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2020-12-28 06:55张大伟樊小丽杨筱
银行家 2020年12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供给贫困户

张大伟 樊小丽 杨筱

编者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我国供给侧改革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整体经济改革稳步推进的重要基础。庆城县作为西北地区典型的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县城,农业有着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以“农字号”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长期支持农业发展责无旁贷。作者以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为例,通过对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实践的调查,分析了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金融支持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立足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金融在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甘肃省庆城县金融系统在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加快步伐,多措并举,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应该看到,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

庆城县经济发展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状况

普惠金融支持地方产业。为大力支持本地多种农业规模化发展,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专业市场+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不断优化的前提下,人民银行庆城县支行配套加强政策引导和信贷支持,引导法人金融机构增加三农、扶贫领域的信贷投放,加大了对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资金扶持力度,近三年累计向龙头企业投放贷款1.2亿元,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直接促进农民创业增收,助推普惠金融落地。

民生领域信贷资金投放。虽然庆城县已不再是贫困县,但金融精准扶贫和延伸对接乡村振兴工作仍是当前金融工作的重点环节。一方面,庆城县涉农金融机构信贷资金进一步向精准扶贫、三农、中小微企业、创业就业等民生领域倾斜。截至2020年6月末,全县涉农贷款达78.76亿元,占各项贷款的59.54%。另一方面,庆城县试点建立村级产业发展资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数达1.8万户,贫困户达7361户。通过资金合作社发放“金桥工程”贷款3.51亿元,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3.85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农户尤其是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富民产业,全县2.9万农户从中受益。

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为扶持当地建成苗木产业示范企业、示范基地,实现从优势产业到支柱产业的转变,人民银行庆城县支行出台关于金融支持苗木产业发展的意见,引导建成北部生态林苗木基地、中部园林绿化苗木基地和西南部特色经济苗木基地,全县17个乡镇试点后开展了全县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工作,2020年上半年甘肃银行庆城县支行发放“三权”抵押贷款400万元,带动全县逾万农户实现增收。

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存在的问题

农村区域机构网点少,金融服务层次低。目前,庆城县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三家涉农金融机构在基层的网点只有25个,从业人员为140人左右,而庆城县农业人口有18.5万人,金融机构人均需为1326人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同时,只有农村信用社的19个网点能为农户办理基本的存贷款业务和收贷收息业务,员工在收贷收息方面的工作量很大,无法顾及农民所需要的金融知识宣传、理财业务辅导、信贷产品创新等。目前庆城县虽然有12家保险公司,但2020年仅有不到5家开展农业保险业务,且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小,由于保费较低,遇灾面临大范围赔偿,出险成本高,严重影响了保险公司的积极性。

金融创新能力较弱,金融扶贫没有发挥真正作用。一方面,在庆城县所有银行中,除两家地方性法人银行业机构外,其他均为国有或股份制商业银行。多数情况下银行仅执行政策而不制定政策,仅根据上级行指导按部就班开展基本操作,自主决策性较弱。另一方面,县级商业银行在人力、财力、物力上无法达到自主开发金融产品的条件,均使用上级行统一开发的系统及软件,客观上欠缺创新能力。即便是当地村镇银行与信用联社,绝大多数也依靠其发起行及省联社提供科技支持,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无法真正匹配其“法人”地位,仅在资金使用自由度上优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同时,部分贫困户在获得贷款后没有用于发展产业,資金有被闲置、为子女办理婚嫁、翻盖新房等挪作他用的情况,精准扶贫效果大打折扣,某种程度上只是起到了暂时缓解贫困户资金需求的输血作用,没有从根本上达到帮助贫困户启动产业、长效发展的造血功能,金融支持扶贫的成效与预期差距较大。

农村金融产品适用性弱,难以突破抵押担保瓶颈。近年来,针对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政府有关部门在税收、用水、用地和人才支持等的优惠待遇方面做出了原则性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未得到落实。调查发现,随着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原本应与之相配套的金融产品却未能及时跟进,如可适用于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以大型农机具、林权、荒山等为抵质押物的抵质押贷款方式,由于实际操作的不便而没有广泛开展,但农户又缺乏自有房产、土地等传统抵押物,出现抵押担保瓶颈。

绿色金融发展缓慢,带动效应有待提高。绿色金融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与农村金融服务单一化存在矛盾。由于落后地区农村产业的发展形式有限,多为传统农业,致使多数农户、企业的金融需求仍停留在单纯获取资金后进行规模扩大等基础操作,与绿色金融投放的初衷有所出入,需求与供给产生错配。同时,绿色金融资金需求的急切性与信贷管理的规范性存在矛盾。目前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自身积累及规模有限,经济实力不够强大,自身的厂房、土地等资产变现能力差,不符合抵押担保条件。

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对策建议

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建议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标准,允许多类金融服务主体进驻农村。合并部分机构基层网点,同时人民银行可指导金融机构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但因其专业性与银行网点无可比性,所以应在现有布设的基础上优化各类网点资源,如重点增强网点的服务功能,通过大力推动移动支付便民工程落地进而加大对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同时,要对农村居民进行金融知识宣传,普及电子支付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培育农村地区居民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使其在享受到金融科技进步为金融行为带来便利的同时降低金融合法权益被侵害的风险,让金融机构和农村地区居民在相互配合中共同实现普惠金融。

有效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需求,发挥金融扶贫资金功能。受限于农业经济独特的周期性,在传统信贷产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新型农业特征,拓宽抵质押担保物范围,有针对性地探索对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发放家庭农场贷款等。同时,为了防止创新过程中新生的产品风险,可初步采取由“传统+创新”绑定逐步过渡到多类产品独立并存的阶段来增加信贷供给,以免出现后期风险集中暴露的情况。通过因地制宜地帮扶重点村和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贫困户产业脱贫、长效发展。督查精准扶贫专项贷款,不定期对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的落实情况、用途和贫困户收益等情况进行跟踪问效,确保扶贫贷款发挥本职功能,让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精准发力,切实为贫困户提供服务。

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完善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农村金融的发展涉及多方共同努力,从金融机构来讲,适度扩大抵押范围、创新信贷产品、开辟绿色通道可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的融资成功率。从农村自身或村级行政单位来讲,便捷的金融信息来源和建立在“知根知底”基础上的信息对称有利于加快担保体系建设,通过推动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社、资金合作社等组织互相扩大担保范围,有利于提升获取担保贷款的成功率。从政府部门来讲,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既可以为农民减轻融资负担,也可以减缓金融机构放款的顾虑,还可以适当加快农村房产证、土地证的发放工作,规范工商、土地、房产等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收费行为,减少重复收费问题。

积极倡导绿色金融,有效支撑农业产业链发展。虽然庆城县为传统农业地区,果业、林业等特色项目助力当地农民创收、增收,但目前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均未形成完全的规模化生产。多种产业齐头并进的形势也让金融机构有更多机会甄选打造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在农业现代化要求下向低碳、环保、绿色可循环领域倾斜,积极打造农产品绿色品牌。除面向产业本身外,政府部门应与金融机构综合统筹,为产业上、下游提供原料供应、产品出售等服务,让产业转化为产品,通过市场流通形成资金转化,提高农业产业链的物流效率。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庆城县支行)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供给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