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类行为特征的城市外部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2020-12-26 11:28杨羽杜卓远王晓冬河北工程大学河北邯郸056038
安徽建筑 2020年8期
关键词:商业街心理学空间

杨羽,杜卓远,王晓冬 (河北工程大学,河北 邯郸 056038)

1 引言

1.1 环境心理学

早在20世纪60年代,环境心理学就已兴起于西方社会。它是融合建筑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为一体的跨学科领域。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客观方法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科学艺术,因此融合心理学而进行的建筑设计更容易为人类所接受[1]。对于建筑师而言,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对人类行为特征与心理需求的分析有助于提升建筑设计整体质量,这正是环境心理学的核心价值。

近几十年,中国社会持续高速发展,部分城市以舍弃社会和环境效益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绿化和休闲场所被任意削减,高密度建筑相继崛起,这些都会导致居民产生与自然脱节的感受。此外,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人们越来越看重建筑舒适性。两方面的因素使得环境心理学日益重要。

1.2 人的行为特征

行为模式是人类在空间活动中带有的普遍性的活动倾向,是大部分群体文化属性和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一定街道范围内,人类的行为模式大致分为穿越行为、自由行为、出发/抵达行为和停止行为等。对行为模式产生影响的要素包括情境差异、群体差异和文化差异等。

人类在空间中的心理行为特征:①边界效应。人们偏向于停留在空间的边界区域,空间边界不仅为人们提供依靠,还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②“人看人的需求”。人们对于同他人进行交流以及获得认同的需要,观察他人可以促进自身与外界进行沟通,也可以帮助他人形成社会认同。同时,与他人的视线接触也是对自己在空间中行为的鼓励;③亲近自然。长期生活在现代城市里的人容易身心疲惫,因此人们喜欢停留在植物种类丰富的自然环境中。研究表明,身处绿视率超过25%的环境中,人们会产生惬意和舒适的感受[2]。

1.3 城市外部公共空间

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是常用于公共活动的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场所。外部空间是人类为满足特定需求而创造的比自然环境更有指向性的环境。公共空间则是居民进行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所占用的空间。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城市外部公共空间在居民生活中的重要程度日益提高。如何创造与人类需求相适应的公共开放空间,提高环境质量,成为当今城市规划的一个主要命题[3]。当代城市公共空间常存在空间布局不合理、公用设施考虑甚少、与行为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也存在包括传统人文景观消失、公共空间商业化严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等问题[4]。

本文以环境行为关系理论为研究基础,探究人类行为特征对各类城市外部公共空间的影响。在多角度思考人类行为特征和心理需求的前提下,提出如何丰富空间要素,以及如何营造积极的互动性空间环境的策略[5]。此外,本文会对目前研究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2 各类城市外部公共空间研究的案例分析

目前各类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案例设计研究主要集中在商业街、公园、广场、居住区等公共空间,本文探究了城市商业街和公园空间设计研究中人类的心理行为特征。

2.1 城市商业街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2.1.1 心理需求

根据需求层次理论,可将行为心理需求总结为3点:①安全性需求。安全性是进行所有活动的前提与保障,商业街的安全公共空间将促进公共活动的发展,同时,提升公共空间的生命力;②舒适度需求。空间的舒适度越高,人们的活动时间就越多,相应的活动类型就越多;③社交交流需求。舒适度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会产生交流需求。商业街可以满足社交互动活动,促进人们的相互交流。因此,商业街上的优质公共场所应为用户创造一个适应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的空间。

2.1.2 设计要点

根据上述心理行为特征,概括出商业街公共空间的总体设计要点:①空间的完全连续性,包括有序连接原则、平衡原则、异质性原则等;②可访问性,包括交通可访问性、视觉可访问性、管理可访问性等;③空间元素突出历史文化;④空间环境突出舒适性,包括对自然景观和休息场所的身体舒适性、合理范围内的心理舒适性;⑤公共活动空间彰显活力,融合多样化的公共空间,多样化的功能,多样化的活动场所形式等[6-7]。

2.2 公园空间设计研究

2.2.1 心理需求

根据需求层次理论,公园空间人们的行为心理需求概括如下:①运动健身需求。老年人普遍喜欢在公园开展晨练活动,他们的健身活动主要为舞剑、太极、慢跑等。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则更喜欢在那里进行打篮球,踢足球,滑旱冰等;②休闲娱乐需求。公园内廊架、凉亭、座椅等地是主要的游园者聚集地,在这些地方人们开展休息、饮食、纸牌游戏、观赏风景等活动。此外,也会有大人带领小孩在园内开展户外运动;③身心释放需求。人们喜欢在结束白天的紧张生活后,陪同家人到公园散步、聊天,以此释放压力,放松心情[3]。

2.2.2 设计要点

根据上述心理行为特征,概括出公园公共空间的总体设计要点:①创造灵活多变的边界形态;②营造良好的边界视野;③引进有吸引力的活动模式;④把握适度的空间规模,适宜的规模使整个公园具有吸引力和人文气息[3];⑤添加恰当的绿化种植,合理将乔灌草相结合。场地内的植物能够精确地划分空间,不同层次的植物安排可以使空间实现私密性和层次丰富的效果;⑥基础设施的安排需要符合人类的行为习惯,形成空间的复杂功能引导人们在不同的空间以及公共和私人空间进行不同的活动[5];⑦把握好公共性和私密性两者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创建一个积极的互动性空间环境。

3 目前研究的局限及展望

3.1 研究局限

目前,以环境心理学为理论依据,研究者已对城市外部公共空间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但研究仍在以下3个方面存在局限:

①缺乏对综合学科的系统研究。从已有研究文献中可以发现,建筑领域与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人员之间缺乏合作。由于研究背景和方法的不同,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将心理学的研究价值完全融入到建筑设计中;

②概念没有明确定义。到目前为止,环境心理学中的许多内容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定义,也没有统一使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概念的混淆是使研究产生矛盾的重要因素;

③缺乏对行为原因的深入分析。环境行为模式及其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没有形成相对清晰和合理的解释,由于样本差异导致的研究结果差异尚无深入分析。同时,它忽略了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的实际生活对各种变量及其关系的重要影响。

3.2 研究展望

目前,我国对环境行为的研究较为浅显,但是该领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未来,环境心理学家应更加关注人类认知、动机因素和人与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1]。

①利用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开展综合多领域视角的研究。将建筑设计与科学准确的研究框架相结合,可以进行不同学院之间的联合研究。在关注创新的同时,一些学者已经开始探索。例如,荷兰学者Kaiser使用生命周期评估(LCA)方法比较了52种环境行为与环境中的常见行为“生态有效性”[8]。

②加强对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地域下人类行为的研究。中国幅员辽阔,东西之间以及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可以对不同地区的类似团体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

③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受益于模拟现实技术的进步,在未来的环境心理学研究中,虚拟现实技术和其他技术可用于帮助用户体验各种设计,以更好地进行反馈和改进。

④注重可持续发展。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不应局限于当下人类与环境联系,还应注意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

猜你喜欢
商业街心理学空间
完美小店
浅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商业街区改造
空间是什么?
李晶晶作品
创享空间
今非昔比的商业街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