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式帮扶,植入杭派“基础设施”

2020-12-28 02:33何乐乐
杭州 2020年21期
关键词:恩施州卫生室黔东南州

何乐乐

對于对口地区来说,教育和医疗是亟须改善的“基础设施”。根据需求,杭州市组团选派团队,由优秀校长或院长引领,汇聚各方力量,按需帮扶,协同用力,专门针对一个贫困县或当地薄弱学校、医院实施管理输入、示范引领和培训指导。与传统帮扶模式不同,组团式帮扶更具“重塑性”,加大和加深了帮扶的广度和力度,通过物资、人才和理念全方位帮扶,使当地群众真正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

物资植入,环境改善

2018年起,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要求,杭州对口帮扶黔东南州、恩施州的财政帮扶资金提高到深度贫困县3500万元、国定贫困县3000万元。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要求,推动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杭州帮扶团队最先带来的便是充足的物资,改善乡村的教学和医疗环境。

截至目前,杭州市向黔东南州和恩施州累计投入援助资金5.25亿元,满足搬迁群众基本就医、就学需求;建设配套小学、幼儿园26所,满足8000余名贫困学生就近就学;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和贫困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1个,方便安置点贫困户及周边20余万名贫困群众就近就医。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浙江传化集团就是其中之一。2018年9月,全国第一所“传化·安心卫生室”落地黔东南州雷山县丹江镇脚猛村。雷山县有73个行政村无卫生室,传化集团就援建了70所村卫生室。与此同时,“聪慧行动”“重塑人生脊梁”“扶贫助残送光明”“山凤凰关爱女生计划”等面向对口支援地区的公益项目不断涌现,为当地群众求学就医带来便捷。

人才植入,土壤活化

扶贫先扶智,教育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贫困地区普遍存在师资薄弱的现象。改善教育困境,需人才先行。截至2020年10月,杭州市已有455所学校与黔东南州688所学校实现结对;通过实施“人才交流双百千”工程,杭州市与恩施州到2019年底深化了共130对学校的结对关系;十年援疆,先后有四批次196名杭州教育人才走进阿克苏市开展对口支援工作。

医疗领域的帮扶注入同样“深入骨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台江分院和浙江省萧山中医院凯里分院成立,从江县人民医院与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结对,榕江县人民医院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合作……截至2020年11月,杭州市共236家医院及医疗卫生机构与恩施州、黔东南州321家医院及医疗卫生机构结对合作、签订协议。

通过结对,学生和患者们直接享受到了来自东部地区的优质资源:丹寨县兴仁镇的百姓们在镇卫生院找杭州来的张超医生看病,榕江四中九年级的学生们每晚都能去答疑室向桐庐教师请教问题,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医疗方式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让梦想再次点亮。

理念植入,本领跃升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支教期结束后,如何把杭派教育的先进方法和理念延续下来?杭州帮扶团队成立“美央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青蓝工作室”等机构,为提高湖北恩施、新疆阿克苏等地教师教学水平建立平台。一次次的交流与反馈使当地教师丰富了教学方法,教育的灵感被一步步激活。

在医疗领域,配齐配强村医是帮扶团队的目标。通过开展乡村医生专题培训,系统性地介绍医疗知识,杭州帮扶队正努力把乡村医生培育成“基层健康的守门人”。培训当地医生的同时,帮扶团队还积极借鉴杭州的先进管理理念。担任台江县人民医院院长的汪四花,帮扶期间新增和修订了90余项管理制度和流程,完善各项操作常规、技能标准、工作流程近200项,大幅提升了医疗效率,她还引入“患者和服务对象至上”的价值观,为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费尽心思。

是授人以鱼,更是授人以渔。除了直接传授知识,杭州组团式帮扶植入的杭派理念,使“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从根本上提振了乡村的教育水平和医疗水平。

猜你喜欢
恩施州卫生室黔东南州
捕鱼节上捉鱼忙
国家卫生健康委: 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冒领村卫生室补助资金
补妆
安徽省“百医驻村”行动常态化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1课时)”教学设计
黔东南州减免税额首破10亿大关
黔东南:2016年计划搬迁10万人
恩施州中心医院龙凤医疗中心成立一周年喜迁新区
村卫生室管理办法出台