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见先睹与来华日僧考

2020-12-25 06:35许芸蕾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5期

摘  要:元代中期,禅师无见先睹住持天台山华顶峰善兴寺,居华顶四十年间(1294-1334),曾有十余位日僧前来参拜,其中既有临济宗破庵派同一法脉日僧,亦有临济、曹洞其他派系僧人。他们在元求学归国后,大都历任日本名刹古寺住持,致力于传播禅学,对日本禅宗发展影响深远。作为元代日僧来华参访的重要对象,无见先睹为元代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无见先睹;日本禅僧;元代中期;华顶讲寺;中日交流

天台山为天台宗发祥地,佛教历史源远流长,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元代中日友好往来虽因两次元日战争而中断,但中日民间文化交流依然十分活跃。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一山一宁奉诏谕赴日,揭开了中日文化交流新篇章。此后,数百位日僧先后赴元参谒,众多日僧到访天台山,参拜国清寺、万年寺、方广寺、善兴寺等寺。

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华顶峰的善兴寺,历史悠久,声名远播。大雄宝殿前的华顶历代高僧碑,记录了历代来访或居于华顶的高僧。无见先睹居华顶期间(1294-1334),碑上仅刻有四位来华日僧的名字,即孤峰觉明、古先印元、寂室元光、古源邵元。事实上,参访华顶的赴元日僧远不止四位,仅有史可据的到访者就有十多位,還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日僧,但是,这段历史鲜有人知且缺乏系统整理。鉴于此,本文拟运用中日两国双方史料,对无见先睹与日本来华日僧的交往做进一步调查研究和归纳梳理。

一、无见先睹及华顶善兴寺介绍

无见先睹(1265-1334),今浙江仙居人,俗姓叶,字无见。天资聪颖,好读书,过目不忘。二十(1285)出家,由杭州净慈寺僧人古田垕剃度,师承净慈寺方山文宝禅师。居天台山华顶峰高庵善悟(1074-1133,中国临济宗杨岐派高僧)修禅故址,时称‘高庵再来,钻研佛法,四十年(1294-1334)不下华顶。元统二年(1334)五月二日示寂,世寿七十,迁化火浴,凝舍利,成五彩,敕谥“真觉”。留有《无见先睹禅师语录》二卷行世。无见先睹一生致力于参悟佛法,对其生平,明代佛教史学家释明河(1588-1640)所著的《补续高僧传》,明末临济宗僧超永(生卒年不详)所著的《五灯全书》,明代无尽传灯(1554-1628)所著《天台山方外志》等古籍都有较为详尽的记载。

先睹参学期间,来往于净慈寺方山文宝禅师和天台天封寺藏室珍禅师间。因感于“虽有所契”,却“未臻其极”,遂登华顶,潜心修禅。《无见先睹和尚塔铭》有如下记载:

(先睹)遂筑室华顶。精苦自励。一日作务次。涣然发省。平生凝滞。当下冰释。乃走西庵呈所解。山以偈印之。辞还峰顶。山不能留也。

无见先睹于华顶悟得禅意后,再参净慈寺方山文宝禅师,呈其解答,方山以佛偈应之,曰“此心极广大,虚空比不得。此道只如是,受持休外觅。”欲挽留先睹,不得。后先睹重回华顶,自此定居善兴寺。因其禅学博大精深,声被海内外,元代日本临济、曹洞两宗僧人,前来华顶参诣问法者,络绎不绝。

华顶讲寺,为后晋天福元年(936)僧德韶法师所建,初名“华顶圆觉道场”,宋治平三年(1066)改名为善兴寺,民国以后改为华顶讲寺。据《天台山方外志》第四卷记载,智者大师曾经“宴坐于此”,故此地为天台山十二道场之一。现今,华顶讲寺内仍存有智者大师殿,殿内供奉智者大师像。明洪武四年(1371年),寺遇火,只残存大殿山门。六年后,僧宗济(生卒年不详)重修善兴寺。明隆庆年间(1567-1572)僧真空、真性曾居于此,“禅诵六时,甘苦与方来者共,四方仰之”。无见先睹居华顶期间,善兴寺成为日僧入元巡礼朝拜的重要佛寺之一。

二、参访无见先睹的日本僧人

无见先睹任华顶住持期间,曾有众多日僧前来参谒,他们不辞艰辛,翻山越岭,勇攀高峰,只为在此地参禅问法。参访日僧中不乏有与先睹同临济宗破庵法脉的日僧,亦有众多临济、曹洞宗各派僧人。这些参访日僧在元求学归国后,积极传播禅学,对日本禅宗发展影响深远,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纵观这些来华僧人归国后的经历,大都成就斐然,他们历主名寺方刹,致力于传播禅学,可见他们早年在元的参访历程和所得感悟在一程度上为其归国传播禅学奠定了基础。

孤峰觉明(1271-1362),临济宗法灯派。谥号三光国师、国济国师。法号觉明,道号孤峰,陆奥会津人(今福岛县人),姓平氏。年十七,剃度出家,于延历寺登台受戒,嗣法兴国寺法灯国师无本觉心(1207-1298)。日本应长元年(1311),随商船渡海,抵达温州,先后拜访兀庵普宁、中峰明本、无见先睹、断崖了义、云外云岫、古林清茂等人,并受赏识。孤峰觉明在天台参无见先睹,先睹邀觉明担任善兴寺“第一座”,“称其所证”。后觉明至天台石桥参拜罗汉。天台石桥位于天台县石梁镇中方广寺前,有瀑布穿桥下而过,因其作为五百罗汉道场而负有盛名。历史上曾有诸多僧人在此地顿悟;北宋日僧成寻,南宋日僧荣西、无象静照等人均在此地供茶悟道。孤峰觉明“设五百盏烧香献茶,以祈灵应,及供四百余盏,忽于盏里感得瑞花,遂到彼岸。”可见,觉明在供茶过程中顿悟良多,感叹天台山佛地灵性十足,“山中奇瑞不可胜数”。回国后,觉明参建长寺南浦绍明、永光寺莹山绍瑾,创立云树寺,后又前往兴国寺、妙光寺。著有语录《徹心录》。

古先印元(1294-1376),临济宗幻住派。法号印元,道号古先。幼年辞别父母,进入圆觉寺桃溪德悟门下。文宝二年(1318),与石室善玖、明叟齐哲、复庵宗己、无涯仁浩、嵩山居中一同入元。在天台山华顶峰参拜无见先睹,数月间奋励求学,询问心法。《古先和尚行状》有如下记载:

直登天台华顶峰顶,参见无睹禅师。数月之间咨以心法。睹怜其奋励敏慧,指见天目山中峰国师。一见惬素志。

先睹见其“奋励敏慧”,更适合向中峰求教,指点古先至天目山幻住庵中峰本明门下参事。果真如先睹所料,两人初见便觉互相投契,中峰明本启示古先印元数则法语。印元十分刻苦好学,“誓参觐老幼之外,不出堂门”约五六年,与明本告别,往金陵保宁寺参拜古林清茂。元泰定三年(1326),与无隐元晦、明叟齐哲等同归日本。日本延文四年(1359)升任圆觉寺住持。

寂室元光(1290-1367),临济宗大觉派。法号元光,道号寂室,今日本冈山人。十五岁,于京都东福寺无为昭元禅师座下剃度出家。延祐七年(1320)入元,“睹无见义断崖等诸大老悉皆参历,抑扬褒贬”。日本嘉历元年(1326)同清拙正澄一同归日,后在冈山县创立永德寺。日本延文六年(1361),受佐佐木氏赖之邀创立永源寺,即创“临济宗永源寺派”。

别源圆旨(1294-1364),曹洞宗宏智派。法号圆旨,道号别源,越前人(今福井县人)。嗣法圆觉寺东明慧日。日本元应二年(1320),年二十七,乘商船赴元,历参诸老“凤台古林。天童云外。天目中峰。本觉灵石。华顶无见。东林古智。圆通竺田。妙果南楚。龙岩真首座。般若诚庵主。”在元十一年,日本元德二年(1330)归日,任圆觉寺后堂首座,后晋升建长寺前堂首座。日本康永元年(1342)任弘祥寺开山始祖,不久辞去,迁居寿胜寺,一年后回到弘祥寺,开创善应寺和吉祥寺。日本延文二年(1357)任山城真如寺主持,后受足利义诠之邀前往东山建仁寺。

不闻契闻(1301-1369),曹洞宗宏智派,法号契闻,道号不闻。武藏(今东京都、埼玉县)川越人。俗姓平氏。日本正和三年(1314),年十四,由东明慧日剃发,在延历寺登坛受戒。日本正中二年(1325)九月,不闻契闻与中岩圆月(1300-1375,临济宗大慧派)一同随商船入元,于台州宁海(今宁波市宁海县)着岸。后二人“涉天台济石梁”,参天台石梁方广寺,于华顶善兴寺遇无见先睹。日本正庆二年(1333)乘船离元,任圆觉寺主持。六年后,任建长寺首座。东明慧日圆寂后,任武藏瑞应寺主持。日本贞和五年(1349)前往骏河清见寺,居四年,之后往来于圆觉寺白云庵和瑞应寺。日本贞治四年(1365)秋,迁居圆觉寺,两年后归隐瑞应寺。

古源邵元(1304-1374),临济宗圣一派。法号邵元,道号古源。越前人(今福井县人)。嘉历元年(1326)乘商船自明州入元。先参雪峰崇圣禅寺樵隐悟逸,后往天台见无见先睹。史料载:

往天台见睹无见。以语未通。书述来意。观高声诵了。掷地呵曰。汝超海越漠。得得远来。有何闲功夫。写字与做言句。俱得其妙如此。师至方广寺。度石桥献茶于罗汉。时感茶瓯现华。

因语言不能互通,邵元以字写明来意。先睹看后高声朗诵,大力赞赏其诗文风采卓越。随后,邵元参天台石梁方广寺,巡访石桥,献茶于此,参拜罗汉,感触良多。离开天台后,参天目山参断崖了义,游历五台山、玉泉寺、少林寺、水月寺等。元至正七年(1347),归日本。在元长达二十年,曾撰《息庵禅师行道碑文》《新玉佛殿记》等,归国后,历主大圣寺、等持寺、东福寺等名刹。

友山士偲(1301-1371),临济宗圣一派。法号士偲,道号友山。山城(今京都人)山崎人,俗姓藤原氏。日本嘉历三年(1328),年二十八,与同门师兄正堂士显一同入元。此后,参樵隐悟逸、月江正印、南楚师说、古智庆哲、无见先睹、了庵清欲、梦堂云噩等禅师。在元十八年,友山士偲受月江正印和南楚师说的影响,文藻优美,有语录《友山录》三卷。日本贞和元年(1345)与此山妙在乘船离元,两月后抵达日本博多。回国后担任山梨净居寺住持。

除此之外,日僧祖继大智在元十年间(1314-1324)也曾参谒古林、云外、中峰、无见等诸老。先睹也曾为一位名叫拣的日僧作诗《示日本拣禅人》一首。据目前有记载的史料而言,元朝中期参访无见先睹的日僧已超过十位,且尚有许多未记录在案的日僧,由此可见,无见先睹确实是元代中期日僧来华参访的重要对象。

三、日僧参访无见先睹的主要原因

华顶善兴寺能够成为元代来华日僧参谒的重要寺院之一,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天台山素有“佛宗道源”之称,是著名的佛教巡礼圣地。天台山诸寺中,国清寺不仅是中国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对日本佛教发展影响深远。唐代,日僧最澄到访国清寺求学,师从天台宗第十祖道邃,学成归国后,创立了日本天台宗。宋代,日本临济宗创始人荣西,曹洞宗创始人道元,也都曾参访过天台山。而华顶为天台山九峰之一,居主峰,因“台山九峰崒嵂,犹如莲花”,此地为“花心之顶”,故名为华顶峰。

华顶峰高居云端,景色壮观,“嘉树修竹,灵药瑶草”,上仰碧空,下俯沧溟。虽“高寒幽僻”“人莫能久处”,但先睹称赞华顶“于世间独峥嵘而高出”,是静心修禅之圣地。最终于此地,“塞楞伽之指”“得达磨之传”,悟得大道。据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的入元僧一览表整理,无见先睹居华顶四十年间(1294-1334),元代到访中国的日本僧侣共有87名,其中至少有11名僧人曾经到访过天台华顶,参拜过无见先睹,此处还不包括众多无名可考的僧人。可见,华顶善兴寺是元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此外,无见先睹也因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吸引着众多入元日僧。无见先睹嗣法于方山文宝(?-1308),方山文宝嗣法于断桥妙伦(1201-1261),而断桥妙伦嗣法于无准师范。无准师范(1178-1249),嗣法于破庵祖先(1136-1211),被誉為“南宋佛教界泰斗”,对禅宗在日本的传播影响深远。因而,先睹是径山寺无准师范法孙,临济宗破庵派第十九世弟子,乃“临济之正传者”。《无见睹和尚语录》跋记载:

诸方争请而不应,道风并峻,敻古鲜俦。湖海玄学之士,向风趋慕,只恐其后。至我日域求法之侣,莫不航海梯山,愿一瞻礼。

自先睹“以方山宝公之道唱东南”,众多僧侣不辞辛苦,慕名前来参访。元代翰林学士黄溍(1277-1357)也曾高度评价先睹,曰“入元朝以来,能使临济之法,复大振于东南者,本公及禅师而已,可谓盛矣!”当年的盛况至今仍可于史料中窥见:

于是天下英俊之俦、高洁之侣、雄豪魁杰之伦,闻其风而神驰,觏其迹而心服,莫不袱肩屩足,忍饥渴,冒寒暑,形骈影属,以趋座下。

可见,无见先睹在当时颇负盛名,受到求访僧人的热烈推崇,众僧争相到此走访,来华日僧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四、结语

無见先睹居华顶四十年,在实现自身参悟的同时,悉心教导来访日僧,其广阔的胸襟和爱才惜才的品质跨越时空、超越国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元代高僧对异国僧人开放包容的态度。而众多日僧不远万里入元巡礼求法,将求法所得带回日本,体现了其愿力宏深、不辞艰险的精神。正是因为双方的共同努力,禅宗才得以走出国门,在日本生根发芽。

在中国全力推动“一带一路”区域战略合作,复兴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佛教作为增强国家间文化沟通的重要桥梁,对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跨时代意义,为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提供文化支撑。无见先睹与来华日僧交往的整理,为天台寺院与日本文化交流的研究提供了个案分析,这为构建世界“命运共同体”,促进中日两国的和平发展与合作交流提供了文化依据,为天台山华顶旅游文化的挖掘开发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无尽传灯撰.《天台山方外志》卷24《无见睹和尚塔铭》.

[2]杜洁祥主编.《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10册[M].台北:丹青图书公司,1985.

[3]山铎真在撰.《径石滴乳集》卷1《径山下第三世瑞岩宝禅师法嗣》,卍新纂续藏经:第67册.东京:国书刊行会,1975.

[4]无尽传灯撰.《天台山方外志》卷4《善兴寺》.

[5]《东福廿五世古源和尚传》,塙保己一主编《续群书类从》第九卷下,东京:续群书类从完成会,1927.

[6]石室善玖撰.《古先和尚行状》,塙保己一主编《续群书类从》第九卷下,东京:续群书类从完成会,1927.

[7]弥天永释撰.《寂室和尚行状》,塙保己一主编《续群书类从》第九卷下,东京:续群书类从完成会,1927.

[8]无尽传灯撰.《天台山方外志》卷3《华顶峰》.

[9]无尽传灯撰.《天台山方外志》卷19,黃溍:《无见语录》序.

[10]南敬撰.《无见睹和尚语录》跋,卍新纂续藏经:第70册.东京:国书刊行会,1975.

[11]河南圣珍撰.孤峰和尚行实.

[12]中岩圆月撰.《日本故建仁别源和尚塔铭并序》,塙保己一主编《续群书类从》第九卷下,东京:续群书类从完成会,1927.

[13]不闻和尚行状,塙保己一主编《续群书类从》第九卷下,东京:续群书类从完成会,1927.

[14]木宫泰彦撰.日中文化交流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作者简介

许芸蕾(2001.03.02—),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浙江天台,学历:本科在读,毕业院校:浙江工商大学在读,毕业专业:日语专业在读。

基金项目:2020年浙江工商大学校级创新项目:唐宋元时期天台寺院与日本的文化交流(CX20202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