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病毒性肝炎合并胆道损害中超声影像的作用分析

2020-12-25 22:17罗建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6期
关键词:病毒性胆道胆管

罗建国

(重庆市开州区临江镇中心卫生院,重庆)

0 引言

病毒性肝炎指的是因为不同类型的肝炎病毒多引发的肝炎疾病,患者在发生病毒性肝炎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恶心、乏力、厌油等[1-4]。在实验室检查中,主要反映疾病的指标为血清转氨酶与血清胆红素,这二者的数值均会显著升高。胆脏与肝脏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绝大多数患者会存在胆道病变的情况,而且由于疾病的存在,患者的肝功能会受到直接的不利影响[5,6]。本研究就对病毒性肝炎合并胆道损害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分析对其应用超声检查的价值,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确诊的病毒性肝炎合并胆道损害患者,一共纳入60 例病人,全部患者均确诊并签署同意书。其中男性患者有40 例,女性患者有20 例,患者的年龄为22-65 岁,平均年龄为(45.3±20.2)岁,病程为8d 至20 年,平均病程为(8.3± 4.0)年。

1.2 方法

对全部患者均应用超声措施进行检查,应用阿洛卡α7超声诊断仪以及相关配套的腹部探头(频率为3.5-5.5MHz)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检查。在对患者进行实际检查的过程中,患者采取的正确体位为仰卧位或者侧卧位体位,按照顺序实施检查,明确患者的胆囊状况、肝内胆管情况、腔内的清晰度等情况,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准确记录。通过检测结果对患者的胆管、胆囊有无异常状况进行判断,主要包括的情况为:正常:受检者在空腹的状态下胆囊的长度为5.0-9.0cm,前后径长度为2.0-3.5cm,胆囊壁呈光滑转台,厚度<3.0mm,胆囊内部结构清晰且没有结石存在,胆汁具有较好的透声性[7-9];肝外胆管内径为0.6-0.8cm,肝内胆管的厚度<2.0mm,患者胆管壁较光滑,胆管内能够呈现清晰的图像。如果不满足这些就说明发生了异常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将患者相关的全部数据进行录入,并应用SPSS20.0 统计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部患者有60 例,经过检查,结果为:患有急性病毒性肝炎疾病的患者中约有一半的患者会发生胆系异常情况,发生率为50.00%;全部的重型肝炎患者均发生了胆系异常症状[10]。在患上慢性病毒性肝炎疾病的患者中,有一半的患者发生胆系异常情况,异常情况的发生率为50.00%;在患上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有58.33%的患者出现胆系异常情况。其中,在发生胆道异常情况的概率方面,重型肝炎患者要显著高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炎肝硬化患者、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经过比较,结果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临床上,病毒性肝炎同时存在胆道系统疾病是比较高发的,也是比较常见的情况,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此病的发病率超过了50%。对患者实施肝炎胆系超声检查以后,声像图表现为异常情况的机理目前还没有明确,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肝细胞受损之后,就会导致胆汁分泌发生异常,影响胆汁的正常成分构成,导致胆酸合成发生异常改变,胆囊黏膜就会表现为炎症性的增厚情况[11,12]。肝硬化门脉高压会造成患者的胆囊和胆囊壁中的平滑肌出现很明显的松弛情况。患有慢性肝炎的患者,其胆道上皮会发生对基底膜免疫的复合物。肝炎病毒会侵犯患者的胆囊壁,进而引发肝胆淋巴回流障碍等不良的状态。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发生胆道损害情况方面,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率为50.00%;全部的重型肝炎患者均发生了胆系异常症状[13-15]。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率为50.00%;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率为58.33%。其中,在胆道损害情况的发生率方面,重型肝炎患者显著高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炎肝硬化患者、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急性肝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囊腔缩小[16-18]、囊内出现实质样的改变,有些患者疾病症状严重,甚至不能清晰地辨别出胆囊。慢性肝炎患者会表现为胆管不清晰、胆囊壁增厚情况,且胆囊内部出现息肉、结石症状。 重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通常都会出现胆道系统异常情况,也就是说,病毒性肝炎合并胆道系统损害的发生通常是与肝炎疾病的类型有直接关系的。应用超声动态设备检测[19],结果显示:患者的实际病程的长短、肝功能受到损害的情况和胆道系统的损害发病率为正比例关系。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通常在半个月到40d 不等,在患者的早期症状方面表现为主诉多样化、没有明显的疾病症状。急性肝炎随着疾病时间的延长病情会慢慢好转或者是痊愈,胆系异常也会随着肝炎的好转或者痊愈而好转或者痊愈,但是慢性肝炎患者的胆囊要想恢复较好是需要较长的时间的。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病变通常与胆系异常是一起发生与发展的[20]。

总之,对于病毒性肝炎合并胆道损害患者,采用超声影像学检查能够准确了解疾病程度,在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之后,能够对患者胆道损害的程度进行准确判断,并对肝功能检查所得结果进行分析探究,超声检查措施在病毒性肝炎合并胆道损害疾病的治疗和病情变化的预测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因此这种检测方式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的[21,22]。

猜你喜欢
病毒性胆道胆管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胆道闭锁肠道菌群特征的病例对照研究
胆道癌如何早发现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下胆管引流治疗胆管梗阻疾病的临床分析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
治病毒性感冒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