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张培刚:经世济民赤子心

2020-12-26 10:54本刊编辑部
首席经济学家 2020年4期
关键词:武汉大学哈佛经济学

本刊编辑部

20世纪40年代,张培刚凭借在哈佛读书时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获得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哈佛大学经济学科最高奖“大卫·威尔士奖”,这也是迄今为止华人在经济学领域所获的最高级别奖项。

哈佛学成后,张培刚回国。新中国成立后,受政治环境影响,他近三十年远离学术研究。改革開放后,他争分夺秒地著书施教,对于当时我国普及和传播市场经济知识、树立人们对市场经济的正确认识,发挥了重要的先导作用,并培养了一批著名经济学家和中青年学者。

张培刚对我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学作出了杰出贡献:创立了系统的农业国工业化理论,为发展经济学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提出了建立新型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构想,为发展经济学在当代的新发展指明了方向;率先倡导并推动现代市场经济学在我国的引进和普及,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2011年11月23日14时,发展经济学奠基人张培刚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去世。他的离去,在国内外立即引起广泛哀恸。

少年立志改变农民千年疾苦

幼时的张培刚,便体会到农村生活的困苦和艰辛,心中萌发了改善农民生活、改进农耕劳作技术,让广大农村彻底摆脱几千年贫穷与落后的志愿

1913年7月10日,张培刚出生在湖北省红安县八里湾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记事起,张培刚就开始放牛、砍柴、插秧、割稻谷,随家人从事各种农活。

1925年春,未满12岁的张培刚小学毕业。他只身告别家乡,到武汉读中学。这期间,武汉革命浪潮日益高涨。受“民主与科学”口号的影响,他刻苦攻读数理和社会科学。

不久,他逐渐意识到,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大国,要富强起来,必须从发展农业经济入手。他在报考大学时放弃了学自然科学的打算,决心专攻经济问题。

1929年张培刚考入武汉大学文科预科,次年顺利进入经济系学习。武大的档案馆至今还保存着他当年的报名表。这张修业证明显示,张培刚当年只读了一年半的高中便跳级考入武大预科。当时国立武汉大学成立不久,招生非常严格,当年的文科班只录取了张培刚一个人。

1934年,张培刚以全院第一的成绩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即被选送到当时的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农村经济的调查研究工作。6年时间中,张培刚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相继撰写了《清苑的农家经济》、《广西食粮问题》、《浙江省食粮之运销》等4部著作,发表了40多篇农村经济、货币金融等方面的论文。

1941年4月,张培刚考取清华大学第五届庚子赔款留美公费生,成为武汉大学考上清华庚子赔款公费留美的第一人。是年8月,张培刚从香港乘船抵达波士顿,赶上秋季进入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开始了五年的旅美生涯。

武汉大学经济学教授谭崇台对哈佛时期的张培刚有过一段描述:谭崇台1944年冬天到哈佛,遇到一位风度翩翩的胡博士,得知谭崇台来自武汉大学,胡博士立马问:“那你们可知道张培刚?他在这里很有名气。”事后谭崇台得知,胡博士就是曾任驻美大使的胡适。

在谭崇台眼里,“土气、质朴”的张培刚当时不知道凭什么赢得了大名鼎鼎的胡适的青睐。谭崇台比张培刚小7岁,后来在他的“撮合”下,妹妹谭慧成为张培刚的妻子。

博士论文奠定发展经济学基石

张培刚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获得了哈佛大学1946-1947年度经济学科最佳论文奖和“大卫·威尔士奖”。他因此成为全球华人经济学家中唯一获得“大卫·威尔士奖”者,也是迄今为止华人经济学家中获奖级别最高者

进入哈佛工商管理学院后,张培刚并没能完全安下心读书。他想,工商管理让自己致富易,让国家脱离贫穷落后难。为了寻找强国富民途径,他几个月后从哈佛工商管理学院转入文理学院经济系学习。

当时哈佛经济学科处于全盛时期,知名教授云集。在此期间,张培刚师从熊彼特、张伯伦、布莱克、汉森、厄谢尔、哈伯勒等大师,深入学习和研究当时世界最前沿的经济学理论。

人物简介

张培刚,生于1913年,湖北红安人,发展经济学奠基人。生前任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教授、经济学院名誉院长、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此外,他还担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名誉会长,中美经济合作学术委员会中方主席等职。

猜你喜欢
武汉大学哈佛经济学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
校训展示墙
经济增长总体平稳 经济运行预期稳定
85%哈佛新生反对特朗普
Quality Direction and Quality Performance
AnAnalysisofCohesiveDevicesinARoseforMissCaroline
哈佛讲堂里的狗
哈佛讲堂里的狗
武大十大
雷人的经济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