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应用效果

2020-12-26 02:16张燕霞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疱疹口病口腔

张燕霞,黄 勇

(1.新兴县人民医院儿科,广东 新兴 527400;2.咸宁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

手足口病是儿科常见传染病之一,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及呼吸道传播,患儿出现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或疱疹,易引起患儿的不适、哭闹,一部分患儿甚至出现肺水肿、脑膜炎和心肌炎等,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命健康。舒适护理模式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目的是在护理人员帮助下,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获得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支持[1]。我们旨在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对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我科8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按照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女18例,男22例;年龄7个月至6岁,平均(2.1±1.5)岁。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8个月至10岁,平均(2.1±1.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与治疗,主要内容有:指导患儿多饮水,清淡饮食,保持口腔清洁,进餐前后均采用温水漱口,以免口腔感染;如果患儿有口腔糜烂,给予金霉素以缓解疼痛;密切关注患儿是否有嗜睡、高热等情况的发生,当体温≥38.5℃时,及时进行物理降温,必要时采取药物降温,多饮水,避免脱水;及时更换床单和衣物;为避免搔抓皮疹、丘疹等,应勤帮患儿修剪指甲。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2.1 生理舒适护理

(1)环境护理:将患儿安置于隔离病房,室温控制在22℃~24℃,湿度控制在50%~60%,保持病房及床单整洁,病房通风良好,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病房各类物表一次,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尽量让常照顾小儿者陪护,限制探视,适当允许患儿入院携带个人喜爱的小玩具,电视播放儿童喜欢的动画片或儿歌,营造出轻松、愉悦、舒适的环境,减缓患儿因隔离及疾病引起的不适。

(2)饮食及口腔护理:由于疱疹及溃疡的影响,口腔黏膜容易受到刺激引起疼痛不适,通过饮食指导及口腔护理,可以减轻患儿的疼痛[2]。指导家属予患儿清淡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饮食,尽量少食多餐,避免生、冷、硬以及辛辣刺激性饮食,可以选择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小米粥、肉粥、面条等。皮疹、溃疡疼痛明显者,予1%利多卡因漱口液饭前30min漱口,减缓口腔疼痛,利于进食[3]。饭后予2.5%碳酸氢钠漱口液漱口,3次/d。疱疹过多、年龄小不会漱口者,每日予2.5%碳酸氢钠口腔护理两次。

(3)皮肤护理:指导家属予患儿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每日清水淋浴,避免使用肥皂、沐浴露等化学用品,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及时清理患儿大小便,便后温水清洗,保持臀部皮肤干燥、洁净,选择柔软、通气性良好的尿布。及时修剪患儿指甲,年幼者可穿着长袖及长裤衣服,必要时戴婴儿手套,避免抓挠皮肤,以免引起感染。皮肤存在疱疹者,予炉甘石洗剂中加入30mg蒲公英注射液及300mg利福平胶囊药粉混合均匀后外涂于皮肤疱疹处,3次/d,避开眼睛、鼻子及嘴巴,减轻皮肤瘙痒带来的不适,促进疱疹的愈合。

1.2.2 社会舒适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疾病知识宣传,并对患儿与其家属进行多形式健康宣教,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度。告知家属小儿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及传染性强的特点,做好家庭环境及患儿所用餐具、玩具及用品的消毒,尤其家中还有其他小孩者,做好预防及护理工作。对于已上学的患儿,指导家属与学校做好请假申请及学业方面的沟通,同时保证病房网络的通畅,帮助患儿进行网络学习。

1.2.3 心理舒适护理

各项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做到“四轻”,穿刺时尽可能一次性穿刺成功,减少对患儿的刺激。与患儿接触时,态度亲切、热情、和蔼;常与患儿互动,婴幼儿者多与其做游戏或讲故事,年长儿者多与其交谈,了解其心理活动,运用安慰性、鼓励性及积极暗示的语言,减轻患儿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在时间及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采取“游戏治疗法”[4],适当与患儿游戏、玩耍,让患儿在游戏中分散治疗与护理带来的不适感,转移患儿的注意力,拉近患儿与护士之间距离,增加患儿对护士的熟悉感、信任感及安全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沟通,尽量满足患儿及其家长的合理需求。

加强患儿及其家属对疾病痊愈的信念,每日查房主动告知疾病相关情况及治疗效果,肯定患儿及其家属配合治疗及护理的重要性。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

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观察口腔及四肢疱疹消退时间、食欲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治疗及护理3d后评价疗效标准[5]:显效:临床体征及症状均全部消失;有效:临床体征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临床体征及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效果比较[n(%)]

2.2 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发热持续时间、四肢和口腔疱疹消退时间、食欲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或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及住院时间比较

3 讨 论

小儿手足口病是患儿常见疾病,一旦确诊,需要早隔离、早治疗、早护理干预。申爱萍等人研究显示[6-7],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痊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继而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

常规护理在临床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常规护理无法有效提升家属对疾病的认知,通常仅能得到常规的健康教育宣传和用药指导。另外,对于患儿的身体状况和临床症状常规护理并未给与针对性的措施,所以一般常规护理的效果欠佳。舒适护理模式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起来的一项综合性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生理舒适护理、社会舒适护理、心理舒适护理等方面[8]。它以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为目的,为患儿提供舒适、温馨的护理感受,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在本研究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在生理、环境、口腔、发热、皮肤及饮食等方面给予患儿相应的护理干预,提高了患儿的生理舒适度,再加上心理护理、社会舒适及心灵舒适护理全方位给患儿带来舒适的感受。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住院时间、发热持续时间、食欲恢复时间以及四肢和口腔疱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伍中华[9]对于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应用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显著,促进了患儿临床症状的恢复,提高临床护理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疱疹口病口腔
2010—2019年宝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分析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手足口病那些事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警惕手足口病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夏季警惕汗疱疹
1分钟了解疱疹性咽峡炎
说说“上火”那些事
儿童常见的口腔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