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炎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经验探析

2020-12-25 22:17陈昊李斌冷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6期
关键词:龙胆反酸气机

陈昊,李斌,冷炎

(1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2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0 引言

冷炎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继承人,国家第四批中医优秀临床研修人才,长期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工作及临床研究,尤其在中医辨治胃食管反流病方面具有丰富经验。认为“内伤湿热,升降失调”为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发病机理。治疗上应肝、脾、胃脏腑同调,提出“清肝化湿,健脾和胃法”,并善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本病,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冷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冷炎教授认为本病多由内伤湿热,升降失调所致,亦可兼有热毒、湿热、痰浊、瘀血、寒阻、脾胃虚弱等。由于现代人们嗜食肥甘厚腻、饮食不节、情志不调等导致脾胃运化失常[1,2],气机升降失序,故人体所摄入的饮食水谷不能及时由脾运化吸收,胃肠腑气不能通降,日久则导致脾湿内生,郁而化热,火邪炎上,导致酸水上溢发为吐酸。而气滞则津聚,湿聚则成痰,久病入络,则血脉不畅,变为瘀血。湿、痰、瘀反过来又阻滞气机,而湿火痰瘀可以相互胶结,积聚成毒,毒损脉络,脉络阻滞,则更会缠绵难愈[3,4]。故冷炎教授认为本病多属于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之证。故治疗本病的时候常以补虚药和清热药、理气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等药物相结合,既不单纯用大量补虚药助湿生热,壅滞气机,也不过用清热化湿药,伤津耗气[5],反应了冷炎教授“补虚泻实,平调寒热”的治疗思想。同时根据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多少,灵活加减相关药物,辨证论治。

2 治疗经验

冷炎教授以“清肝化湿,健脾和胃”为治疗大法,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本病,常能获得良好效果。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为清肝胆实火、湿热的经典方剂,与胃食管反流病肝火犯胃,湿热内蕴的病理机制颇为相合,本方由龙胆、车前子、木通、黄芩、栀子、当归、生地黄、泽泻、柴胡、甘草组成。方中龙胆大苦大寒,入肝胆经,既可清泻实热,又可清热燥湿,配伍黄芩、栀子更增除湿热之力;车前子、木通、泽泻清利湿热,给邪以出路;当归、生地黄、甘草则养阴血,和诸药,使邪去而正气不伤,柴胡疏理肝气,肝气舒,气机顺则湿热不生[6,7]。冷炎教授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身体会,应用本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时常加入黄连、吴茱萸、海螵蛸以增强制酸和胃之效;因湿为阴邪,最易阻遏阳气,以形成寒热错杂之证,故常加高良姜、生姜、藿香,以增强温化湿浊之效,另一方面又可防寒凉药损伤胃气,达到祛邪不伤正的目的;湿热阻滞气机又常导致脘腹胀满,故可加枳实、厚朴、香橼、青皮以增强行气导滞之功;若患者吞咽不利、咽喉及胸骨后不适等上焦症状明显,可合用三香汤,即加瓜蒌、豆豉、桔梗、枳壳、郁金、降香等药,以芳香宣化,通利胸膈;“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故常加少量大黄,通腑气,除湿热,行瘀止血,推陈致新,取“通因通用”、“健脾不在补,而在通六腑”之意,给湿热邪气以出路,不仅泻实亦可扶正,“邪去则正安”,故不必见大便溏稀便不予应用;湿热久蕴,运化失常者,可加黄芪、炒白术、茯苓等健脾益气,脾气得生则浊气自降、酸水自除;《素问·逆调论》云:“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而肝火湿热亦可扰人心神,出现夜寐不安之症者,可加首乌藤、远志、龙骨、牡蛎,而龙骨、牡蛎又可制酸和胃;湿热邪气常迫津外泄,患者多有自汗、盗汗之症,可加黄芪、牡蛎、麻黄根、浮小麦等敛汗固表,标本兼治。正所谓:谨守辨证之本,则圆机活法无穷。

3 验案举隅

病案1:罗某,女,38 岁,2019 年10 月15 日初诊。主诉反酸、烧心1 个月。患者1 个月前饮食不当后出现反酸、烧心,伴咽喉不适。现症:反酸,烧心,咽喉不适,胃脘灼热,甚则疼痛,偶有恶心。口干,口苦,纳可,喜温食,畏寒凉。心烦,寐差,多梦。大便黏腻,日1 次,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炎,Hp(-)。中医诊断:吐酸,肝胆湿热、胃热炽盛证。治以清热化湿,和胃降逆。方予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15g,车前子15g(包煎),木通10g,黄芩15g,栀子15g,当归15g,生地黄15g,泽泻15g,柴胡15g,甘草10g,黄连10g,吴茱萸5g,石膏60g(先煎),高良姜20g,海螵蛸30g,枳实10g,厚朴30g,淡豆豉10g。上方5 剂,1 剂分3 服,早晚各1 次。二诊:服药后诸证好转,反酸、烧心、咽喉不适明显减轻。口干口苦、心烦寐差亦有好转。上方继服15 剂后停药。嘱患者清淡饮食,适当运动。随访半年未复发。

讨论:本患者起病责于饮食不节,情志不调,致使肝胃火邪炽盛,湿热内蕴。脾胃运化失常,气机升降失序,则发为吐酸。患者口干,口苦,反酸,多梦寐差,大便黏,小便黄皆为湿热内蕴所致。冷师认为,湿热蕴聚,胃失和降为主要病机,故投龙胆泻肝汤清利中下焦湿热。患者胃脘灼热,甚则疼痛为胃火炽盛之表现,故重用石膏,清胃泄火,加左金丸疏肝泻火,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左金丸具有升高胃内pH 值、保护胃黏膜之效[8],海螵蛸制酸和胃,加枳实、厚朴肃降胃气,高良姜温胃止痛,又可防寒凉药损伤胃气,淡豆豉既可宣透除烦,又有芳香化湿之功[9,10]。全方共奏除湿热、清胃热、调升降、止胃酸之效,方证相符,故疗效满意。

病案2:高某,男,62 岁,2019 年10 月29 日初诊。主诉反酸、烧心半个月。患者半个月前出现反酸、烧心、吞咽不利,时呃逆胃胀,口干口渴,纳差,喜温食,寐可。大便干结,日1 次,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滑。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Hp(+)。中医诊断:吐酸,肝胆湿热、气滞血瘀证。治以清热化湿,理气化瘀。方予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15g,车前子15g(包煎),木通10g,黄芩15g,栀子15g,当归15g,生地黄15g,泽泻15g,柴胡15g,甘草10g,黄连15g,吴茱萸5g,石膏50g(先煎),高良姜20g,海螵蛸30g,大黄3g(后下),枳实10g,厚朴30g,丹参20g。上方5 剂,1 剂分3 服,早晚各1 次。二诊:服药后反酸、烧心症状明显缓解,大便顺畅,但仍呃逆、口干。故上方加旋覆花15g(包煎),代赭石20g(后下)继服10 剂后停药。嘱患者清淡饮食,调畅情志,病情变化随诊。

讨论:本患者发病责之于饮食不节,而致湿热内生,发为吐酸。病延日久,以致形成气滞血瘀。患者反酸、烧心、吞咽不利,口干口渴,纳差,大便干结,小便黄皆为湿热内蕴之证,故以龙胆泻肝汤清泻中焦湿热,加黄连、吴茱萸、海螵蛸以制酸和胃,并重用石膏降火宣透,以解其烧心灼热之症;呃逆、胃胀为湿热阻滞气机,而致胃气不降之象,气机不顺日久则血行亦不畅,故加枳实、厚朴、丹参以行气活血;患者大便干结,故加大黄通腑降气;患者喜温食故加高良姜温胃和中,亦可防清热药寒凉太过。二诊时诸症均有改善,唯余呃逆、口干,考虑胃失和降,加旋覆花、代赭石,降逆止呃。方证相合,故疗效确切。体现了冷师“湿热除则升降自复”的学术观点。

4 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作及精神压力的增大、生活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严重危害到人们的健康[11,12]。冷炎教授通过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从“内伤湿热,升降失调”着眼,肝、脾、胃脏腑同调,提出“清肝化湿,健脾和胃法”,借鉴古今医家论述,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论治此病,对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明显。目前胃食管反流病的证型尚未规范,仍待进一步研究及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猜你喜欢
龙胆反酸气机
龙胆泻肝汤辅助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
测定龙胆草提取液中龙胆苦苷含量方法的建立
清酸畅胃汤配合拔罐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高原龙胆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便携电子打气机
巨阙穴治饭后反酸
浅析LNG加气机工作原理及现场检定方法
滇龙胆优质种质筛选及离体培养条件优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