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环境监管“最后一公里”

2020-12-28 02:10郑秀亮
环境 2020年12期
关键词:惠州市最后一公里淡水

郑秀亮

“基层环境监管人员少、任务重,环境执法存在‘小马拉大车问题。”基层环境监管执法配置与执法需求不匹配的现象,成为制约环境监管的“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深圳、惠州、东莞等地积极开展政府职能转移和“放管服”改革,试点开展职业化环境辅助监管服务,打通环境监管“最后一公里”问题。

广东途安装备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途安公司”)联合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主动参与污染防治攻坚主战场,积极承接服务,构建起一个政府主导、校企合作搭台、辅助服务支持的职业化环境辅助监管服务体系,为基层环境监管辅助工作作出有益探索。

着力打造“环管员”队伍

“在与基层生态环境部门进行技术交流的时候,我们了解到各地执法监管存在的难题,结合公司自身的实际,提出创新机制、优势互补,打造‘环管员解决基层执法监管难题的思路。”途安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思路与东莞市、惠州市惠阳区和深圳市宝安区治水治污工作思路不谋而合,进行了积极合作,并且很快在实践中得到驗证和提升。

深圳市宝安区拥有540万人口、3万多家工业企业,废气废水没有得到有效处理现象时有发生,受到中央环保督察重点关注,茅洲河污染问题更是被生态环境部、住建部挂牌督办。在这种形式下,该区经过调研、评估、研讨决定按程序委托途安公司开展环保协管和技术核查服务,打造出一支150人的环保协管人员队伍。这支队伍借助深圳技术职业学院的师资科研力量、技术团队支撑、学生专业优势,对全区污染排放情况进行巡查和辅助环境执法,推动了环保建设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东莞市按照“人事对等、量配相当”原则,从“环保基础、核查对象、工作任务”等角度考量,要求相关企业输送相应职能人才,实现人员的合理分配、任务的均衡分派。对此,途安公司安排40名环管员全部分拨至东莞市生态环境局执法监督科、应急管理科、信访科及市局直属六大执法科,协助对辖区内的污染源企业开展全方位、多维度、无死角的核查行动,以及法律事务、材料编撰等办公室日常事务性工作。为明确管理架构,团队形成项目经理全面统筹、分属项目队长细化分管的管理模式,层级分明,压实责任。

根据惠州市生态环境局惠阳分局、各镇街下发的工作安排,遵照“全面、统一、细致”的原则,以镇街所辖对象为单元确定工作范围,协助政府环保相关职能人员,途安公司先后安排136名环保技术人员按各个村镇以拉网式、地毯式进行实地访问、逐户巡查。

目前,途安公司在第三方环保巡查服务中的人数队伍已经拥有326名环保技术人员,分别驻点在深圳市宝安区、惠州市惠阳区以及东莞市。

“在宝安区,我们对150名环管员进行军事化岗前培训合格后,全部打乱编入该区10个街道环保所执法队,视各街道巡查监管任务轻重不同而分派不同数量的人员。”途安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该区环保水务局的巡查执法网格划分,150名环管员以124个社区为基本单元,划分95个环保巡查监管网格,全员定岗入格,定量分配任务。“目前,东莞市和惠州市惠阳区的服务,也是按照这种模式开展。”

将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

10月24日,途安公司下沉组组员在惠阳区淡水街道办开展企业关闭材料登记,并像往常一样对厂企开展安全巡查工作,在巡查中发现淡水土湖工业区“惠通”6号有间厂企车间存在喷漆行为,现场环境恶劣,充斥着刺鼻气味,油漆桶杂乱堆放,存在严重的环境安全隐患。

根据现场巡查,结合工作经验,下沉组组员初步判定,该企业存在偷排污水的情况,于是立即上报至淡水街道办环保办主任,随后对涉水企业现场进行拍照取证。

11月2日,经淡水街道办环保办主任现场检查及翻阅台账资料,确认该企业已于去年倒闭,其法人已不在国内,现经营企业法人无法提供营业执照、环保相关的审批、验收等资料。随后,淡水街道办环保办主任对该企业下发整改通知书,并责令其限期搬迁。

11月11日下午,途安公司下沉组成员在惠阳区淡水街道办对当地某工业园进行日常巡查工作时,发现园区外小树林沟渠有一股暗红色的水流异常流动,排放的量较大,污水浓度相当高,对周边水域造成严重污染。出于职业敏感,巡查人员马上根据企业产污情况对园区内企业进行筛查,最终锁定了只有生产圣诞球的惠州市惠阳区淡水某工艺加工厂有外排现象,初步判定该工艺品厂存在违法偷排漏排嫌疑。

随后,巡查人员克服各种困难,对该企业关联的排污口进行采样,并对企业现场拍照以及录制偷排废水流出视频留存。当天下午使用快速测试包对该工艺品厂清洗废水进行检测,测试结果为:氨氮为10毫克/升,总磷大于0.5毫克/升,其中COD这项指标显示为大于250毫克/升,于是巡查人员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情况。

11月12日上午,淡水街道环保办通过现场出示该公司违法行为的图片及视频证据材料,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该公司现场负责人主动配合调查。随后淡水街道环保办约谈其企业负责人,要求整改到位,减少污染排放,消除环境安全隐患。

“这两个案例,是我们环管员服务地方环境监管的一个缩影。经过专业的培训后,环管员都具备比较专业的环保知识,在日常巡逻检查时,可以充当政府监管部门的‘侦查兵,对污染情况提早发现,作出专业预判,及时反馈给监管部门,大大提高了监管效率。”途安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了专业环管员队伍的加入,不仅环境监管部门的压力得到减轻,而且监管成效得到进一步提升。

“环管员是我们执法监管的一个有益辅助,有效缓解了人员不足监管不到位的问题。”惠州市生态环境局惠阳分局执法人员介绍说,环管员队伍深入工业企业等各个角落开展辅助监管,延伸了监管的触角,对于各种污染情况能够及早发现及早处理,不仅堵住了监管的漏洞,也有助于把污染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

着力提升“环管员”职业化水平

职业化环境辅助服务是环保执法的重要补充,符合生态环境体制改革发展需求,然而,这些辅助人员的专业素养、监管问题等,也备受关注。

“培养懂政策、懂工艺、懂防治、懂执法的技能型环保监管专业人才,是提升职业化环境辅助服务水平的当务之急,也是我们一直为之努力的方向。”途安公司负责人表示,该公司在人员身份、职权范围、工作边界、待遇保障、科技装备等领域不断进行完善,全方位全要素夯实工作保障。

“通过强化业务培训,提升人员的专业素质。”途安公司负责人表示,通过联合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该公司有针对性的培养了一批熟悉环保法律法规、擅长企业污染治理技术、熟练应用现代环保执法科技设备的环境监管技术型人才,并就地组建为半军事化、专业化、科技化的第三方环保辅助执法队伍,为基层一线环保执法和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性辅助服务,解决基层环保工作任务繁重、监管力量薄弱的问题。

充实科技装备支撑。据介绍,途安公司驻宝安区的环管员足额配备38辆机动车、500套执法和办公通讯装备;在东莞市配备8台机动车、一台无人机等设备;在惠阳区配备35辆机动车、10架无人机、1架无人船。通过这些科技装备的配置,这些环管员队伍成为当地装备力量最雄厚、反应能力最快捷、专业化程度最高的团队之一。

加大科技应用。环管员积极应用途安公司开发的“途安环保”APP,发挥专业配置全面、科技装备充分、开展专业化协助环水管理、科技化环保辅助执法、精细化企业环保核查、信息化环保宣教等技术服务。

猜你喜欢
惠州市最后一公里淡水
班级里的趣事
探究如何提高淡水养鱼的经济效益
当冷盐水遇见温淡水
海洋里的“甜水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