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个人的好天气》中的虚无感

2020-12-25 06:36华瑶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3期
关键词:孤独空虚青年

摘  要:《一个人的好天气》是2007年第136届芥川奖的获奖作品,作者青山七惠在这本小说描绘了主人公知寿在东京的生活、工作、恋爱等,展现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迷茫和空虚,对外部环境的漠不关心甚至是稍显敌对。整个过程,她经历了很多不如意,迷茫后努力成长,最终走向独立。作者通过描绘这个下层阶级少女身上发生的一些生活变故,以及她面对不同事情时的心情、态度、感受,把一个初入社会的青年应该以何种态度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面对社会、怎样度过人生融入了字里行间。

本课题主要从亲情、爱情以及个人内心几个方面来探寻虚无感的表现并从社会、文化等入手找寻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以体会日本当代一部分年轻人的心理,借此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当代日本一部分日本人的精神特点。

关键词:虚无感;孤独;空虚;青年

作者简介:华瑶(1996-),女,汉族,江苏省镇江市人,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3-0-02

1.引言

青山七恵在《一个人的天气》中塑造了知寿这个人物,描写了现代年轻人的孤独和虚无感。现在随着日本各方面的变化,很多人在面对诸如“我到底想要什么?我能做什么?”之类的问题时茫然无措,由此而产生孤独感、虚无感等。所谓虚无,内心迷茫而空虚。在这部小说中,虚无感并不仅是用来展现人物内心,同时也象征着打开自我与内心、人类与社会关系突破口。

本文通过对小说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以及语言的分析,以当代日本人,尤其是青壮年的心理矛盾和人生选择为对象,以日本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为背景进行探究。

2.小说概要

《一个人的好天气》,作者青山七恵,荣获2007年第136届芥川奖。这本书以自由职业者知寿(20岁)去母亲亲戚吟子(71岁)家里生活后发生的故事为主线,季节的推移为时间线和成长线徐徐展开的故事。

故事最开始时,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知寿因母亲去中国工作,开始了与一位叫吟子的奶奶的共同生活。吟子奶奶的房子又旧又小,可以看到月台,知寿白天晚上都要打工,与交往了两年半的男朋友分手后,在就职的车站邂逅了心动的男孩。在那个家里的一年,知寿与藤田相遇相恋、吟子也交到了男朋友,并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事情。故事结尾,知寿鼓起勇气,面对现实,挑战自我,正式在一家公司工作,并从吟子家搬到了员工宿舍,重新追求爱情,凭自己的能力生活。

3.主人公纷杂的虚无感

小说中描述了主人公与家人、恋人、自己之间微妙的情感,不同的情感,虚无感的表现也有所不同,但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体现。

3.1家庭方面

知寿是一个孤独的人,首先体现在她和母亲之间的疏远,五岁时父母离婚后,一直与母亲生活在一起,但一直有离开母亲的愿望。但真正面对独自一人生活时,内心涌现出强烈的不安。小说中有一处细节,知寿没有父亲,觉得自己非常可怜,于是想成为不良少女,但苦于不知道方法,放弃了。这个细节反映出了知寿内心的孤独和渴望得到关注,并企图用一种另类的方式得到关心。小说后半部分,得知母亲要与中国的王先生结婚时,知寿虽然一瞬间觉得自己和母亲之间的线断了,但她什么都没说。

从这些来看,知寿内心孤独,渴望亲情,但是并不会直面这些情感也不会为自己想要的努力争取。

3.2爱情方面

知寿有过两个男朋友,但恋情都没有一个好的结果。初恋,交往过程中几乎没有约会、礼物、浪漫的回忆,更没有激烈的交流甚至是争吵。于彼此而言,对方的存在就像空气,却不是不可或缺的意思。初恋后期,知寿虽有分手的预感,但依旧选择顺其自然。发现男友劈腿后,只是淡淡地骂了一句,就结束了一切。知寿觉得,比起男友,想到存折上的数字更让她快乐。

在车站工作时,开始了第二份恋情。刚交往时一切进展顺利,但渐渐出现了分歧。面对同一件事时,常常两个人就算意见一致,知寿也没有意愿付诸行动,只停留在想法。与此相反,男友却渴望尝试。这个男孩说“小知从来只是想想而已”,直接点出主人公对于改变缺少勇气,对生活缺少热情。所以,这段恋情无疾而终不可避免。分手时,知寿终于感觉到自己不像年轻人,更像老人。这里直接由主人公吐露出自己的虚无感。

爱情总是不如意,在知寿看来,是因为她不能对爱情充满热情,并且将所有的问题归结为惰性。毫无疑问,惰性是人生虚无最明显也是最常见的表现。一个有目标,有热情,有冲劲的人不会总是选择顺其自然。

3.3自我方面

知寿与自己关系很好,找不到行动的理由,就坦然地安于现状,混沌无知地生活着。没有目标从不努力,从未有过成就感,内心更加空虚,她也安于这种恶性循环。知寿和妈妈讨论人生计划时,她提出了一个问题: “何谓努力?难道就是上学或上班?”(青山七恵,2015),关于“生活”她有着巨大的迷茫,这里再一次展現出以知寿为代表的青年内心的彷徨。

知寿有偷东西的坏习惯,并不是在外偷窃,而是偷偷把周围的人可有可无的某个东西藏起来,她“偷”过同学的橡皮擦、画笔,吟子的盒子等,男友的香烟,这些东西都随时可以被替代。知寿认为自己没有存在感,又讨厌被人遗忘,讨厌与人渐行渐远,于是用这些东西证明彼此的关系,通过这些留住回忆。空虚是无形的,若是有形化便是个洞,知寿企图用这些东西填满这个洞。

4.虚无感原因的探究

4.1現代家庭制度

过去,日本的家庭具有以家庭为单位活动、全体祭祖、延续世代等特征,但是,在现代社会,这些特征愈发不明显。

当前,现代日本人的家庭观念越来越淡薄,相应就会凸显自我的位置,削弱家庭的重要性。家庭归根结底是情感需求,所以在充满关爱、相互理解的家庭中,人的身心都会获得真正的放松和快乐。(李国庆,2001)

正如知寿,父亲不在身邊,母亲忙于工作。内心无法吐露,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感受堆积心中,迷茫也没有人指导。长此以往,孤独堆积、虚无加深,问题不断严重。

4.2社会文化

日本的国民性,一言以蔽之就是“暧昧”。所谓 “暧昧”,从负面的角度来看,是一种自我封闭,从正面的角度来看,是尊重,对他人的极度宽容,无差别平等。“暧昧”这个国民性渗透在日本的职场、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土居健郎,2017)

首先,现当代日本人之间极为疏远。当前是一个充满未知、变化甚至是危机的时代,所以人必定会因身处这样的时代而深感忧虑,自我保护屏障便会自然设立。其次,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经济迅猛发展,若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便会被淘汰,于是留给人类思考和感受的时间空间正在压缩。(土居健郎,2017)最后,大多数人都有理想,但若理想被认定为“不合时宜”,与时代潮流对立,面对未知和“时代正确”时开始自我怀疑。自我怀疑的堆积产生不安和迷茫,随之而来的缺少奋斗热情,最后导致虚无感。

以上是从以知寿为代表青年个人的立场来分析的,社会人际关系也无法忽略。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人口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巨大的人口流动而导致人口过密和人口过疏,于是新建住宅区和公共住宅区增加,人所处的周围环境剧烈变化。长期的过密和剧变导致渴望密切人际关系的人减少,相反渴望轻松而简单的人际关系的人越来越多。(NHK放送文化研究所,2015)但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社会性分为两种:物质和精神。在当今时代,以金钱和劳动为代表的物质关系被无限的夸大,以情感为代表的精神需求被忽视。正如知寿,她是一个自由职业者,白天晚上都在打工赚钱,只想着拥有一百万日元,将大多的个人精力耗费在物质关系而产生虚无感,便用物质填补虚无,由此产生循环。

5.减少虚无感的措施

粗略估算,人在家里的时间是生命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这个比例强调了家庭位置的无可取代。首先,重新思考家庭的作用。毫无疑问,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家庭功能正在发生变化,很多功能正在被某些机构所取代,但作为身心放松的场所这一功能不会彻底消失(李国庆,2001)。在竞争激烈的当代,任何人都很难消化所有的事情,家人便是一个很好的倾诉和讨论对象。在增进家庭成员感情的同时,纾解压力,填补空虚,一举多得。

这种变化在知寿身上很明显,和母亲一起生活时,由于各种原因,母女二人的交流不过尔尔,更多的是把想法和感觉隐藏在心里。相比之下,在吟子家时,两人的接触、交流会多很多,随着时间的推移,知寿学会了通过与吟子的交流来表达自己情绪。小说中,知寿的表达方式虽略显生疏,但内心因吟子的某些话语而变得坚定。

其次当代社会,多样文化碰撞、融合,因此,世界日新月异,新事物层出不穷,(土居健郎,2017)随之而来的是不安和烦恼,此时清楚于自己而言最想要的东西至为关键。确定目标,做出选择,鼓起勇气,全力以赴。正如知寿开始的时候多次提出“努力是什么”,最后并没有完全得出答案,而是有了模模糊糊的感觉,但跟着这种感觉搬出了吟子的家,过上了正式工作的生活。另外,付诸行动前,要直面自己,寻找弱点。如知寿一开始逞强,最后渐渐坦然接受自己害怕孤独,才尝试着一个人住并努力工作。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主人公的行为、心理、变化等,从家庭、爱情、自我三个方面试图探求青年虚无感行为、心理等。接着,对家庭和社会两方面进行分析,找到产生虚无感的原因。最后,根据分析得出的原因、探求解决方法。生活中孤独永恒,所以如何与孤独相处显得尤为重要。但虚无绝对不是常态,是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周遭环境的变化来尽力减少的。同为亚洲国家,中国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也常常提及“拖延症”“懒惰”等词汇,这符合本文分析的虚无,虽程度不同,但他的存在不可否认。

如今专家更加关注青年的虚无心理,未来定会有更多有益于解决问题的结论。今后,我将从更多不同的角度对虚无感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以日本文化、民族心理为背景,参考社会学和社会心理研究,并探寻更多减少虚无感的方法。

参考文献:

[1]NHK放送文化研究所.現代日本の意識構造[第八版][M].東京:NHK出版,2015.

[2]土居健郎.?甘え?の構造[M].東京:弘文堂,2017.

[3]李国庆.日本社会:结构特性与变迁轨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李星.浅析《一个人的好天气》中的“孤独”与“虚无”[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88-90.

[5]陈君.青春的孤独自白——浅析《一个人的好天气》[J].北方文学四月刊,2012,(4月刊):36.

猜你喜欢
孤独空虚青年
突然空虚
购买“空虚”
15 Seconds to Stardom
圈套里的个性化讲述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从《山河故人》看贾樟柯的变化与坚守
高三的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