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区护理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探讨

2020-12-26 17:21
安徽医专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护士护理人员社区

汪 芳 高 静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医改政策的推进,社区护理将逐渐显露出其重要性,而在社区护理过程中,护理安全为立足之本。调查显示,在医疗安全问题上,护理安全问题占40%。社区护理由于起步低,服务场所、服务措施、服务内容和服务人群与临床护理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以及社区护士专业能力不足,护理操作规程不完善、社区护理记录欠规范、社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较薄弱,直接影响社区卫生服务质量[1]。本文探讨如何加强社区护理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基层护理质量的相关问题。

1 护理安全文化的基本内涵

护理安全文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护理安全”,另一是“护理文化”,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活动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人体机构或者功能的损害、障碍、死亡[2]。护理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护理专业自身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3]。护理安全文化是通过创造和谐的安全氛围,对护理人员的安全理念、意识、形态、行为等形式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目的[3]。综上所述,社区护理安全文化的内涵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社区护理安全文化”首先是社区护理团体能接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包括护理态度、护理理念、护理思路等;在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找准定位,“基层不代表低层”,不断提高护理能力,创新护理模式,严谨工作作风,将社区护理安全做到滴水不漏;作为一种文化,要具备传承的功能,要有完善的体制建设[4]。

2 社区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2.1 管理因素 目前社区护士普遍工资、待遇、地位低下,使得社区护士对本职业的认同感低,节假日常规值班,同时承担了大量的公共卫生工作,出诊、家访、健康教育活动等。整体素质高的护士不愿选择社区护理工作,已在社区工作的护士职业稳定性差,导致社区护理整体水平低下以及管理力度难以加大。再加上工作性质由过去的“等病上门”到现在的主动上门服务,不仅是观念上的改变,也是工作量的成倍增长,使得社区护士体力和精力超负荷,也是导致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的迅速普及和深入开展,社区护理也发展迅猛,而我们在管理上一方面没有成熟的模式可借鉴,另一方面又要面对快速发展的社区护理工作,必会导致大量的安全隐患。如:遇到紧急情况时,护士人手不足,精力不够,工作忙乱无序,丢三落四;对患者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危象不能及时发现;平时准备工作不充分,在抢救中器械出现故障,延误患者的治疗抢救等。

2.2 社区护理服务内容繁杂 据专家统计,基层护士参与社区工作最多的三项分别是社区医疗占67.5%,家庭护理占60%,健康教育占50%。社区护理服务内容较之临床不同,公共卫生服务占据大量内容,社区护理开展专业护理工作时,患者并不比一般医院少,但社区护理人员相对较少,社区护士不仅要承担基本的治疗操作,还需承担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 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包括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和2 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计生监督协管12 项公卫服务内容[5]。这就会使社区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明显加大,服务内容更加繁杂,增加了护理安全的风险。

2.3 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现阶段社区护士构成基本有四种:①主观认为社区护理为轻松散漫来就职的。②大医院入职未录取的。③不能适应大医院的管理强度与高度而离职的。④原单位转型来的。这些护士综合水平偏低,主观对社区护理认识存在偏见,服务意识差,态度散漫,工作缺乏认真严谨,不能严守操作规范,各项制度执行不到位,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缺乏与患者沟通技巧,技术水平落后,缺乏继续学习的热情。急救能力薄弱,对突发紧急状况不能做出快速熟练的应对,易造成医疗纠纷。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责任心以及自我保护的能力,也增加了安全风险。

2.4 服务对象的因素 ①目前社会对基层卫生服务普遍尊重度不高,信任感与安全感也不高,遵医行为差,治疗配合度差,造成人为的安全风险。②一旦发生公共卫生不良事件,基层医疗机构没有足够的资源做危机公关,造成医患关系更加紧张,护理工作难以很好地开展。③随着国家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使得部分居民期望值暴涨,再加上基层医疗硬件软件设施与大医院有很大差距,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这也是基层医患、护患关系更趋紧张而造成安全风险的因素之一。

3 社区卫生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3.1 建设社区护理安全文化理念 当前护理人员对安全文化认识的水平还比较低,即使在大型医院,护理人员对安全文化的认识也只有68.23%[6]。建设社区护理安全文化理念迫在眉睫。①首先要以人为本,向社区护士宣传国家发展社区卫生的决心和力度,改变过去“基层就是低层”的固化思维,认识到社区护理是一门前景一片光明的学科,调动社区护士的价值认同感[7]。②在具体工作中以安全为核心,时刻提高警惕,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理念是社区护理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

3.2 营造社区护理安全文化氛围 ①治疗室、输液室、抢救室、计免接种室等随处可见各种安全警示语;各类急救流程制度上墙等。②团队协作,鼓励护士之间互相提醒和监督,主动弥补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共性问题积极上报管理者,加强培训,杜绝再犯。③建设非惩罚性的安全文化,安全文化的标志之一就是创造一个“针对系统+非惩罚性”的环境。强调非惩罚性原则,鼓励护士在工作中自查互查安全漏洞,帮助寻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安全隐患。鼓励护士上报不良事件。用绩效奖励在护理安全方面有贡献的护士。

3.3 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①贯彻落实院感制度与查对制度:对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如消毒液浓度配置和监测、诊室定时消毒以及固废垃圾分类等,要做到人人熟知人人过关,不过关不予上岗;严遵查对制度,工作再忙,也必须保证“三查七对”毫不马虎,杜绝安全隐患[8]。②成立质控小组:小组将科室第一负责人作为组长,成员由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有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护理人员组成,针对社区护理安全做好监控,定期检查,及时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做相应的识别、分析、评估,提出整改措施。③做好岗前培训:对新护士、实习生、进修生、规培生等加强护理安全岗前教育。④规范书写护理文书:自2002 年9 月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及实施举证责任倒置以后,医疗护理纠纷或事故呈上升趋势[9]。护理文书是医患双方在医疗纠纷和监督医疗事故时的重要依据,是病历中的重要客观资料之一。因此必须做到客观、真实、及时、准确、规范。⑤特定制度:针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性质,护士上门服务安全制度及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尤为重要。例如,护士上门前必须先评估病人病情、服务需求、出行安全、法律规定等,成立突发事件预案,不定期演练。

3.4 加强员工培训 ①首先是急救技能培训:CPR人人过关,掌握各种紧急情况的急救流程,例如过敏性休克、高热惊厥、心肌梗死等等,掌握急救药品的商品名、通用名、剂量、作用和用药途径。熟练各种急救操作如吸氧、吸痰、心电图等。每年至少保证一次理论培训,一次急救演练[10]。②三基知识的培训:三基知识扎实,工作踏实,可以有效提高居民满意度,降低护患矛盾,避免社区护理安全风险的发生。③法律知识的培训: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做到依法执业、依法维权、杜绝医疗事故。④相关知识培训:例如沟通技巧、护士礼仪、压力释放等,提高护士综合素质,缓解护患矛盾,降低护理安全风险。

总之,随着社区卫生发展越来越好,社区护理也会越来越受重视,加强社区护理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基层护理质量更是重中之重。

猜你喜欢
护士护理人员社区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社区大作战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