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卡尔·艾博特的《大都市边疆》

2020-12-25 06:35甘萍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大都市二战

甘萍

在美国区域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西部崛起成定局的形势下,西部城市史研究日益成为美国学术界瞩目的焦点。卡尔·艾博特教授的《大都市边疆》就是研究当代美国西部城市的著作。东部城市无论在发展速度、规模,还是辐射范围等方面都远远超过其他地区,自然也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在研究人数和研究成果上,东部城市一直遥遥领先。直到二战后,随着美国区域经济结构的变革,人们的目光转移到相继崛起西部和南部,尤其是60年代起源于西部的新科技革命使得西部实力大增,对东部城市的统治地位构成挑战。

《大都市边疆》分三大部共八章,第一部分集中探讨二战期间西部城市崛起的原因及联邦政府的政策;第二部分分别用三章论述西部某些城市如何从地区性城市发展为全国性城市,进而成为世界性城市,并详细描述了城市功能的多样化现象;第三部分侧重城市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与全国经济的关系,城市的分布模式。并提出许多新颖的观点。

第一,二战以来的西部城市是美国,乃至世界城市化的先行者(Pioneer)。艾博特认为,二战以来,由于生产、交通和通信方面的技术变革,生产与消费走向分散化,结果不仅导致美国区域经济结构发生改组与调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出现国家与地区间的此消彼长现象,可见,成长和衰退都是相对的,一个地区兴起必然导致或伴随另一个地区的衰退,走向新的平衡。在美国和欧洲内部,新兴地区超过传统工业地区;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奋起直追,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像书中所提及到的城市:汉城、雅加达、新加坡、开罗、圣保罗、墨西哥城、北京等已对纽约、芝加哥、伦敦、巴黎、阿姆斯特丹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艾伯特认为这种经济发展呈周期性,每一周期约50年。美国西部城市恰与二战后的新周期同步发展,就西部城市本身而言,从二战至90年代也构成一个明显而完整的时期。这是一个难得的典型。

第二,关于西部城市崛起的成因,艾博特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考察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国内因素主要有:二战期间联邦政府的巨额军事开支奠定西部以国防产业为主导的基础雄厚的产业结构;60年代首发于西部的高科技变革;美国人口老龄化、大量退休人口迁往环境宜人的西部;服务业的需求与繁荣。其中有较大篇幅论及了“大都市——军事复合体”,高科技革命發源地-硅谷及其连锁反应下形成的硅原。在其他一些西部崛起的著作中也提及到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它不像美国传统的东部商业城市,西部多是矿业营地等资源型,或是铁路带动型城镇,跳过传统的传统农业开发,由城市作为纽带,带动西部地区的发展。

对外贸易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断增长,其中与亚太国家和地区经济往来日趋频繁,至80年代超过与欧洲的往来,这自然刺激了西部城市走向繁荣;外来移民自60年代中期起数量日增,至80年代达到870万,为美国历史上第二次移民高潮。这次移民,以亚太地区为主,无形中强化了西部城市的实力。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卷入,尤其是越南战争的不断升级,西部城市重新履行二战期间的角色。

第三,西部城市正在形成一个多族裔文化的环境。二战前,美国文化以盎格鲁-萨克逊为基调。随着西部城市的兴起、移民的增多,美国人口构成广泛多样,欧洲裔美国人、非洲裔美国人、墨西哥裔美国人、亚裔美国人、土著美国人,混杂于美国西部城市。洛杉矶、圣安东尼奥、圣迭戈、西雅图等,都带有这一明显特征。多族裔文化从此存在并有了实质意义。

第四,西部城市预示着未来城市化的方向,但这是在积极意义上还是相反意义上而言,美国学术界颇有争议。争论的焦点是在西部城市呈横向分布、多中心格局上。历史学家、生态学家、社会学家、地理学家均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大相径庭的看法。艾博特在总结各派观点后指出,新兴城市是后工业时代的城市,有别于传统的城市,要有新的评价标准。在传统竖向发展的城市中,土地使用强度从市中心向外而渐次减弱,西部城市则各地区土地使用效率较为均衡。另外,随通信、交通设施的日益发达,市中心的位置只是一个选择而非必须,城市便有可能采取更松散、更开放的形式。这种形式有诸多长处,其主要一点便是这些城市开放的环境在空间甚至在社会上都是平等的,因为它们之间是以高速公路为媒介的“线状联系”,其市民利用高速公路卡可进入其他所有社区。而传统城市属“集中型”或“等级型”,某些社区具有特权化的地理位置。

艾博特用大量数据将西部与东部城市进行了比较,发现在人口密度、分散化程度方面两地区几无差异,从而纠正了人们习惯上认为西部城市横向蔓延过度的偏颇看法。在论述这一问题时,艾博特还注意从三维空间观察城市景观,方法富于启迪。

第五,以大城市最集中的加利福尼亚和得克萨斯为基础形成两大经济区,涵盖西部大部分地区。加州经济区覆盖范围集中在太平洋沿岸以及爱达荷、内华达、亚利桑那三个州的西半部。这几个州相互经济、文化活动来往极为频繁,并呈南北向流动;得克萨斯经济区包括新墨西哥州西半的畜牧业地区和俄克拉荷马州绝大部分油田地区,以及密苏里、阿肯色、路易斯安娜等三州的西部,轴心地带在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至休斯敦一线。以两大经济核心区为基础,形成两个典型的核心地区(Core Area),在全国经济生活中,与东部并驾齐驱。相应地,这两个经济区内的“超级大城市区”洛杉矶和休斯敦也在全国城市体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在世界大城市中亦日益引人瞩目,用艾博特的话来说,洛杉矶已成为“太平洋圈中的纽约”。

参考文献

[1]王旭.卡尔·艾博特教授及其新著《大都市边疆》[J].世界历史,1996(05).

[2]王旭.美国城市发展模式:从城市化到大都市区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杨长云.大都市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意义[J].

猜你喜欢
大都市二战
Battle for Bohemia
大都市
英军在二战中使用的轻武器(II)
大都市对经济发展意味着什么
大都市对经济发展意味着什么
City of Dreams
二战德军变身解放者?
二战老飞机落户桂林
“二战”历史漫画
难以磨灭的二战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