性对待孩子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