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审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12-25 06:35王素梅任灵泽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培养一带一路

王素梅 任灵泽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演变发展,我国与地缘国家的经济、文化融汇沟通愈加紧密,审计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在国际经济交流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国际审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创新。本文论述了创新国际审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因,提出建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希望为目前的国际审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

“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审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专业能力,对国内国际审计、会计专业知识了解较为深入,能够适应国际化需求的高端审计人才成为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因此,高校应该在目前审计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根据“一带一路”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创新国际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审计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文献综述

自从“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中外学者从政治、经济、文化、区域合作等多方面对“一带一路”与其影响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其中也包括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崔澜、刘东辉和孙玲(2015)认为,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培养还存在缺乏独立教学团队、教学进度无法跟上准则更改速度、偏重理论、缺乏实践等问题。吴春梅,彭冲(2018)在对政府审计人才培养研究中指出,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在培养审计专业人才时,普遍有着国际视野不够开阔、实际操作能力不合标准、文化底蕴不足、知识体系不够新颖、课程设置与国际难以接轨等问题。陈希晖,张朦月(2018)也指出人才培养目标趋于“窄化”问题。虽然学生的学习知识内容在一直变深。但是其综合素质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通过了很多等级考试。但是在国家发展、他国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知之甚少。

部分专家学者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审计人才培养在与沿线国家审计模式、审计要素、审计文化的特别之处。解元元,陈明坤(2018)指出审计模式上沿线各国审计机关依附的组织与职能大小不尽相同,立法型、司法型、行政型良莠不齐,由此导致的审计公示制度也不尽相同。高度(2019)同样指出最基本的“一带一路”沿途国家审计模式、基础、公示方法的不同,以及建设全新人才培养模式时遇到的教师、教辅材料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大对审计实践基地的物质供给,让建设的路途上没有后顾之忧。

基于目前我国会计审计人才培养现状,一些学者提出了会计审计人才培养新模式,如蒋峻松等(2019)提出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提高会计师事务所会计服务供给质量的建议。还有一些学者基于自身教学研究实践等,从加强审计人才外语培训、更新课程体系设置、推动教师资源优化升级、构建国际化教学基地、开展跨境联合教学、构建多主体协同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国际化审计人才培养的建议(刘东辉,2013年;崔澜、孙玲,2015年;解丽、章木林,2016年;杨宝、甘孜露、沈珍、陈斌,2017年;刘延玫,2019年;周芳、许莉,2020年)。

目前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研究中,对于国际化审计人才培养的研究较少。而在对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化审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中,学者的研究更侧重于提升审计人才的英语或者小语种的听、说、读、写能力,对于如何培养复合型国际化审计人才研究不多。本文通过分析创新“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审计人才培养原因,提出建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审计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一带一路”发展需要提供一些参考。

二、创新国际审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因

(一)“一带一路”的发展需要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涉及中国、东亚、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对中国的发展和与世界的交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仅2019年1-8月,我国企业在目标沿线对53个国度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就到达89.7亿美元。

面对中国企业越来越多“走出去”的现状和需求,审计作为经济发展和平稳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也面临着“走出去”的需求。在一份2018年基于云南省会计师事务所综合信息排名前120家的事务所的问卷调查显示,已经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的事务所有十几家,虽然没提供服务但有意愿提供服务的事务所有五十几家,占调查样本的半数以上(蒋峻松等,2019年)。不仅仅是会计师事务所,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办工厂或是直接投资,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涉及的境外审计事项变得越来越多。可以說,“一带一路”使得国内和国际对于高端审计人才的需求大幅度提升,国际化审计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

(二)审计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变得越来越多,境外审计项目也逐渐成为审计新需求。而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习俗、语言、经济发展方式各不相同,仅仅懂得本国的审计准则,熟悉本国的审计环境无法帮助审计人员更好开展境外审计项目。即使内部审计人员不需要到当地开展审计项目,随着跨国贸易的不断增多,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项目时也需要对其他国家的法律法规、贸易规定等进行了解和熟悉,以应对全球化的需要。

此外,随着审计理论的不断发展,中国审计准则也逐渐向国际准则相趋同,作为高端审计人才,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审计准则,同时要对国际审计准则和其他国家的审计准则较为熟悉,在了解、比较的基础上,对审计准则蕴含的原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高端审计人才不仅需要完成组织的审计项目,而且需要有着完善的视野,能够站在审计的角度,对组织的发展提出建议。这要求其不仅仅能够掌握审计专业知识,而且能够理解审计背后蕴含的原理,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更能够从国际化的角度,对组织的发展提出独到的见解。因此,国际化审计人才对于组织未来的发展尤为关键。

(三)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需要

审计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以往的审计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对于知识的学习和体系的构建,对于思维逻辑的创新则涉及较少。在课程设置上,着重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通识教育类课程,多设置为选修课,导致学生在学习完成之后,对于审计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忽略了对于通识教育的学习,不利于审计人才的后续自我学习和创新。

审计风险不同。在“一带一路”大环境下有许多国际投资项目,但是由于文化和宗教政策的多样性、国际制度的不完善,增加了国内企业在境外初次交易中的审计风险。与此同时,地理上的限制使审计业务人员不便获得企业的详细资料,语言上的差异可能导致在执行具体审计计划时产生偏差;不同国家法律条例之间的差异可能导致对询证函的不作答复、无法取得回函等状况。

(三)审计模式差异

审计类型不同。由于各国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不同,审计类型也各不相同。以俄罗斯为代表的48个国家的审计类型为立法形式,中国等11个国家的审计类型为行政形式,孟加拉等4个国家的审计类型则为独立形式,土耳其、叙利亚的审计类型为司法形式。不同国家地区采用的审计类型不尽相同。

审计基础不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就国际会计准则方面制定了会计事项的相关准则,但各个国家和地区还是依据当地的人文社科情况改变准则的执行情况。审计准则同理。如羅马尼亚在法律规范的情况下适用国际审计准则,新加坡则默认采用国际审计准则,中国将国际审计准则直接作为本国的通用审计准则。而希腊等则是其他情况。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不同。因为各国,基于国情的审计执行基础和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也各有不同。例如,德国和印度有独立的审计报告制度,将议会监督与公共监督结合起来,审计机构直接对议会负责,向议会提交最终审计报告,再由审计负责人将审计结果对外公开。希腊和意大利的司法系统中都有关于内部审计结果的报告制度,审计法院有权管理审计公告并拥有最高权力。

五、“一带一路”背景下审计人才培养对策

(一)强化高校教师队伍力量

高校在教学方面首先需要一个综合性的国际审计教师队伍,这就要求高校的审计教师不仅应该拥有扎实的审计基础知识,还应该了解并掌握当下最新的国内外审计环境和审计准则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环境、税务情况等信息,将教育理念与时俱进。高校优秀审计教师数量的增多和质量的提高可以通过引进优秀的审计教师人才、促进在校教师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学习、建立专门的教师评价机制来实现。为了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必须从国际吸收和培训审计专业教师,配合审计准则及时调整教育制度。教师必须确保在更新教育概念的同时考虑到社会经济变化、审计困难、新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审查研究,将总结结果传达给学生;高校需要认识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紧迫性,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形成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

(二)推动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培养

为迎合“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对于复合型审计人才的需要,多方面全面培养审计人才势在必行。高校的审计教学队伍可以与该校的国际化培训联合教学,设立相关的“一带一路”国际化试点审计课程,积极引进外语教学材料的原始版本。另外,在审计课程的设置上应从多维度入手,基础课中插入有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审计法律规范、规章制度和政治政策的课程,以确保未来自身的安全,保障基础工作条件,受到平等待遇;专业课阶段加强对学生应用企业资源审计系统和软件的实务培训,切实保障实验课程的学时,提高审计人才实操层面的专业能力。

“一带一路”战略的开启,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积极响应。我们国家也应抓住这个机遇发展国际审计能力,思考阻碍其发展的因素,继续在审计技术和能力建设领域进行改革创新,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一带一路”的要求,并吸引具有国际视角和高素养的高端复合国际审计人才。

(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高校间的跨国交流。“一带一路”战略已扩展到亚、非、欧各地,我国开设审计课程的高校可以与途经各国的大学合作,在国际化战略的框架内发展对国际审计人才的培养。国内高等学府可以开展“2+2”“3+1”等学生对外交流或相互交流的学习模式,以便将我国优秀的审计人才输出到他国学习和分享审计知识和才能。与此同时,高校还可邀请海外审计专家到学校上课,以提供审计教学机会,交流最新的典型审计案例和独到的研究成果,探讨最新的审计准则,引起学子对国际社会形态变化的关注,以及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建立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为发展海内外高校间的深化合作提供了机会。今后,国内高校进行审计研究不仅可以集中财力人力,而且还可以通过与“一带一路”周边途经国家的优秀大学进行深入交流,满足关键领域的需要,建立专门的联合审计伙伴关系,为大学间的学术互助与交流提供一个宝贵平台,促进区域合作和人力资源交流。

(四)强化线上教学模式

目前,在线网络授课平台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众多高校的部分选修课已通过慕课、网易选修课等线上工具开展。加之眼下疫情防控的需要,2020年上半年大多数高校均要求学生居家自我隔离,钉钉、腾讯会议等线上会议软件的重要性也凸显出来。这些网络课程公开平台上关于语言、政治、文化、历史以及宗教的课程类目繁多,适合远程线上教学与自学。负责“一带一路”的工作人员培训的高等学校可以利用上述课程平台,通过与平台的磋商与协作,挑选出合适的课程供学生学习,同时学校组织期末线下考核。这种线上学习方式不仅能够解决部分高校课程设置方面的缺陷和不足,而且对于审计人才的综合培养也能起到良性作用。

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必须创新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使得审计人员成为既懂专业知识,又能够适应不同审计环境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审计人才,才能够适应“一带一路”的发展需要。

(一)加大通识教育比重,加强国际化专业课程的实务性

课程设置方面,目前高校中,审计专业课程设置更多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识教育常见于低年级,比重小且多为选修课,学生的重视程度也往往不够。因此在目前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应加大通识教育的比重,并将部分审计实务相关内容纳入必修课程,引导学生注重专业知识外的素质培养。

加强国际化专业课程的实务性也是审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目前高校国际化审计人才培养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与国外高校合作,学生通过国内国外共同进修,获得双重学历认证;二是引进诸如CFA等国际认可的财经类证书,学生通过相关考试获得证书。这两种培养方式利于审计人才与国际接轨,但也存在与实务脱节、学生对于其他考证无关知识不够重视等问题。对此,一方面,应当加强国内审计专业课程的国际认可度,根据审计的国际化发展制定培养方案;另一方面,应当增加实务教育的比重,侧重与“一带一路”相关的课程设计和人才培养,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国际视野,又具有实务能力的高端审计人才。

(二)加强与国外大学的交流和留学生的培养

在过去,我国对于留学生培养一直以“走出去”为主,鼓励中国学生前往国外进行交流学习。但隨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引进来”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方面,加强国内外高校教师的互相交流。通过鼓励国内外教师互相访学或举办学术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审计领域教师的沟通交流。在沟通交流的基础上,高校可以系统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审计人才培养的有点,改进我国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

另一方面,加强国内外学生的相互交流。通过设立留学项目等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审计专业留学生到中国学习深造,不仅可以促进国内外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给予国内高校学生对外交流的平台,而且也通过学生交流的渠道促进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沟通了解。长远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审计专业留学生回国之后也从事相关工作,在开展境外审计项目时,需要本国审计人员与其他国家审计人员相互沟通交流,而如果沿线国家审计人员有着在中国留学深造的经历,对中国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有着一定的了解,彼此之间沟通将更加简单顺畅,也促进了工作的质量。

(三)建立国际审计专家经验库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保障机制

国际审计专家经验库,即按照一定标准在国内甄选国际审计专家,利用国际审计专家的经历和其所在的组织做过的典型案例,建立经验库。专家经验库可以在高校、国家审计机构、事务所和不同公司的内审部门间共享。在校教师可以将其中的典型案例嵌入课程内容,将实务经验引入审计课堂。

人才培育模式创新保证机制也至关重要。应当建立全国高校审计专业学生就业跟踪机制,分析了解审计行业发展情况,分析审计行业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以了解审计从业人员最新需要的知识能力、人员素质要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出适应“一带一路”需要的国际化审计人才。

七、结论

“一带一路”加快了我国融入国际的步伐,也暴露出我国国际化审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创新审计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仅是为了适应“一带一路”的需要,也是为了审计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建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国际化审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国际化审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才能培育出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高端复合型审计人才。

注释

①数据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www.yidaiyilu.gov.cn/xwzx/gnxw/104331.htm.

参考文献

[1]沈鹏熠.“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31):32-36.

[2]肖毅.“一带一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水运工程专业为例[J].科学咨询,2019(07):11-12.

[3]刘艳红.“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3):10-14.

[4]蒋峻松S,董国平,马传铭等.“一带一路”倡议下会计师事务所会计服务供给研究——基于云南事务所的问卷调查[J].会计之友,2019(21):33-39.

[5]解元元,陈明坤.“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化审计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02):101-106.

[6]周芳,许莉.本科审计学人才协同培养目标与模式的探索——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J].商业会计,2020(04):124-126.

[7]刘东辉.国际化审计人才培养策略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3(04):12-13.

[8]解丽.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审计人才外语培训策略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6(03):65-67.

[9]刘延玫.跨国企业审计人员外语沟通培养方案研究[J].人力资源,2019(20):16-17.

[10]吴春梅,彭冲.“一带一路”视角下政府审计人才跨文化能力培养探究[J].中国审计,2018(15):21-22.

[11]陈希晖,张朦月.“一带一路”审计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8(08):60-64+67.

[12]高度.“一带一路”倡议下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22):84-85.

猜你喜欢
国际化人才培养一带一路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