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

2020-12-25 06:35蒋国庆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逻辑人才职业

蒋国庆

摘  要: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明确论述了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指出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是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2019年1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简称职教改革20条)正式下发,通知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论述和职教改革20条,本文以高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发现高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人才定位是培养和谐社会建设的专业人才,培养服务我国社区治理和社会福利事业的人才,紧扣职业性属性培养人才。

一、高职社会工作人才定位

1.国家层面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专业人才

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自此后,在国家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和建设下,我国社会工作进入迅速发展。社会工作人才在我国精准扶贫、灾后救援、禁毒、医务、学校、企业、家庭、养老、困境儿童保护、残障人士社区照顾等领域已经发挥出专业力量。为规范社会工作服务质量标准,民政部先后出台了《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指南》《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等专业服务指南。社会工作人才作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人才,已经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专业力量之一。

2.社会工作教育层面是职业化技术人才

从社会工作人才教育来看,经过14年的发展,我国目前有106所高职高专学校、340所学院及大学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150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开设了社会工作硕士学位课程(MSW)。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已呈现初、中、高级人才培养格局。2019年国务院下发“职教改革20条”后,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高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需要从高职教育的属性重新定位人才属性。2014年国际社工联全体会议通过了社会工作的新定义,其明确指出“社会工作是实践为基础的职业”,从社会工作的新定义和高职教育的属性而言,高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在社会工作教育层面是职业化技术人才培养。

职业化技术人才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高职社会工作教育要从职业所对应的行业链、工作链作为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的逻辑,课程培养目标要紧扣职业性要求的解决问题能力。其二是高职社会工作教育人才评价要落脚在掌握技术和使用技术,要处理好初、中、高级技术人才区隔与衔接。

二、高职社会工作人才使用

1.高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向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扶贫济困、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扶、人口计生、应急处置、群众文化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高职社会工作教育培养的人才最终流向这些领域,成为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社会治理战略、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目前,有些高职社会工作专业在专业方向开设时呈现出简单的将就业方向变成专业方向课,用专业方向课反映其人才培养方向,这是不利于高职社会工作人才使用的。

2.高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向的内在逻辑

高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向要紧扣社会福利与社会治理的内在逻辑性,要按知识沉淀、专业方法应用、经验做法学习的逻辑进行设置,这样才能培养出服务于我国社会福利与社会治理需要的职业化专业技术人才。这就要求高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案要做到专业性培养与职业性引导的整合,每个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要从培养社会工作全领域专业人才转向某领域专业性职业化人才的培养,每个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要从学校所在省份的社会建设发展需要、自身学校的特色、自身教师团队实践经验出发,集中优势力量,为地方社会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社会服务人才。

三、高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

1.高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理念——职业整体观

社会工作科学属性具有反思科学的特点,学者张威认为“‘反思性专业性基于专业知识和行动能力两者之上,而且是两者共同的基准点,她更加强调在‘职业整体论的框架下理解社会工作职业自身的专业行动和专业,她所倡导的职业整体论具有极强的系统性、结构性、辩证性、过程性和互动性特征”(张威,2018)。笔者认为“职业整体论”学术观点对高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具有启发价值,高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理念应具有“职业整体观”的理念,即高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案设计逻辑上要实现两个打通:一是要打通“知识-行动”关系,人才培养不单是要给学习者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的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框定服务情景、界定干预目标、批判反思的采取行动并对行动过程总结表达的能力。二是要打通“个体-结构”关系,即社会工作者既要全面認识执行应用国家政府的社会政策,有要社会工作者具有从个体角度倡导国家政府社会政策的变化。总言之,高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时既要做到专业性的培养,同时要完成培养对象反思性思维、批判反思意识及反身性思考与选择的形塑。达成这两个层面培养的社会工作职业者,才具备了达成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理念的人才,对化解社会矛盾、预防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发挥出专业能效。

2.高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模块化

职业教育要紧扣行业链、工作链,学科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不能适应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需要。工科类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从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或产品开发等维度设计课程。社会工作作为服务弱势社群的专业,不能工具化程式化的将工作模块化,但从工作岗位职能、职业拓展需要、职业素养要求出发的课程体系逻辑,对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探索培养“职业整体观”要求的社会工作人才具有实践意义。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可以从专业方向定位为起点进行设计,即“情景(专业方向)—情景界定(专业知识)—干预行动(专业方法、专业素养、专业技术)—行动评价(专业评估)”。

3.高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教材使用——活页手册式

教育普及后为实现知识的结构化传播,教材成为普通教育课程教授内容与进度的重要依托。教材编写者大多依章节、古今中外的体例编写,这样的教材的优点是学习者可以通过一本概论可以全面了解一个学科,但过于宏大而对缺乏细致的描述。高职教育中很多专业教学也会采用教材,基于教材开展职业教育,很大达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但职业教育教学应采取怎样的教学资料呢?。国务院“职教改革20条”颁布后,活页手册式教材的提出,为职业教育教材选用指明了方向。高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要尽快从本科社会工作教育教材的影响中走出来,与行业深度合作,开发高职社会工作教育活页手册式教材。

4.高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教师聘用--双师型

职教20条提出“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到2022年,‘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在国际上社会工作教育者均要求最少具有5年以上的社會工作专业服务经验,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则是“社会工作教育先行”的阶段,许多高职院校的社会工作教师大多从高校到高校,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工作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职业教育教育者“双师型”化的实施,为社会工作职业教育注入生机。具有丰富社会工作实务经验的从业者进入高职社会工作教育,对促进社会工作课程教育、实习教育、实验教育的处境化水平。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要从抓住“双师型”教师聘用政策,聘用具有行业影响力、专业服务能力的老师,实现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社会工作实验教育培养社会工作职业化人才的目标。

综述之,高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起点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以此为基础,高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还需要理清社会工作高职教育培养职业性技术人才的内在逻辑,在人才培养理念上要具有职业整体观、课程设置积极探索围绕专业方向的模块化课程、教材使用上要与行业深度合作开发活页手册式教材、教师队伍实现“双师型”。

参考文献

[1]张威.“反思性专业性”:社会工作作为“反思性职业和职业化反思科学”的灵魂[J].中国社会工作,2018(01).

[2]孙寅生.习近平关于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论析[J].人才资源开发,2020(19).

[3]“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

猜你喜欢
逻辑人才职业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逻辑
我们还能有逻辑地聊天吗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女生买买买时的神逻辑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毛遂自荐
关于马术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