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风药治疗肾病之经验撷菁

2020-12-26 01:19王菲戴恩来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期
关键词:僵蚕风邪肾脏病

王菲,戴恩来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0 引言

肾病是由不同病因,不同病理类型所导致的,可分为急性肾病和慢性肾病,病期冗长,临床表现颇多变异,尿常规检查以蛋白尿、管型、红细胞为主要表现,常伴有浮肿、高血压等症状与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本病当属祖国医学“水肿”的范畴,其发病机制是外邪袭肺,内伤脾肾。笔者跟随导师甘肃省名中医戴恩来教授及国家级名老中医刘宝厚教授门诊,兹撰其应用风药治疗肾病,以飨读者。

1 风邪与阻遏肾气气化之机的相关性

1.1 风邪可致血尿

导师在其代表作 当中提出,导致肾气损伤的外因当中,尤以风邪为首,正所谓“风为百病之长”,在肾脏病中尤为如此。风邪既可以单独致病,又可以与寒、热、暑、湿等其他六淫之邪相兼为病,壅遏气机,使肺气郁闭,脾失健运,肾失开阖,肺脾肾三脏失调,出现水肿、血尿、蛋白尿等症状。“风善行而数变”,其致病特点则与现代医学所谓之变态反应类似,而肾小球疾病说到底就是免疫反应疾病。外邪直中少阴是肾脏病过程中常见的现象,《诸病源候论》中“风入于少阴则溺血”指的就是这种情形,风邪上受,搏结喉咙,肺热下迫于肾,损伤血络,引致血尿。究其缘由,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灵枢·本输》曰:“肾上连肺”;《灵枢·经脉》曰:“肾足少阴之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可见肺肾二脏经脉相连,经气互通。风邪上受,由肺及肾,阻遏肾气气化之机,气化失司,开阖失度,则致精微外泄,糟粕内停。

1.2 风邪可发为水肿

《素问·水热穴论》曰:“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腑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曰:‘’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击,身体洪肿,汗出乃恶风则虚,此为风水。”均阐述了本病的病因为风邪。

因此祛风法的运用极为常见,不仅在外邪入侵时用,对长期顽固的血尿、蛋白尿也常用祛风法治疗,且常获良效。常用的药物有:防风、荆芥、蝉衣、地龙、僵蚕、肿节风等。

2 风药的治疗作用机理

2.1 风药解毒散邪

《素问·太阴阳明论》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性轻扬,故多犯人体上部。中医学认为,咽喉为肺胃之门户,风邪上受,搏结喉咙,肺热下迫于肾,损伤血络,引致血尿。风邪由外入里的过程中,易伏于咽喉;且肺肾经脉交互,慢性肾病中若外风引动咽部伏邪,风湿热毒相兼,则使得肾病病情反复。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上呼吸道感染链球菌后,容易诱发急性肾小球肾炎或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急性发作,查体可见患者扁桃体红肿;同时,咽部感染也可引发慢性肾病反跳或加重,故临床上肾病病人在感冒后尿蛋白增加。上海著名老中医徐嵩年 曾说:“慢性肾炎肾病型患者的特点之一是常因外感使疾病反复加重,外感成了整个治疗过程中最严重的干扰因素。”因而主张用“清热解毒利湿法突出清利以抗感染,消除病因,利尿消肿,改善症状,……选用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蒲公英、板蓝根。”王强认为诸多风药有清热解毒利咽之功效,能够清扫肺之门户,令无处藏奸,使慢性肾脏病保持长期稳定状态,延缓病程进展。治疗选银玄甘桔蝉僵汤(金银花、玄参、甘草、桔梗、蝉蜕、僵蚕)为代表方。

2.2 风药化瘀通络

《灵枢·岁露论》又曰:“风无常府”,风性走窜,其走窜的部位与该部位的正气强弱有关。藏匿于脏腑经络之间的风主要通过虫类风药发挥通肾络的作用,《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关于虫类药“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著,气可宣通”之说,国医大师周仲瑛周老有“风邪深入骨骱,如油入面,非用虫蚁搜剔不能为功”之论断,故用其以达搜风通络的目的,虫类药善通行走窜,疏逐搜剔,通达经络,用于治疗诸多病因引起的经络郁闭不通、气血瘀滞,可以直达病所。《医林改错》云:“久病入络为血瘀”,《杂病广要》曰:“风病‘得之久也,即当治血”。慢性肾脏病的特点就是病程冗长,在疾病发生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风邪等诱发因素以及血瘀、湿热、水湿、湿浊等病理产物长期存在,就会加重肾脏的功能性损伤和结构性损伤,导师认为这个被损伤的结构就叫做肾络 。刘宝厚教授 于20 世纪80 年代初率先在国内开展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并将这一指标作为肾脏病血瘀证的诊断和疗效评估标准,刘老的研究成果表明,血瘀在肾脏病中始终存在,只是程度不等、特点各异。故而在治疗中,导师及刘老常加用活血化瘀药、虫类药以通络利窍,化瘀散结,改善肾脏微循环,恢复肾脏生理功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多数风药具有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凝聚、抗血栓形成、减轻血黏度、降低血脂的作用。

2.3 风药胜湿升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记载“湿伤肉,风胜湿”,《脾胃论》云:“诸风药皆能胜湿”,《温病条辨·中焦》曰:“湿在上,以辛散,以风胜”。李东垣在《脾胃论·分经随病制方》中云:“肾肝之病同一治,为俱在下焦,非风药行经则不可,乃受客邪之湿热也,宜升举发散以除之”。王强认为风药中如细辛、羌活等,可直入肾督二经,引导下焦肝肾阳气升腾敷布于上。其味薄质轻,轻扬、升散之性可使补而不滞,使阳气当升则升。孙艳淑 认为,辛散祛风药物有升、散、行、举等多种特性,举者可激发正气,益气升阳、振奋鼓动之功能,鼓舞肾间动气,激越其蒸发作用。侯海晶等 认为,“风胜湿”来源于五行理论,如《医宗金鉴》谓:“湿为土病,风为木气,木可胜土,风亦胜湿。”风五行属木,湿五行属土,木能克土,故风能胜湿。所谓“风善行而数变”,其致病特点与现代医学的变态反应类似,肾小球疾病说到底就是免疫反应疾病。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及众学者认为,诸多祛风药物有抗组胺、降血压、消除蛋白尿、清除抗原的作用。

3 风药在肾病当中的运用

3.1 祛外风

荆芥,就药性言,《神农本草经》 言:“治恶风贼风,口面歪斜,遍身疹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精,主辟邪毒气,除劳。……能发汗,除冷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 言荆芥“入足厥阴经气分,其功长于祛风邪,散瘀血,破结气,消疮毒”,故为“治风病血病疮病要药”。综合前人文献记载,荆芥味辛,药性温,能散、能行,擅入手太阴肺经、足厥阴肝经之气分,亦入血分,故可行气行血,是行血分之风药。其功效多体现在疏风散邪、透疹消疮等。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荆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地肤子,《本经》曰:“味苦,寒。”《药性论》言:"与阳起石同服,主丈夫阴痿不起,补气益力;治阴卵癀疾,去热风,可作汤沐浴。"《滇南本草》载:"利膀胱小便积热,洗皮肤之风,疗妇人诸经客热,清利胎热,湿热带下。" 故可见,地肤子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功。现代研究表明,地肤子水提取物有抑制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功能及迟发型超敏反应。此类超敏反应就是变态反应。

3.2 搜内风

僵蚕,《药性赋》载:“味咸、辛,平,性微温,无毒。升也,阴中阳也。其用其二:去皮肤风动如虫行,主面部生如漆点。”《本草汇言》 曰:“僵蚕者,凡诸风、痰、气、火、风毒、热毒、浊逆结滞不清之病,投之无之不应。”僵蚕性善飞而能上行,外可祛风散邪,内可息风止痉,《本草发挥》云:“性微温,味微辛。气味俱薄,体轻浮而升,阳也。去皮肤诸风。”据现代药理学研究,僵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轻度抑制作用。应用于由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或慢性肾脏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常获良效。

地龙,《神农本草经》载:“味咸,寒。主治蛇瘕,去三虫、伏尸、鬼疰、蛊毒,杀长虫,仍自化作水。”《本草衍义》言:”若治肾脏风下疰病,不可阙也,仍须盐汤送。”《本草分经》谓其:“咸,寒。而性下行。泻热利水,治大热。疗肾风、脚气。”故可见,地龙有清热定惊、平肝息风、通经活络、平喘利尿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地龙有解热镇静、抗惊厥、抗组胺、平喘、降压、抗凝、抗血栓等作用。应用于肾脏病当中不仅能够消水肿,又可搜风剔邪,除经络之瘀血。

王钢提出10 种虫类药应用于肾小球疾病,其中蝉衣与僵蚕配伍,应用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伴扁桃体炎、咽炎的患者,既能治疗扁桃体炎、咽炎,其降尿蛋白之功也收效显著。对于迁延难愈的蛋白尿,亦可将地龙与乌梢蛇二味药加入辨证方中,因蛇制剂有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与其刺激神经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关;同时蛇制剂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及促进物质代谢同化过程。张威英[14]认为风药的功用除了祛风以外还可升清阳以助运化,调控津液运行;开体表闭塞之汗孔,通五脏六腑郁闭之玄府。

综上所述,就临床上将风药应用于肾脏病的治疗经验诸多,笔者以个人对风药在肾病作用的理解在此抛砖引玉,以求就正于同道。

猜你喜欢
僵蚕风邪肾脏病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甲状旁腺素在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脏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不同重量僵蚕总灰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斑纹限性家蚕品种同时生产中药材僵蚕与雄蛾的试验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临床肾脏病杂志》稿约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规模化养殖中降低僵蚕灰分含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