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之年的追梦人

2020-12-28 02:26廖肇银
江西教育A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物理老师

廖肇银

“六十年耕耘,只为做好一件事;六十岁出发,夸父逐日新征程。不辞辛劳辅后学,大江南北留芬芳。提琴奏曲,都说夕阳无限好;老骥伏枥,又赞皓月更迷人。”这是2020年9月7日,江西省第三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评选组委会给获奖者——南昌三中退休教师黄恕伯的颁奖词。

60年,人生一甲子;80年,风雨人生路。在第36个教师节当天上午,记者如约在南昌三中见到了黄恕伯老师。“退休后,在江西的活动少了,在全国的活动多了,但还经常做梦上课。”健步如飞、精神矍铄、性格开朗的黄恕伯一见到记者,便打开了话匣子,怎么都不像耄耋之年的人。

当一名好老师,41年三尺讲台梦

黄恕伯生于1940年10月,1959年从南昌三中高中毕业后,成绩优异的他,选择了留校任教物理。

第一次站在三尺讲台上,他便立下了“当一名好老师”的宏愿。他迅速由学生转换到教师角色,全身心扑在工作中,研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实验创新、习题试卷、评价方法等,相继提出了课堂教学的“讲什么”和“怎么讲”、阶段目标的“今天”和“明天”、方法教学的“讲授”与“渗透”、实验创新的“物理”与“心理”、学生练习的“难度”与“分量”、纸笔测试的“试题”和“试卷”、人生追求的“教书”和“做人”等富有哲学见地的观点,在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上有独有的方法和特色,为之后他深度思考教育奠定了扎实基础。笔耕不辍的他,发表相关教育教学论文、出版著作字数达100多万。

他从小酷爱音乐,具有娴熟的二胡演奏技巧,还指挥过大型乐队演奏。他将音乐艺术融入日常教学中,构建了快乐课堂。他的教学艺术炉火纯青,对教学的思考深入透彻:“分析问题时不要用固定的程式,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创造。创造对一个人的一辈子都是有用的。”

在1999年国际物理教师学术研讨会上,黄恕伯唯一一个代表中国物理教师作报告。他的报告获得了组委会的高度评价,赞誉他“让中外代表领略了一位优秀的中国中学物理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出众的智慧和职业热情”。

从未停止追寻教学创新的他,40岁时获得了江西省首批特级教师称号,之后又被授予江西省劳动模范称号,并获首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伴随着成绩和荣誉,他没有陶醉,更没有把它当作晋升的阶梯。他多次推掉了担任校长和政府行政领导的任命,婉拒了别人邀请他下海经商的诱惑,放弃了省级广播艺术团向他递过来的橄榄枝,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做一名普普通通的物理教师,并把“当一名好老师”作为始终不渝的追求。

黄恕伯开玩笑说:“我对物理教育的贡献每20年上一个台阶,1980年评上特级教师时只能打60分,2000年退休后参加教育部、人教社工作可以打70分,现在2020年可以打80分了。”

顶层设计物理教育,20年把脉梦

2000年,退而不休的黄恕伯,不仅没有减缓工作的节奏,反而大幅度增强了教育实践的研究力度。这年,他参加了教育部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对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制订工作,他积极创新教育理念,纠正教材、教学、命题、考试中存在的問题。2003年全国第一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制订、2011年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2017年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2020年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第二次修订,这5次顶层设计工作,让他站在了全国中学物理教育的学术高地上。

“站在全国看教育,犹如一名老中医,得从课标、教材、教学上把准教育的脉,精准施策,做到影响教育、改变教育、发展教育。”黄恕伯在退休之后,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中,不计报酬地赴全国各地传递课标精神,每年外出培训讲座近百场。他的培训讲座既接地气又有高度,深得教师的喜爱、赞赏。

20年来,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大地,所传达的教学理念被一线教师普遍理解和接受,并逐渐成为全国中学物理教育教学的行为准则。“我们很喜欢黄老师,每次跟他在一起都可学到有价值的东西。他的欢乐课堂很受全国同行的喜爱,已享誉大江南北。”南昌市教研室物理教研员李友安说。

白天讲课、夜里赶路对黄恕伯来说是常态,即使去西藏给教师培训,高原缺氧,他也坚持讲课一整天。有一次在10天时间里,他就跑了8个省,做了11场讲座。有一次全国性的专家学术研讨会的时间正好与他辗转几地讲课的时间重叠,他于是就在去机场的出租车上、机场候机楼里用视频参加会议和发言。

忙碌是他工作的常态,创新是他永不停息的追求。在2009年的全国物理教育年会上,在他的倡议下,举办了首届将物理实验当作节目来演的“科学晚会”。他现场将物理原理用吸管等做成乐器吹《婚誓》、在瓶子上钻孔吹《红河谷》、用酒杯盛水演奏《我和你》,极大地激发了师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把物理实验的创新运用推到了新的高度。一举成功的“科学晚会”,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喜爱和赞扬,并成为每届年会上必不可少的节目、最有吸引力的亮点。

黄恕伯理所当然地成了“科学晚会”不可替代的主角。“光筹备这台节目,每年要打好几百个电话,协调几个月时间。连轴转的工作,虽然很疲劳,但不倦怠。”他说。

为后学奠基育人,一生秉烛铸魂梦

“虽已年过80,但我还可以做些事,多培养物理教育的后继人才是我最大的梦想。”黄恕伯期望“长江后浪推前浪”,满园桃李的他,十分关心省内外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他不图名利,利用一切机会,创造条件,甘为人梯,促使一批批青年教师茁壮成长。

在一次全国物理教学年会上,原来没有讲课任务的他,被与会老师强烈要求授课。而这次会上一名老师也找到他帮其把关发言稿。黄恕伯二话没说就同那名老师一起商讨、修改。直到凌晨2点结束后,他才准备自己的讲稿,第二天照样精神抖擞地站在讲台上。

南昌二中的青年教师赵潇恬,2004年代表南昌市参加省级说课竞赛,在思路上迟迟得不到突破时,他忐忑地登门向黄恕伯求教,从晚上7时一直商讨、修改方案到10时,足足3个小时。他说:“黄老师是当天下午从外地返回南昌,还要赶午夜的飞机去参加重要会议,把仅有的几个小时用在帮我修改实验、润色教案上。第二天得知此事后,我既感到温暖,又感到惭愧,他不愧是我们的榜样。”

每次全国物理教学大赛,都能见到黄恕伯忙碌的身影。全国的参赛选手总会得到他的悉心指导,他有求必应,连深夜收到邮件都会及时回复。而在他的指导下,仅南昌市的教师就先后三次夺得了全国高中物理教学竞赛一等奖的第一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020年,来自海内外百余名黄恕伯的弟子聚集一堂,为德艺双馨的他举办了盛大隆重的“黄恕伯从教60周年音乐会”。

一名黄恕伯没直接教过的学生慕名参加这场音乐会,亲自用毛线织成滕王阁图案的壁挂作为礼物赠送给了他,其他弟子们也用别出心裁的创意,一次次把音乐会推向高潮。这是对他60年奋斗的完美解读,也是对他秉烛铸魂的回馈。

“六秩耕耘桃李艳,八裘风雨琴瑟和”是对“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的诠释,也是对黄恕伯一生热爱物理教育事业的现实礼赞。◆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物理老师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只因是物理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我不是教物理的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