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人文问题的设计策略探讨

2020-12-28 02:15马瑞玲
考试周刊 2020年99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人文情怀

摘 要:新课改提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要具有人文性,如何在课堂上进行人文渗透值得研究探讨,文章从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渗透人文情怀的重要性,并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设计人文问题提出了重视学生提出的人文问题;人文问题设计要从学生生活出发,合理选择;人文问题设计具有思辨性;人文问题设计要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四个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人文情怀;问题的设计策略

一、 引言

一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高低标志着其文明的程度,在物质条件越发丰富的现代社会,人们对于道德水平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目前,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是开展树德育人的主要途径之一,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主要目标,而人文素养是该课程的显著特征之一。新课改中提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要求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尤其是对于学生影响较大的人文素养。文章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人文问题的设计策略进行探讨。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相关概念概述

新课标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概念做了解释。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课程内容基于初中生生活特点进行科学编制,其根本目的是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进行引导与促进。本课程具有自身的特征。第一,本课程具有思想性。课程思想立意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导向,在课程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初中不同年级特点,分类分段培养,旨在教育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第二,本课程具有人文性。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尊崇学生发展规律,关怀初中学生发展对于精神成长的需求,课程内容的组成方式以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为主,包含众多类型,使得学生心灵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熏陶中得到洗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社会责任感。第三,本课程具有实践性。课程依托于初中生实际生活,但没有脱离于社会实践的联系,使得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不断的认知、体验、践行,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第四,本课程具有综合性。课程不是单纯的品德课,而是集品德、心理健康教育、法律以及国情等多方知识为一体,与初中生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综合性课程。也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课,而是将知识学习,情感态度培养以及能力提高,思维方式改变等掌握融为一体。

三、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人文情怀的重要性

(一)新课标对于新一代初中生的要求

新课标立足于现实,紧跟时代潮流,由众多教育专家研究制定,它所体现的要求是未来我国对于人才发展的要求,促进全面发展的个体,这也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使命。以提高人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要任务出发,努力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和道德素养,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创设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环境,转变以往的传统育人观。对于把握學生身心发展的脉络,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实现初中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获得身体素质和思维能力的双重提升。如上所述,在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上,新课标明确规定该课程的人文性。教师需要遵循要求,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人文情怀,纳入教学中,不仅利于学生当下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成长。

(二)人文情怀有助于初中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受益一生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其心理发展正在由不成熟过渡到成熟期,身处此阶段,学生身体以及心理的发育还未完全定型,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不良行为的腐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时间段的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在这个阶段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较其他年龄段而言,效果更好。不仅如此,初中生接受人文关怀,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人格情绪,不会因为冲动导致不良的后果,走上不可挽回的歪路。良好的文化修养,不仅受益于当下,它还伴随人一生成长,在初中阶段形成的修养,是未来形成良好人文素养的基础,拥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够辨别自我与社会、物质的关系,不会迷失于物欲横流的纷繁世界中,是一生幸福快乐的基础,受益终身。

(三)人文情怀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人文情怀有助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有了一定的人文素养,他们在看待事情时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够参透事物的本质,在对于生命意义的看待上,也不再是简单的金钱与欲望。一定的人文素养会让初中学生树立起更为高尚的人生理想,这样的人生是幸福的,有意义的。一定的文化素养,使得学生心存善良,用美好的心体验世界,感受世界,积极探索世界的美好,是社会正能量的宣扬者。通过人文素养的熏陶,使得初中生能够以更加饱满的姿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挫折磨难,也会树立起更加坚定的人生定位,敢于迎接挑战,追求更加崇高的人生目标,实现自我价值的飞跃,收获更为自信的人生魅力,人文素养的渗透为初中生认识世界涂上了底色,让他们能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四、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人文问题的设计策略

(一)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学生提出的人文问题

教师要转变传统思想,将课堂的主角换成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实实在在从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关注学生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困惑,学习知识是为了解答困惑,课堂是一个学生理清问题的好平台。教师要保护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激发学生在问题中的主动权,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对于学生问题,教师要有正确的态度,教师要静下心来多搜集学生的问题,认真负责地进行解答。对于一些不爱吐露自己问题的学生,教师要转换课堂,让课堂动起来,可通过辩论会等一些活动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认识问题的重要性,让学生敢于走出第一步,在疑惑中追求问题的答案,从而提高悟出答案的可行性。比如在《同学间》的授课中,有学生曾经问老师关于男女同学交友之间的困惑。在初中生阶段这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也是很多初中生面临的普遍问题,教师要很好地引导。可以以该问题作为一期课堂辩论,让学生充分发言,让他们在活动参与中交流彼此的想法,同时听取学生的想法,在这样的互动中,学生最具有发言权,通过自身对这个话题的讨论,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也对同学间的交友有了重新认识,最后做归纳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问题可以有效地被解答,还不会因为教师认知的偏差,给予学生不良引导。

(二)课堂上教师人文问题设计要从学生生活出发,合理选择

新课标要求,课堂的基础是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社会即课堂,生活即教育”。教师要从中得到启发,学生的生活才是道德与法治课最好的资源,善于利用这点。在人文问题的设计上从学生生活出发,选择与学生相关的,感兴趣的,具有热点的话题设计成问题。这样的问题鲜活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能引起学生注意与共鸣。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去积极思考,探索研究问题根源,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所感所悟中实现自我教育,将道德与法治中的问题生活化,有利于学生更进一步的喜欢上这门课程,从而实现课程指导实践,在学生的感知中学会知识的升华,最后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标准,培养学生更为全面的个体。比如在《入乡随俗》教学中,从学生年年要经历的春节习俗开始讲起,发问“春节你知道的习俗有什么”“春节到来你会干些什么事情”在提问的同时配有当地春节一些习俗的照片。面对熟悉的话题,学生纷纷发言。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引导学生出现这些习俗的原因。学生发散思维,课堂气氛活跃,答案五花八门,在这些答案中梳理出正确的思路,从而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孕育更为积极向上的思维意识,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课堂上教师人文问题设计具有思辨性

此种设计旨在教育学生在冲突与比较中,实现问题的筛选、整合、分析,最终实现价值引领。具有思辨性的问题,学生会自主寻求突破角度,理性面对不同意见,不同观点,在对比分析中提高自我思维能力,在辨析体验中感悟到价值,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实现价值引领真正入耳、入心、入行。比如“宽容他人”教学时,首先从《三尺巷》的道德故事开始讲起,并配有三尺巷的图片增加代入感,而后提出问题“张英的宽容是因为什么?”让同学自行挖掘答案,在各种回答中理解寬容品质的真正含义,从而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梳理宽容和礼让。在此基础上,针对社会上一些现象比如有人故意踩你一脚,要宽容吗?这样的问题将学生代入一个思辨的氛围中,从不同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更能体会到宽容品质的可贵,扣紧课堂主题,教育学生要学着宽容他人。通过设计一些具有思辨性的问题,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可以从实实在在的话题中感知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知识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更加全面的人格。

(四)课堂上教师人文问题设计,要层层递进,逐步深入

目前,课堂教学不是一对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其认知水平、思维方式以及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要考虑全体学生,采取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的模式,这也正是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遵从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所获。比如在讲到“关爱生命,远离暴力”时,首先从周围的现象出发,同学们觉得什么现象是暴力?其次引导出结果,给人们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再次引导到自身上,你是否遭受过暴力?你是怎么做的?一层一层抽丝剥茧间,让学生自省、分析、交流,从而优化行为,指导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还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五、 结语

在问中育人,在题中喻义,教师要善于运用问题,借助生活化的场景,合理引导学生交流解答,激发初中生的思维活力,人文情怀的输入就会更有成效。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只有在教学的道路上且行且思,寻求更有效的方法教书育人是教师终身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吉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探究[J].软件(电子版),2020(2):118.

[2]王雪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人文问题的设计与引导——以2017年道德与法治省优质课为例[J].中学文科:教研论坛,2018(10):58-59.

[3]王艳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人文问题设计策略浅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9(4):58-59.

作者简介:

马瑞玲,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人文情怀
创设“研学案”导学情境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德育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
例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的创新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运用情感教学的思考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美育实践研究
论宋代豪放词中的人文情怀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胡杨精神”与塔里木大学人文情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