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团一体化”建设模式探究

2020-12-25 06:35王玮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班委会团支部团员

王玮

摘  要:“班团一体化”建设是高校共青团改革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学校共青团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还可以进一步明确班级团支部组织设置和工作职责,对解决团支部工作虚化、弱化、淡化、边缘化等问题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班团一体化实施现状、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更好地教育管理服务大学生提供更加科学的管理模式。

2016年11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依照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工作格局,深入实施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积极推进“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突出以班级团支部为核心的班集体建设。其中进行“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简称为“班团一体化”),就是将班级与团支部的工作目标、管理机制、工作职能等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以团支部为主导,班委会为主要执行机构的一体化工作机制,为学校共青团改革攻坚提供坚实的基层组织保障。

一、班团一体化运行现状

《方案》颁布以来,各高校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要求,积极推进班团一体化建设,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班长兼任班级团支部副团支部书记,并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团日活动,特别是长期形成的三会一课(即每月一次团小组会、团支委会、团员大会和讲一次团课),使团支部在组织建设方面得到了很大完善,同时其活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在班级日常运行过程中,班委会与团支部往往分工而做,职责分工相对独立,团支部主要按照团章要求,在上级团组织和辅导员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如思想引领、组织建设、推优入党、团支部达标升级、主题团日等活动;而班委会则主要负责统筹班级日常管理等工作,如班级学风建设、文体活动、心理保健等班级管理事务。尽管有意识的将团支部和班委会的职责合二为一,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并没有突出团支部的思想引领地位,而是以实际工作为导向,从而影响班团一体化建设进程。

二、班团一体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班团一体化认识不清

因为班委会主要承担着日常管理的工作,所以新生入学开始,很多学生只着眼于班级管理事务,积极参与到班集体建设中去,但却忽视了团支部在思想引领等方面的作用。部分高校着重强调和推进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班集体建设,对于团支部的建设观念相对弱化。团支部作为团员教育管理服务的一个基本组织,其建设工作始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始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部分学生对于团支部职责和作用的认识模糊不清,认为班级是大学里最基本的单位,团支部则是隶属于班集体的一个由团员组成的群体,二者如何实现一体化,还缺乏基本的概念。

2.团支部工作定位不清晰、功能弱化

班级团支部支委会主要设有团支书、副团支书(班长兼任)、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其工作职能除了完成常规的团学工作,如思想引领、推优入党、组织建设等之外,还要辅助班委会完成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再加上平时工作中,班级多以班集体为主体来开展各项工作及活动,这种模式使得支委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为班委会或班长的助手,淡化了团支部的职能,从而无法凸显团支部的核心地位。与此同时,尽管团支部负责组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推优入党、思想引领等工作,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难将共青团工作“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要求落到实处,在部分活动中甚至不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团的指导思想,浮于表面。另外,团学工作中思想引领等工作的开展难度相对较大,部分团干部经验不足,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加之很多团支部在工作中缺乏必要的指导,从而导致团支部工作定位模糊。

3.团员意识薄弱,榜样力量有待提升

部分高校的班级中团员比例能够达到100%,其中绝大多数的团员都是在初中或高中时加入的中国共青团。因为初高中时入团门槛相对不高,从而导致团员身份非常普及,素质良莠不齐,进而使大学生团员从一开始就对团员身份认同感不足,团支部功能的弱化,更加使得团员的思想意识不够强,也很难感受得到荣誉感和集体归属感。相对于初高中来讲,大学团组织活动的要求更高,这也导致一部分学生团员产生抗拒心理,从而降低了活动参与度。由此,在思想引领的重要需求方面没能落实到位,团员在青年中的榜样力量就更加无从谈起了。

三、班团一体化建设模式及实施路径

1.加强班团一体化的认识,持续推进班团一体化建设

为了更好地推进高校班团一体化建设,必须要把加强学生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放在基础位置。在学生以往的认识当中,班集体建设、团支部建设在内容上虽有交叉,但仍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因此必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推进班团一体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才能使此项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效。要使学生了解到,班集体和团支部在构成上几乎是一致的,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融合的关系。同时,可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进行班团一体化政策解读、专家答疑、问题交流等方式加深学生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为今后相关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强化团支部核心地位,推进以团支部为核心的班长负责制

依托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进一步明确团支部的工作职责、标准及规范,强化和凸显团支部的核心地位,巩固已有的班团一体化建设成果。支委会和班委会是负责班级管理的两架马车,要想推进以团支部为核心的班长负责制,就必须要处理好班委会和支委会的关系,使得二者既能各司其职,又能互相协作。在班级日常管理过程中,确定支委会的领导和核心地位,班委会在支委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支委会充分尊重班委会在班级日常事务中的重要作用。班级管理过程中遇到重大问题时,班委会和支委会共同探讨、协商解决,形成的所有决议应为全体委员讨论认可的结果,而不是某个人的个人意见。班长负责制的主要意义是班长在团支部的领导下,将班委会和支委会形成的决议通过班委会进行部署和实施,受支委会监督,向全体班级成员负责。

3.创新工作载体,增强团员意识,树立榜样力量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团支部工作开展的载体也必须要符合和贴近当代青年的生活,将微博、微信等作为团支部建设宣传的阵地,不仅能够吸引学生们的兴趣,同时有助于减少学生对于团组织的距离感。此外,微信、微博等的时效性和互动性,能够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好地实现信息共享,促进“线上线下”实时交流。团支部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及时宣传学校团委、共青团中央的各类政策并进行解读,发挥新媒体在思想引领、信息共享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送饱含青春正能量的典型事迹,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传播和弘扬正能量。依托重大节日、纪念日设计主题团日活动,增强仪式感,让所有团员都跟着动起来,展示集体风貌,为班团一体化建设提供契机。同时,可以通过重温入团誓词、团的历史等仪式感教育,增强团员的身份认同感。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行政管理的最基层组织,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团组织建设的主要平台和阵地。班级中开展的各项活动、会议和工作应该均以团支部为核心来开展,切实推进班团一体化的实现。要严格落实团的“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全面提高主题团日活动的参与度和影响力,进而带动班集体活力的提升。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要重视激发团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每一位学生团员积极参与到其中去。同时,要明确团员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团支部的指导作用和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突出团支部的核心地位。在班团一体化建设中,要深入了解学生团员的思想和诉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升团支部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

参考文献

[1]李凯龙,田文婷.浅谈信息时代高校班团一体化建设管理模式[J].数字化用户,2019(26):50.

[2]黄先雄,高校班团一体化现状原因及对策[J].学术园地,2018(14):85.

[3]周亨炉,高旭.浅谈信息时代高校班团一体化建设管理模式.管理科学.

项目来源:滨州医学院2020年度共青团研究课题《高校“班团一体化”建设模式探究》,课题編号:BY2020GQTZX03。

猜你喜欢
班委会团支部团员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团员想入党怎么办
电子版委会表
“工匠精神”指引下的中职院校班级团支部和 班委会一体化问题及策略研究
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四策略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协调工作机制研究
中学团支部希望得到指导
介绍人要不断关心新团员
老团员要为新团员树立个好榜样
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