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成都市某区医务人员创伤后压力的影响因素及特点

2020-12-28 05:56张燕吴蔚然罗伦
中国康复 2020年12期
关键词:警觉性工龄分量

张燕,吴蔚然,罗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病原体源于某种野生动物,进而造成人际传播[1]。由于其传染性强,尚缺乏十分有效的救治方法,加之隔离期长这一危险因素[2],对民众的心理影响较大。有研究显示,98.54%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害怕,94.45%担心自己或家人被感染[3]。过往关于SARS的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 stress disorder,PTSD)[4-6]。PTSD是一类常见的精神障碍,以再体验、高度唤醒和回避反应三大主要症状为特征[7]。Mak等[8]对SARS患者的一项长期的追踪研究发现,PTSD是所有精神疾患中发病率最高的。对一线医护人员来说,他们承受双重压力,即隔离与被隔离;控制感染和被感染高危人群;救助者和需要救助者。处于强烈的应激状态,心理健康受到一定损害[9],相关研究也证明医务工作是SARS后出现精神症状的预测因素[10-12],且此次疫情波及范围广,在各项防护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医护人员面临确诊及部分疑似病人,可能会有更多的心理压力反应。本研究在于探讨COVID-19疫情医务人员创伤后压力的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后续有针对性地对医务人员开展心理干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新冠疫情爆发后,该区医院被指定为该区唯一一家收治新冠肺炎的医院,截止问卷调查时共收治了7例确诊患者,43例疑似病例。在收治第1例疑似病例近1个月后,该区医护人员出现心理压力大,烦躁等心理状况,故院工会及时邀请心理工作人员对该区医护人员进行评估及干预。该项工作由院工会与心理工作人员共同完成。因心理服务资源较少及避免聚集,故采用线上问卷先筛查再干预,共收回有效问卷85份,其中一线医务人员(发热门诊及参与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检测及救治)52份,非一线医务人员33份。

1.2 方法 采用网上匿名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包括基础资料(性别、工龄、年龄、是否一线)和修订版事件影响量表(impact of event scale-revised, IES-R)。工龄分为<10年、10~20年、>20年3个等级;年龄分为20~30岁、31~40岁、40岁以上3个等级。IES-R是自评量表,评价个体对特定生活事件压力的痛苦,共22条题目,包括3个分量表:侵入(8条)、回避(8条)、高警觉性(6条)。黄国平认为在女性犯人中将IES-R划界分为35时,其对PTSD诊断预测的敏感度为0.86、特异度为0.86、诊断效率0.85[13],故本研究采取划界分为35分初判为PTSD。

2 结果

2.1 医务人员PTSD阳性率及IES-R各分量表分数比较 85例医务工作人员的IES-R的总分中,共有15例的总分超过34分,PTSD的阳性率为15.29%。在侵入、高警觉性、回避3个分量表间平均分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17.847,P=0.000)。回避分量表得分最低,且显著低于侵入分量表(t=7.239,P=0.000)和高警觉性量表(t=10.932,P=0.000),高警觉性分量表得分最高,且显著高于侵入分量表(t=-7.046,P=0.000)。

2.2 不同性别间医务人员IES-R得分比较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下,男性与女性在IES-R的侵入、回避、高警觉性3个分量表及总分上的分数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不同岗位医务人员IES-R得分比较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下,一线医务人员与非一线医务人员在IES-R的侵入、回避、高警觉性3个分量表及总分的分数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不同岗位医务人员IES-R得分比较 分

2.4 不同年龄间医务人员IES-R得分比较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下,不同年龄人员在侵入、回避、高警觉性3个分量表及IES-R总分的分数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间医务人员IES-R得分比较 分

2.5 不同工龄间医务人员IES-R得分比较 不同工龄间医务人员在侵入、高警觉性分量表和总分得分上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回避分量表得分上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4。3种工龄间的两两对比结果显示:<10年工龄的医务人员在高警觉性分量表和总分上比10~20年的医务人员低(均P<0.05),在侵入、高警觉性分量表和总分上均比>20年工龄的医务人员低(均P<0.05)。10~20年和>20年工龄医务人员间的各项差异均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5。

表4 不同工龄间医务人员IES-R得分比较 分

表5 不同工龄间医务人员IES-R得分两两对比 t, P

3 讨论

3.1 PTSD阳性率及IES-R分量表分数差异 本研究中,医务人员1个月时PTSD的阳性初检率为15.29%,高于Ursano等[14]对一线救援人员研究中的11%,其原因可能是各项研究的样本不一致、创伤事件的类型、选用量表及划界分不一致有关。人类具有心理复原力,很多研究也证实PTSD的阳性率会随着时间及创伤事件的解除而逐渐下降[14-16],且会出现创伤后成长[17],但Fullerton等[18]的研究发现在创伤事件发生后的13个月时,救援人员的PTSD的阳性率仍显著高于一般群众,故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需要引起重视。IES-R回避分量表分数显著低于侵入及高警觉性分量表分数,原因可能是很多新冠肺炎患者尚未出院,现实情况不允许医务人员有任何的回避想法及行为,例如“我尝试不谈论有关那件事的话题”、“我避开一些会令我回忆起那件事的事物”、“我尝试忘记那件事”等题目的得分自然很低。故在早期临床的心理筛查及心理服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尽量选用诊断性量表或以诊断性面谈为主、IES-R自评量表为辅的筛查方式。此外,高警觉性分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分量表,但均值尚未高于2分(超过2分认为存在过度的警觉性),原因可能是医务人员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预防与危险很注重及政府的信息公开、及时辟谣。

3.2 医务人员PTSD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中性别间与不同年龄间的IES-R分数无显著差异,Chong等[19]的研究认为存在性别差异。上述3个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极可能是样本的差异。一线医务人员与非一线医务人员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这与我们的预期相反,原因可能是此次疫情的传染性较强、波及范围广、潜伏期长,非一线医务人员在本院有确诊患者后也有较强的恐惧感。故临床干预中对非一线医务人员的筛查也很重要。本研究的重点在于10年以上工龄的医务人员在IES-R总分、侵入及高警觉性分量表分数均比10年以下工龄高,根据既往关于SARS对医务人员PTSD的影响及部分关于汶川地震的研究,我们认为是以下原因:①医务人员因常年处于医疗环境中,不可避免地长期面临创伤性事件(病人的意外或死亡等),工龄越长,经历的创伤性事件相对越多,且10年以上工龄员工医务人员处于中年期,有更多的责任和生活压力,既往研究认为既往创伤史及中年压力是PTSD的一个危险因素[20-21];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患各种慢性疾病的概率较大,慢性病也是PTSD的一个危险因素[8]。故在非严重疫区的临床医务人员的心理干预中,应更加注意工龄大于10年的医务人员。

最后,本研究的不足在于未能有足够的人口学及社会学资料来预测PTSD的危险因素及样本量单一,望后续能开展更充分的研究。

猜你喜欢
警觉性工龄分量
画里有话
那些和工龄有关的事儿
睡眠剥夺对机体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简要机制
颜色对认知加工的影响:情绪以及警觉性的作用
一斤生漆的“分量”——“漆农”刘照元的平常生活
一物千斤
论《哈姆雷特》中良心的分量
这七种情况,不在岗也能算工龄
我回乡务农的时间可以计算为工龄吗
夕惕若厉:编校警觉性说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